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6408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针对现有的网带式污水砂粒过滤设备受到污水冲击容易受损缩短设备寿命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设备框架、输送带,所述设备框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均匀分布多组第三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底部和顶端均设置有两组滚筒,所述第二支架呈倒L型,且所述第二支架底部、转折处以及末端均设置有滚筒,所述输送带将所有滚筒套接;所述输送带为多孔隙的网带,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带面沿其一周设置有胶条,且所述胶条的截面呈T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新颖,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网带式污水砂粒过滤设备受到污水冲击容易受损缩短设备寿命的问题。设备寿命的问题。设备寿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污水前,首先需要去除污水中质地较硬、颗粒较大的砂粒,以避免在后期将污泥与水分挤压分离过程中损伤设备,属于污水的一种预处理,一般使用镂空的网带输送带进行过滤,将污水喷在输送带上过滤出砂粒,并将砂粒运走;使用过程中会发现,当过滤的污水流量较大时,输送带受到的流体冲击也就越大,尤其伴随污水流量的波动时,输送带网带受到拉扯的张力也反复变化,对输送设备造成损伤,缩短了设备寿命,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缓冲机构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网带式污水砂粒过滤设备受到污水冲击容易受损缩短设备寿命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包括设备框架、输送带,所述设备框架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之间均匀分布多组第三支架,且所述第一支架底部和顶端均设置有两组滚筒,所述第二支架呈倒L型,且所述第二支架底部、转折处以及末端均设置有滚筒,所述输送带将所有滚筒套接;
[0006]所述输送带为多孔隙的网带,所述输送带的内侧带面沿其一周设置有胶条,且所述胶条的截面呈T型,T型所述胶条的短边挂接有挂轮,且所述挂轮含有两个共轴设置的滚轮与胶条套接,所述第三支架的底面与输送带之间通过挂轮和胶条挂接;
[0007]所述设备框架与输送带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相邻的两组第三支架的顶端均铰接有阻尼杆,且所述阻尼杆套接有弹簧,所述阻尼杆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挂轮与输送带挂接。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第三支架之间通过连杆连接进行结构加强。
[0009]优选的,所述第二支架横向设置有横板,且所述横板的侧面对应胶条处固定安装有挂轮,所述挂轮与胶条挂接,且所述挂轮将输送带向第二支架折角内拉紧。
[0010]优选的,所述输送带的带面沿其一周等间距分布有推料板,且所述推料板垂直于输送带带面。
[0011]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上带面受重力作用自然下垂呈内凹状,且位于所述第一支架底部的滚筒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壳体与第一支架固定连接,且所述输送带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且所述挡板与设备框架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胶条、挂轮和阻尼杆沿输送带宽度方向均匀设置有三组。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4]1、该装置的输送带内侧设置有T型的胶条,并匹配挂接有挂轮,该装置在第二支架
横向设置有横板,且横板的侧面对应胶条处固定安装有挂轮,挂轮与胶条挂接将输送带向第二支架折角内拉紧,通过倒L型的第二支架配合横板、挂轮,使得输送带向外凸出延伸一段,方便将推车或其他收集设备放在输送带底部对砂粒进行收集;
[0015]2、该装置在设备框架与输送带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当输入的污水流量较大且不稳定时对输送带造成一定的冲击,该冲击力会引起输送带上段下垂的部分发生摆动,该装置两端的两排阻尼杆和弹簧呈八字型倾斜状,受到摆动输送带牵动,造成弹簧的压缩和释放,并在此过程中,阻尼杆发生偏转角度自适应,并将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机械能快速消耗掉对输送带起到有效缓冲。
[0016]综上所述,该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网带式污水砂粒过滤设备受到污水冲击容易受损缩短设备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去除挡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输送带驱动端的结构剖视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的结构放大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输送带排料端的结构剖视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输送带中间段的结构剖视图。
[0023]图中标号:1、设备框架;101、第一支架;102、第二支架;103、第三支架;104、连杆;105、横板;2、输送带;201、滚筒;202、推料板;203、胶条;204、挂轮;205、阻尼杆;206、弹簧;207、电机;3、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图6,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包括设备框架1、输送带2,设备框架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之间均匀分布多组第三支架103,第一支架101、第二支架102和第三支架103之间通过连杆104连接进行结构加强,第一支架101底部和顶端均设置有两组滚筒201,第二支架102呈倒L型,且第二支架102底部、转折处以及末端均设置有滚筒201,输送带2将所有滚筒201套接;
[0026]参考图2、图6,所述输送带2为多孔隙的网带,输送带2的内侧带面沿其一周设置有胶条203,且胶条203的截面呈T型,T型胶条203的短边挂接有挂轮204,且挂轮204含有两个共轴设置的滚轮与胶条203套接,第三支架103的底面与输送带2之间通过挂轮204和胶条203挂接,第三支架103通过挂轮204与输送带2下段挂接,以避免输送带2下段拖地与地面发生刮擦。
[0027]该装置解决现有的网带式污水砂粒过滤设备受到污水冲击容易受损缩短设备寿命的工作原理:
[0028]如图2所示,输送带2上带面受重力作用自然下垂呈内凹状,且位于第一支架101底
部的滚筒201连接有电机207,电机207壳体与第一支架101固定连接,且输送带2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且挡板3与设备框架1连接,将污水由靠近第一支架101一端喷在输送带2上,污水快速通过孔隙渗漏,将颗粒较大的砂粒留在输送带2上,通过电电机207驱动输送带2运转,输送带2的带面沿其一周等间距分布有推料板202,且推料板202垂直于输送带2带面,配合推料板202将砂粒由第二支架102端送出;
[0029]由图2和图5可看出,第二支架102横向设置有横板105,且横板105的侧面对应胶条203处固定安装有挂轮204,挂轮204与胶条203挂接,且挂轮204将输送带2向第二支架102折角内拉紧,通过倒L型的第二支架102配合横板105、挂轮204,使得输送带2向外凸出延伸一段,方便将推车或其他收集设备放在输送带2底部对砂粒进行收集;
[0030]该装置在设备框架1与输送带2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与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相邻的两组第三支架103的顶端均铰接有阻尼杆205,且阻尼杆205套接有弹簧206,阻尼杆205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挂轮204与输送带2挂接,胶条203、挂轮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装置,包括设备框架(1)、输送带(2),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框架(1)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所述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之间均匀分布多组第三支架(103),且所述第一支架(101)底部和顶端均设置有两组滚筒(201),所述第二支架(102)呈倒L型,且所述第二支架(102)底部、转折处以及末端均设置有滚筒(201),所述输送带(2)将所有滚筒(201)套接;所述输送带(2)为多孔隙的网带,所述输送带(2)的内侧带面沿其一周设置有胶条(203),且所述胶条(203)的截面呈T型,T型所述胶条(203)的短边挂接有挂轮(204),且所述挂轮(204)含有两个共轴设置的滚轮与胶条(203)套接,所述第三支架(103)的底面与输送带(2)之间通过挂轮(204)和胶条(203)挂接;所述设备框架(1)与输送带(2)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与第一支架(101)和第二支架(102)相邻的两组第三支架(103)的顶端均铰接有阻尼杆(205),且所述阻尼杆(205)套接有弹簧(206),所述阻尼杆(205)的活塞杆末端连接有挂轮(204)与输送带(2)挂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水处理厂用进水除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秉桥魏文豪张臻危思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吉江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