一种轻薄型偏光片原片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6557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轻薄型偏光片原片的制备方法,是将聚乙烯醇溶液与染色液混合染色后,涂布在热晕处理后的PET膜上并干燥、拉伸,然后再一面贴合功能性TAC膜,从而获得轻薄型偏光片原片。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的偏光片原片厚度只有45~55μm,且原片透光率在43~45%、偏振度在99.98以上,满足偏光片的光学性能需求。满足偏光片的光学性能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轻薄型偏光片原片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偏光片制备
,具体地说是一种轻薄型偏光片原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偏光片的全称是偏振光片,是制备LCD、OLED显示面板零部件中技术含量较高的一种,其性能对液晶显示器件关键指标有着重要影响,广泛应用在液晶电视机、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等方面。
[0003]目前,成熟的商用偏光片的工艺是:将PVA(聚乙烯醇)膜水洗澎润、在含有碘的二向色性物质的水溶液中浸染后,再进行拉伸、补色、干燥,然后在上下表面贴合功能性TAC(三醋酸纤维素)膜,制成厚度在100μm

150μm的偏光膜原片;再加上后工序附加上的PET离型膜、压敏胶、保护膜,最终偏光片成品的片厚度在200μm

250μm。随着显示产业的发展,人们对显示设备的需求也呈现多元化,比如超薄手机、折叠手机、弯曲显示屏、缠绕式显示屏等等。显然,轻薄化的显示产品更符合人们的需求。而偏光片作为显示面板的关键的器件之一,发展轻薄化的偏光片势必符合发展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轻薄型偏光片原片的制备方法,得到的聚乙烯醇偏光片原片能够满足偏光片光学性能的应用要求。
[000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轻薄型偏光片原片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步骤1、聚乙烯醇溶液的配制
[0008]将聚乙烯醇和水加入到配制釜中,通入惰性气体除氧后,加热加压搅拌至聚乙烯醇溶解,获得聚乙烯醇溶液;
[0009]步骤2、染色液的配制
[0010]以碘、碘化物和硼酸为溶质,以水、甲醇或氯仿为溶剂,配制染色液;
[0011]步骤3、聚乙烯醇溶液染色
[0012]将步骤2所得染色液通过加压泵送至步骤1的配制釜内,与聚乙烯醇溶液搅拌至混合均匀,使聚乙烯醇溶液染色,获得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
[0013]步骤4、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涂布、干燥
[0014]将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经过降温后送至涂布模头,涂布在预处理PET膜上,然后送入烘箱进行干燥;
[0015]步骤5、拉伸过程
[0016]将干燥后的复合膜送到热辊中进行拉伸处理;
[0017]步骤6、贴合
[0018]在电晕处理的功能性TAC膜上涂上UV固化胶,然后贴合在拉伸后复合膜的聚乙烯
醇侧,UV固化,即得到偏光片原片。
[0019]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聚乙烯醇聚合度为400~5000、醇解度为80

99.99%。作为优选,所述聚乙烯醇聚合度为1700~3000、醇解度为98~99.8%。
[0020]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加热加压搅拌的温度为80~170℃、压力为100~900KPa。作为优选,所述加热加压搅拌的温度为130~170℃、压力为400~600KPa。
[0021]进一步地,步骤2中,碘的加入量为聚乙烯醇质量的0.0001%~1%,碘化物的加入量为聚乙烯醇质量的0.005%~0.1%,硼酸的加入量为聚乙烯醇质量的0.005%~1%。作为优选,所述溶剂为水、所述碘化物为碘化钾。
[0022]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中聚乙烯醇的质量浓度为20%~50%,优选为30%~40%。
[0023]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搅拌是保持步骤1的加热温度,恒温搅拌30~60min。作为优选,搅拌的时间为40~50min。
[0024]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降温是将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经过换热器多级降温至60~90℃,优选为60~70℃;所述涂布模头为带有真空盒的条缝涂布模具,优选模具唇口出口缝隙为自动可调模式,所述涂布的厚度为6~50μm(优选10~30μm);所述预处理PET膜是在涂布前对可拉伸的结晶性PET膜进行电晕处理,电晕机作业条件为10kW、20~30KHz;所述烘箱的温度为60~110℃,干燥时间为5~15分钟。
[0025]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拉伸是在温度50~65℃、湿度60~80%的惰性气体环境中进行多级热辊拉伸,拉伸张力为200~3000N,最终拉伸倍数5.5~6.0倍。
[0026]进一步地,步骤6中,所述贴合为垂直贴合,所述UV固化胶为丙烯酸型UV固化胶,所述UV固化所用紫外光波长为300~400nm、照射时间为10~20sec。
[0027]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8]1、目前的常规工艺路线生产的偏光片原片厚度为100μm

150μm,本专利技术所得的偏光片原片厚度只有45~55μm(结晶性PET原膜厚度60μm,拉伸后为18

25μm;TAC膜厚度为20

30μm;聚乙烯醇的涂布厚度是10~30μm,拉伸后涂层厚度为3

8μm),轻薄化明显,有利于显示屏幕的多元化模式。
[0029]2、本专利技术通过将染色剂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进行染色,碘单质可更均匀地分布在聚乙烯醇结构间,有更好的光学效果。
[0030]3、本专利技术只需在聚乙烯醇的一侧粘合一面TAC膜并进行UV固化处理,产线速度可以大幅提高。
[0031]4、本专利技术所得偏光片原片透光率在43~45%,偏振度在99.98以上,完全可以满足偏光片的光学性能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详细说明,下述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实施例。
[0033]实施例1
[0034]步骤1、聚乙烯醇溶液的配置
[0035]将800kg聚乙烯醇(聚合度为2300,醇解度为99.95%)和一定量的纯水(15MΩ
·
cm)加入到配制釜中,通入惰性气体除氧后,在135℃、400Kpa的条件下搅拌至聚乙烯醇溶解,获得聚乙烯醇溶液。
[0036]步骤2、染色液的配置
[0037]以碘、碘化钾和硼酸为溶质,以水为溶剂,配置染色液;其中,碘化钾为聚乙烯醇质量的0.05%,硼酸为聚乙烯醇质量的0.02%,碘单质为聚乙烯醇质量的0.002%。
[0038]步骤3、聚乙烯醇溶液染色
[0039]将步骤2所得染色液通过加压泵送至步骤1的配制釜内,与聚乙烯醇溶液混合并135℃恒温搅拌30min,使聚乙烯醇溶液染色,获得聚乙烯醇质量浓度为35%的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
[0040]步骤4、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涂布、干燥
[0041]将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经过换热器多级降温至68℃,送至涂布模头,涂布在厚度为60μm的预处理PET膜上(预处理PET膜是在涂布前对可拉伸的结晶性PET膜进行电晕处理,电晕机作业条件为10kW、20KHz),涂布的厚度为10μm、涂布速度为30m/min。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轻薄型偏光片原片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聚乙烯醇溶液的配制将聚乙烯醇和水加入到配制釜中,通入惰性气体除氧后,加热加压搅拌至聚乙烯醇溶解,获得聚乙烯醇溶液;步骤2、染色液的配制以碘、碘化物和硼酸为溶质,以水、甲醇或氯仿为溶剂,配制染色液;步骤3、聚乙烯醇溶液染色将步骤2所得染色液通过加压泵送至步骤1的配制釜内,与聚乙烯醇溶液搅拌至混合均匀,使聚乙烯醇溶液染色,获得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步骤4、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涂布、干燥将染色后聚乙烯醇溶液经过降温后送至涂布模头,涂布在预处理PET膜上,然后送入烘箱进行干燥;步骤5、拉伸过程将干燥后的复合膜送到热辊中进行拉伸处理;步骤6、贴合在电晕处理的功能性TAC膜上涂上UV固化胶,然后贴合在拉伸后复合膜的聚乙烯醇侧,UV固化,即得到偏光片原片。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聚乙烯醇聚合度为400~5000、醇解度为80~99.9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加热加压搅拌的温度为80~170℃、压力为100~900KPa。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碘的加入量为聚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晓明陈喜成徐学斌李家鸣杨阳司家清谢辉王辉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德瑞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