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6111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包括制动箱、液压提供装置以及拖缆绞车卷筒。本发明专利技术,依靠弹簧的预紧力将驱动臂左端向上顶起,通过驱动臂沿着上转动座转动将刹车带拉紧,保证拖缆绞车卷筒处于制动状态,需要松开刹车时,通过液压提供装置提供动力到制动油缸,带动制动油缸的活塞退回,带动驱动臂左端向下移动,从而将刹车带松开,设置的液压蓄能器,可在动力源失效时或者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先导式单向阀、高压制动阀,控制液压蓄能器驱动制动油缸,应急释放卷筒,释放卷筒时,通过支架板与刹车带之间的拉簧,将刹车带环状结构的上半部分提起,避免松开刹车时刹车带上部分仍与卷筒接触,使得卷筒释放自如。使得卷筒释放自如。使得卷筒释放自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拖缆绞车刹车结构
,尤其涉及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拖缆绞车是一种船用设备,一般的拖缆绞车包括液压马达、转动、排线装置和制动装置。绞车制动装置主要起到固定、释放船舶缆绳的作用。
[0003]现有的绞车的制动装置一般为刹车带,早期的刹车操作一般都依靠人力来拉紧和释放刹车带来控制卷筒的转动,人工作业通常不能满足大负荷船舶机械的工况要求,并且工人在手摇丝杆的时候危险性很大,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0004]为了提高安全性和适应大型绞车的制动,很多大型绞车的刹车带都采用液压缸来驱动,一般由液压缸的伸缩来带动刹车带的拉紧和松开,而现有的液压驱动刹车结构一般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刹车带长时间使用后,刹车带的回弹力变差,在刹车带松开时,刹车带的下方已经松开卷筒,而由于刹车带自身重力作用,而刹车带的上方仍然与卷筒接触,导致卷筒转动不畅且刹车带持续磨损;二是刹车带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需要拉紧的,只有在卷筒工作时才松开,一般的刹车系统需要液压缸始终保持收缩状态,液压回路的中的元件始终处于工作状态,因此会造成液压元件使用寿命较短,容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制动箱、液压提供装置以及拖缆绞车卷筒,所述制动箱右壁且靠近下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远离制动箱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刹车带,所述制动箱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内框架,所述内框架内侧上壁固定连接有上转动座,所述上转动座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臂,所述驱动臂长度方向居中位置与上转动座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位于上转动座右侧的一端与刹车带远离连接座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刹车带通过驱动臂、连接座限位形成类似环形结构,所述拖缆绞车卷筒位于刹车带环形结构内部,所述制动箱上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板,所述支架板呈Z字型,所述支架板远离制动箱的一端下壁设置有第一挂耳,所述第一挂耳与刹车带之间设置有用于非制动时将刹车带提起的复位结构,所述驱动臂远离刹车带的一端与内框架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刹车带抱紧以及松开的驱动结构,所述内框架内侧下壁还设置有用于应急状态下控制驱动结构的应急结构。
[000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08]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二挂耳、拉簧,所述第二挂耳固定连接在刹车带外壁且位于环状结构上边缘,所述拉簧套设在第二挂耳与第一挂耳之间。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0]所述支架板远离制动箱的一端内壁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
块,所述第一挂耳通过六角螺丝与滑块螺纹连接。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2]所述驱动结构为制动油缸,所述制动油缸通过下转动座转动连接在内框架内侧下壁,所述制动油缸伸出轴端部与驱动臂远离刹车带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制动油缸为内部设置有重载荷弹簧的弹簧油缸,所述重载荷弹簧设置在制动油缸内侧下壁与活塞之间。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4]所述应急结构为液压蓄能器,所述液压蓄能器固定连接在内框架内侧下壁,所述液压蓄能器通过先导式单向阀、高压止动阀以及油管与液压提供装置、驱动结构连接。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16]所述驱动臂横向截面为圆柱形,所述驱动臂正视投影为两段平行且错位的直身段以及连接两段直身段的两处圆弧段组成,两处所述圆弧段开口相反且圆弧段内侧壁均设置有加强筋。
[0017]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8]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通过重载荷弹簧的挤压,始终处于常闭状态,依靠弹簧的预紧力将驱动臂左端向上顶起,通过驱动臂沿着上转动座转动将刹车带拉紧,保证拖缆绞车卷筒处于制动状态,需要松开刹车时,通过液压提供装置提供动力到制动油缸,带动制动油缸的活塞退回,带动驱动臂左端向下移动,从而将刹车带松开,设置的液压蓄能器,可在动力源失效时或者断电的情况下,通过先导式单向阀、高压制动阀,控制液压蓄能器驱动制动油缸,应急释放卷筒。
[0019]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释放卷筒时,通过支架板与刹车带之间的拉簧,将刹车带环状结构的上半部分提起,避免松开刹车时刹车带上部分仍与卷筒接触,使得卷筒释放自如。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的制动箱内部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的支架板、滑块及第一挂耳连接结构局部剖视图。
[0023]图例说明:
[0024]1、制动箱;2、连接座;3、刹车带;4、支架板;5、滑块;6、滑槽;7、第一挂耳;8、第二挂耳;9、内框架;10、下转动座;11、制动油缸;12、液压蓄能器;13、上转动座;14、驱动臂;15、加强筋;16、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照图1到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包括制动箱1、液压提
供装置以及拖缆绞车卷筒,制动箱1右壁且靠近下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连接座2远离制动箱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刹车带3,制动箱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内框架9,内框架9内侧上壁固定连接有上转动座13,上转动座13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臂14,驱动臂14长度方向居中位置与上转动座13转动连接,驱动臂14位于上转动座13右侧的一端与刹车带3远离连接座2的一端转动连接,刹车带3通过驱动臂14、连接座2限位形成类似环形结构,拖缆绞车卷筒位于刹车带3环形结构内部,制动箱1上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板4,支架板4呈Z字型,支架板4远离制动箱1的一端下壁设置有第一挂耳7,第一挂耳7与刹车带3之间设置有用于非制动时将刹车带3提起的复位结构,复位结构包括第二挂耳8、拉簧16,第二挂耳8固定连接在刹车带3外壁且位于环状结构上边缘,拉簧16套设在第二挂耳8与第一挂耳7之间,需要释放卷筒时,刹车带3环状结构下半部分通过自重脱离拖缆绞车卷筒,上半部分通过拉簧16的拉力被提起,使得刹车带3与拖缆绞车卷筒不接触,卷筒释放顺畅,刹车带3非制动期间磨损减少;
[0027]支架板4远离制动箱1的一端内壁设置有滑槽6,滑槽6内侧壁滑动连接有滑块5,第一挂耳7通过六角螺丝与滑块5螺纹连接,通过松开六角螺丝,能够顺着滑槽6移动滑块5和第一挂耳7的位置,从而调整拉簧16的正确施力方向;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包括制动箱(1)、液压提供装置以及拖缆绞车卷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箱(1)右壁且靠近下壁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座(2),所述连接座(2)远离制动箱(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刹车带(3),所述制动箱(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内框架(9),所述内框架(9)内侧上壁固定连接有上转动座(13),所述上转动座(13)下端转动连接有驱动臂(14),所述驱动臂(14)长度方向居中位置与上转动座(13)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臂(14)位于上转动座(13)右侧的一端与刹车带(3)远离连接座(2)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刹车带(3)通过驱动臂(14)、连接座(2)限位形成类似环形结构,所述拖缆绞车卷筒位于刹车带(3)环形结构内部,所述制动箱(1)上壁固定连接有支架板(4),所述支架板(4)呈Z字型,所述支架板(4)远离制动箱(1)的一端下壁设置有第一挂耳(7),所述第一挂耳(7)与刹车带(3)之间设置有用于非制动时将刹车带(3)提起的复位结构,所述驱动臂(14)远离刹车带(3)的一端与内框架(9)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刹车带(3)抱紧以及松开的驱动结构,所述内框架(9)内侧下壁还设置有用于应急状态下控制驱动结构的应急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制动力弹簧油缸刹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结构包括第二挂耳(8)、拉簧(16),所述第二挂耳(8)固定连接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波朱林森薛锋陈茜林吉曹银雷陈海涌黄林嗣
申请(专利权)人:捷胜海洋工程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