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69384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2-14 2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以及盖板,所述池体内依次形成有混合池、沉淀池、以及排水池,所述混合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排水池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沉淀池内形成有一级沉淀腔以及二级沉淀腔,所述一级沉淀腔位于所述二级沉淀腔的下方,所述一级沉淀腔与所述二级沉淀腔之间水平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形成有若干个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隔板上还设有连通所述混合池与所述一级沉淀腔的第一管道;所述二级沉淀腔与所述排水池连通。本案在整个沉淀过程中,进水管可以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实现连续沉淀的工作,提高沉淀的效率。淀的效率。淀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的是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高密度沉淀池是一种集絮凝沉淀、机械澄清、污泥浓缩及污泥回流为一体的水处理构筑物。
[0003]申请号为CN202221458565.0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池体的内部设有隔板并通过隔板分为沉淀区和排水区,排水区设置有排水管,沉淀区设置有污水管,沉淀区的内部两侧均活动设有条形板,其中一个条形板的侧壁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内部转动设有收卷辊,收卷辊缠绕收卷有纱布,凹槽的槽底与收卷辊的辊壁两侧均共同固定设有弹性卷带,远离污水管一侧的条形板与纱布共同连接有电磁吸附机构。在该技术方案中每当需要排水时,将纱布展开用以格挡污泥,防止污泥与水一起被排出,但是在该技术方案中存在一定的缺陷,例如,每次在排水时,则需要将污水管关闭,使其不再进水,当排完水后,方才能打开污水管,如此间断式操作,将会导致排水以及沉淀的效率降低。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以及盖板,所述池体内依次形成有混合池、沉淀池、以及排水池,所述混合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排水池之间设有第二隔板,所述沉淀池内形成有一级沉淀腔以及二级沉淀腔,所述一级沉淀腔位于所述二级沉淀腔的下方,所述一级沉淀腔与所述二级沉淀腔之间水平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形成有若干个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隔板上还设有连通所述混合池与所述一级沉淀腔的第一管道;所述二级沉淀腔与所述排水池连通。
[0007]进一步,所述第二隔板上安装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纱布,以及连接在纱布边缘的安装框,所述二级沉淀腔与所述排水池通过所述过滤件连通。
[0008]进一步,所述一级沉淀腔底部形成有沉淀漏斗,所述沉淀漏斗内设有分离板,所述分离板上形成有若干渗漏孔;所述沉淀漏斗的底部形成与所述混合池连通的有回水管;所述沉淀漏斗的侧壁上形成有排泥管;所述排泥管位于所述分离板的上方,所述回水管位于所述分离板的下方。
[0009]进一步,所述混合池内设有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螺旋搅拌器、以及电机,所述螺旋搅拌器转动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电机固定安装在所述盖板上,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螺旋搅拌器传动连接。
[0010]进一步,所述池体上设有与所述混合池连通的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侧壁上形成
有混凝剂添加管;所述池体上还设有与所述排水池连通的排水管。
[0011]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2]一、本案通过在沉淀池内水平设置隔离板将沉淀池分隔为一级沉淀腔以及二级沉淀腔,进入沉淀池的废水先在一级沉淀腔中进行沉淀,然后水通过隔离板的过水孔溢流至二级沉淀腔,最后经过纱布再进行一次隔离,将更细小的絮凝团过滤,最后流入排水池进行排放,由于过水孔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因此可以使较小的絮凝团继续沉淀进一级沉淀腔中进行沉淀,整个沉淀过程中,进水管可以始终保持开启状态,实现连续沉淀的工作,提高沉淀的效率。
[0013]二、本案通过在沉淀漏斗中设置分离板,可以将沉淀的泥浆中的水过滤,在排泥时,可以降低水分的排出,经过分离板分离的水中可能夹杂着大量的杂质,因此通过回水管再此流入混合池,进一步进行混凝,使其再次沉淀,增强了沉淀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截面示意图;
[0016]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7]图4为过滤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例说明:池体1、混合池11、沉淀池12、一级沉淀腔121、二级沉淀腔122、沉淀漏斗123、分离板124、渗漏孔1241、排水池13、第一隔板14、第一管道141、第二隔板15、池盖2、隔离板3、过水孔31、过滤件4、纱布41、安装框42、回水管5、排泥管6、搅拌组件7、螺旋搅拌器71、电机72、进水管8、混凝剂添加管81、排水管9。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其为本技术涉及的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12,包括池体1以及盖板,池体1内依次形成有混合池11、沉淀池12、以及排水池13,混合池11与沉淀池12之间
设有第一隔板14,沉淀池12与排水池13之间设有第二隔板15,沉淀池12内形成有一级沉淀腔121以及二级沉淀腔122,一级沉淀腔121位于二级沉淀腔122的下方,一级沉淀腔121与二级沉淀腔122之间水平设置有隔离板3;隔离板3上形成有若干个过水孔31,过水孔31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第一隔板14上还设有连通混合池11与一级沉淀腔121的第一管道141;二级沉淀腔122与排水池13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道141上连接有第一水泵,通过第一水泵将水冲混合池11中抽进一级沉淀腔121中,另外,第二隔板15的高度低于第一隔板14,隔离板3低于第二隔板15的顶部,可以让溢流进二级沉淀腔122中的水,具有一定的沉淀时间,不会直接就溢流进排水池13,增强沉淀的效果。
[002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隔板15上安装有过滤件4,过滤件4包括纱布41,以及连接在纱布41边缘的安装框42,二级沉淀腔122与排水池13通过过滤件4连通。具体的,安装框42可以采用滑槽卡接在沉淀池12的两侧壁上,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将过滤件4拆卸下来,对纱布41进行更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包括池体以及盖板,所述池体内依次形成有混合池、沉淀池、以及排水池,所述混合池与所述沉淀池之间设有第一隔板,所述沉淀池与所述排水池之间设有第二隔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内形成有一级沉淀腔以及二级沉淀腔,所述一级沉淀腔位于所述二级沉淀腔的下方,所述一级沉淀腔与所述二级沉淀腔之间水平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形成有若干个过水孔,所述过水孔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第一隔板上还设有连通所述混合池与所述一级沉淀腔的第一管道;所述二级沉淀腔与所述排水池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污泥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上安装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包括纱布,以及连接在纱布边缘的安装框,所述二级沉淀腔与所述排水池通过所述过滤件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秉桥张臻危思安黄礼昕齐龙谈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吉江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