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5875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4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如下步骤:进行复合材料的飞秒激光烧蚀实验,获得材料的烧蚀阈值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复合材料的特种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颗粒增强复合材料(RB

SiC、SiCp/AI)和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Cf/SiC、SiCf/SiC)等复合材料,具有密度低、强度高、耐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优点,在航空航天及其他高温条件使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由于复合材料的增强相和基体相物理化学性能差异明显,在加工中存在加工质量差、加工效率低以及工艺稳定性差等问题,进而制约了这类材料的更广泛使用,使得高精度低损伤加工成为其必须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
[0003]超快激光加工在难加工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其极高的峰值能量和超短的时间尺度,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难加工材料。与其他加工方式相比,超快激光由于在超短的时间内,释放极大的能量,在热量扩散到未处理区域之前,材料将被超快激光消融,这使得冷加工成为可能。因此其加工的可控性和加工后的材料表面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0004]然而在复合材料加工领域,由于其各相异性和各向异性,通过仿真和理论计算不易得出宽度和深度,多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确定,导致加工质量难以保证,使得超快激光的加工可控性大大降低。在公开号为CN112059407A的专利中提出的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皮秒超快激光加工系统及方法,为了提高加工可控性选择了被动检测,利用检测器实时监测加工表面,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能力做出调整。但是这是被动检测方法,无法主动控制激光加工的宽度。
[0005]上述问题,极大的限制了超快激光加工烧蚀复合材料的实际应用。因此亟需一种对于超快激光加工复合材料的模型主动预测方法,以主动控制超快激光烧蚀的宽度,提高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就上述问题提出了实验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针对复合材料烧蚀宽度难以控制问题,提出点烧蚀到线烧蚀思路,建立基于线烧蚀和圆环烧蚀的烧蚀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包括点烧蚀坑洞半径r的测量、烧蚀阈值F
th
的计算、孵化系数k的计算、划槽烧蚀宽度d
a
的预测、实验验证等。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0007]一种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8]步骤S1,进行复合材料的飞秒激光烧蚀实验,获得材料的烧蚀阈值F
th

[0009]步骤S2,建立激光划槽烧蚀模型,模型微元区内一点积累的总能量密度F
w
达到材料的烧蚀阈值F
th
,材料发生烧蚀;
[0010]步骤S3,进行激光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划槽烧蚀实验,得到不同激光扫描速率v与孵化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得到的扫描速度与孵化系数的关系,在选定激光扫描速率v和能量E
p
后,选择出对应的孵化系数k,进而预测出划槽烧蚀的宽度d
a

[0011]进一步地,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0012]进行不同激光能量的单点烧蚀实验,在测量点烧蚀坑洞半径时,同一参数烧蚀3个烧蚀坑,每个烧蚀坑测量3次,9个数值的平均值为点烧蚀坑洞的烧蚀直径D,烧蚀半径通过r=D/2计算得到。
[0013]实验采用的高斯光束,其横截面内的能量密度F分布公式和峰值能量密度F0公式如下:
[0014][0015][0016]式中F0表示激光的峰值能量密度,x表示距离光束中心的距离,ω表示激光半径,E
p
为激光能量;
[0017]根据式(1)、(2),可得单脉冲能量与烧蚀半径的数学关系,公式如下:
[0018][0019]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和式(3)进行散点图绘制并做线性拟合,利用斜率和截距计算材料的烧蚀阈值F
th

[002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建立的激光划槽烧蚀模型包括直线和圆环划槽烧蚀,其中的圆环烧蚀微元等效为直线烧蚀微元,基于选定激光的作用区间l
x
计算激光烧蚀微元区的总脉冲数n,利用激光能量分布规律计算所述激光总能量密度F
w

[0021]进一步地,利用激光能量分布规律计算所述激光总能量密度F
w
具体为:
[0022]针对直线和圆环槽,选定激光烧蚀微元区域,再根据激光烧蚀的设定参数,得到激光作用的总脉冲数n;
[0023]计算激光作用总脉冲数的公式如下:
[0024][0025]式中,l
x
为选定激光烧蚀微元长度,f为激光作用频率,d
a
为激光烧蚀半径,θ
s
为起始烧蚀角。
[0026]根据所选定微元区间和总脉冲数,将微元区按角度进行划分,公式如下:
[0027][0028]式中,i为微元内烧蚀的第i次脉冲,θ
i
激光光斑中心到烧蚀边界点连线与扫描方向垂直方向的夹角,θ
p
终止烧蚀角;
[0029]累积每一个脉冲激光在烧蚀边界点的能量,得到激光能量密度总和F
w

[0030]进一步地,每一个脉冲在边界点的能量密度F
i
公式和边界点所处半径r
i
与θ
i
的关系公式如下:
[0031][0032][0033]根据式(5)、(6)、(7),可得总激光能量密度F
w
如下:
[0034][003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经过一段时间的脉冲激光能量的积累后,如公式(9)所示,微元区内一点积累的能量密度F
w
达到材料的烧蚀阈值F
th
,材料发生烧蚀。而当该点发生烧蚀时,与激光光斑中心点O恰好处于与扫描路径垂直的直线上时,称该点为烧蚀边界点,该点所在位置即为划槽烧蚀的槽宽边界点。利用公式表示如下:
[0036]F
w
=F
th
ꢀꢀ
(9)。
[0037]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包括如下步骤:
[0038]S31,根据激光扫描速率,选择对应的孵化系数和加工参数,计算得到划槽烧蚀槽宽d
a

[0039]S32,进行滑槽烧蚀实验验证并与预测结果进行对比,误差小于误差设定值10%即可用于实际加工;否,则重新计算孵化系数,直到误差小于误差设定值。
[0040]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41]1、本专利技术利用了点烧蚀与线烧蚀之间的孵化关系,分析激光扫描速度对于孵化系数的关系,建立基于线烧蚀和圆环烧蚀的烧蚀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了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0042]2、本专利技术将烧蚀时间与微观烧蚀脉冲相结合,采用激光烧蚀微元区分析方法,基于多个激光脉冲累计能量密度总和等于复合材料烧蚀阈值,将实际实验与模型预测结果相结合,实现复合材料烧蚀宽度的准确预测。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进行复合材料的飞秒激光烧蚀实验,获得材料的烧蚀阈值F
th
;步骤S2,建立激光划槽烧蚀模型,模型微元区内一点积累的总能量密度F
w
达到材料的烧蚀阈值F
th
,材料发生烧蚀;步骤S3,进行激光不同扫描速率下的划槽烧蚀实验,得到不同激光扫描速率v与孵化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根据得到的扫描速度与孵化系数的关系,在选定激光扫描速率v和能量E
p
后,选择出对应的孵化系数k,进而预测出划槽烧蚀的宽度d
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具体包括如下步骤:进行不同激光能量的单点烧蚀实验,在测量点烧蚀坑洞半径时,同一参数烧蚀3个烧蚀坑,每个烧蚀坑测量3次,9个数值的平均值为点烧蚀坑洞的烧蚀直径D,烧蚀半径通过r=D/2计算得到;实验采用的高斯光束,其横截面内的能量密度F分布公式和峰值能量密度F0公式如下:公式如下:式中F0表示激光的峰值能量密度,x表示距离光束中心的距离,ω表示激光半径,E
p
为激光能量;根据式(1)、(2),可得单脉冲能量与烧蚀半径的数学关系,公式如下:利用实验得到的数据和式(3)进行散点图绘制并做线性拟合,利用斜率和截距计算材料的烧蚀阈值F
th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建立的激光划槽烧蚀模型包括直线和圆环划槽烧蚀,其中的圆环烧蚀微元等效为直线烧蚀微元,基于选定激光的作用区间l
x
计算激光烧蚀微元区的总脉冲数n,利用激光能量分布规律计算所述激光总能量密度F
w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飞秒激光烧蚀复合材料槽宽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激光能量分布规律计算所述激光总能量密度F
w
具体为:针对直线和圆环槽,选定激光烧蚀微元区域,再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康仁科马广义焦荣哲杨峰鲍岩董志刚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