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整式重型电缆放线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55758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整式重型电缆放线架制作方法,电缆放线架包括底部框架、顶部横梁、中部支撑管、电缆支撑件,电缆支撑件包括第一电缆支撑件、第二电缆支撑件,第一电缆支撑件与第二电缆支撑件之间安装有支撑油缸,在进行制作时,先制作外部框架,再焊接内部框架形成底部框架;然后制作中部支撑管、第一电缆支撑件、第二电缆支撑件,再焊接中部支撑管并安装第二电缆支撑件、第一电缆支撑件,最后焊接顶部横梁。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电缆放线架,由第一电缆支撑件来对电缆进行支撑,再通过第二电缆支撑件以及支撑油缸的配合来对第一电缆支撑件的高度调节起到一个辅助施力的作用,方便电缆上下高度的调节,省时省力。省时省力。省时省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调整式重型电缆放线架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放线架,特别涉及一种可调整式重型电缆放线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缆放线架根据用途又被称作为,电缆线盘支架,导线轴盘架,电缆放线支架等。根据提升形式可以分为,液压式电缆放线架,机械式电缆放线支架。根据用途及结构形式又分为,可调式液压放线架,立柱式放线支架,顶杆式电缆放线架,卧式电缆线盘架,脚制动电缆放线架,拆卸式电缆放线架,张力放线架。根据负载能力分为:3T电缆放线架,5T电缆放线架,10T电缆放线架,15T电缆盘轴支架,20T电缆线盘支架及更大吨位的电缆盘放线支架。电缆线盘支架可适用的电缆盘直径范围为:600mm

3800mm.用户可根据电缆盘的直径及吨位选择合适电缆放线架。
[0003]目前,在海工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使用到电缆,而在进行电缆敷设时,不论是电缆的放线还是首先,都需要使用到电缆放线架,例如,在专利CN213622626U中就提到了一种电缆放线架,解决了电缆放线架难以升降导致将电缆辊放上电缆放线架的过程较为费力的问题,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上端的电缆盘和与第一支撑柱螺纹连接的螺纹杆,电缆盘的下端设置有挡板,挡板的内壁通过抵接沿抵接于第一支撑柱的外壁,第一支撑柱上端还设置第三支撑柱,第三支撑柱的侧壁通过横杆连接毛刷。
[0004]上述专利中的电缆放线架,其存在着几个问题:首先,其在进行上下调节时,采用的是螺纹杆与第一支撑柱的螺纹配合来实现的,采用这种方式在进行上下调节时,就需要人工手动转动来进行调节,非常的麻烦,而且一般在海工项目中所使用的到的电缆都是比较粗比较大的电缆,相对应的重量也就比较重,在电缆放置后对高度进行调节时,就非常的麻烦,劳动强度非常大,需要多人协同工作才能实现;其次,采用的是单个电缆盘来实现电缆进行支撑的,在电缆盘上开有容电缆放置的弧形凹槽,在对电缆进行支撑时,必须要将电缆放置在电缆盘上的弧形凹槽中,放线架一般都是固定不动的,这样的方式,无形中给放置的电缆起到了一个限位的作用,而在电缆进行敷设时,不可避免的需要电缆进行前后或左右等多个不同方向的移动,而上述的这种放线架则限定的电缆必须要放置在凹槽中,非常不便于电缆的放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调整式重型电缆放线架制作方法,能够制作出升降方便、方便电缆敷设的电缆放线架。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调整式重型电缆放线架制作方法,其创新点在于:电缆放线架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外部框架以及内部框架,外部框架包括一对并列分布的外支撑板,分别为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的长度长于第一外支撑板的长度,内部框架包括一对并列连接在两个外支撑板之间的内支撑板;
顶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位于底部框架的上方;中部支撑管,所述中部支撑管有两个,并列分布在底部框架与顶部横梁之间,且中部支撑管的上端均固定在顶部横梁的底端,中部支撑管的底端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两个内支撑板上;安装在两个中部支撑管上的电缆支撑件,在电缆支撑件的两侧还分别具有一容中部支撑横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电缆支撑件的两侧套装在两个中部支撑管上后,电缆支撑件的底端通过销轴限位支撑,在中部支撑管上还开有数个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容销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电缆支撑件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位于上层的第一电缆支撑件以及位于下层的第二电缆支撑件,在第一电缆支撑件的上端面的中部位置还开有一弧形凹槽,在弧形凹槽的内壁的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一滚动轴承,在第二电缆支撑件上安装有一支撑油缸,所述支撑油缸的顶端与第一电缆支撑件相连,并驱动第一电缆支撑件进行上下升降;所述电缆放线架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首先,准备好制作电缆放线架所需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L形状的角钢、U形状的槽钢、圆管状的壁管、长方体状的金属块、销轴、滚动轴承,壁管一共有两种不同的规格,分别为第一壁管、第二壁管,第一壁管的外壁的直径不大于第二壁管的内壁的直径;S2:取两个角钢,对两个角钢进行切割,形成所需长度的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作为外部框架;S3:取两个槽钢,作为两个内支撑板,将两个内支撑板分别与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焊接固定,在焊接的过程中,保证槽钢的开口方向朝上,将两个内支撑板焊接后,使得内支撑板、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形成底部框架;S4:取一个第一壁管,通过切割的方式从第一壁管上切割出两个所需长度的第一分段,对两个第一分段的表面进行钻孔处理,钻出数个沿着第一分段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容销轴穿过的通孔,这两个第一分段即作为两个中部支撑管;S5:取一金属块,在金属块的中部位置先加工出弧形凹槽,再在弧形凹槽的两侧分别开一个容滚动轴承安装的安装槽,然后取两个滚动轴承分别安装在两个安装槽内,再取一个第二壁管,通过切割的方式从第二壁管上切割出两个所需长度的第二分段,将两个第二分段分别焊接在金属块的两侧,即为所需的第一电缆支撑件;S6:通过切割的方式从步骤S5的第二壁管上再切割出两个所需长度的第三分段,再取一角钢,将两个第三分段分别焊接在角钢的两侧,即为所需的第二电缆支撑件;S7:将两个中部支撑管的底端分别焊接在两个内支撑板上,再将制作好的第二电缆支撑件、第一电缆支撑件依次自上而下套装在两个中部支撑管上,并分别通过销轴对第一电缆支撑件、第二电缆支撑件的位置进行限位固定;S8:取一槽钢,作为顶部横梁,将顶部横梁的底端面分别与两个中部支撑管的顶端焊接固定,在焊接时,确保顶部横梁的开口方向朝下,从而形成电缆放线架;S9:制作完成后,对整个电缆放线架进行冲砂、油漆防腐处理,并在处理后,再在第一电缆支撑件与第二电缆支撑件之间安装支撑油缸,完成整个制作。
[0007]进一步的,在两个外支撑板的两侧还分别连接有外加强板,所述外加强板为一V字型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外加强板在进行制作时,取对应数量的角钢,先分别焊接形成两个V字形状的组合板,即为所需的外加强板,将两个外加强板分别与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的两侧焊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横梁与外加强板之间还连接有加强管,所述加强管有两个,呈八字形分布,加强管的顶端与顶部横梁相连,其中一个加强管的底端连接在外加强板靠近第一外支撑板的一侧,另一个加强管的底端连接在外加强板与第二外支撑板的连接处。
[0010]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管在进行制作时,准备四根钢管,将钢管切割成所需的尺寸,分别将四根钢管的上下两侧与顶部横梁、外加强板焊接固定,从而完成加强管的制作。
[0011]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制作方法制作出的电缆放线架,由第一电缆支撑件来对电缆进行支撑,再通过第二电缆支撑件以及支撑油缸的配合来对第一电缆支撑件的高度调节起到一个辅助施力的作用,进而方便了电缆上下高度的调节,省时省力;在第一电缆支撑件的弧形凹槽的两侧分别安装一滚动轴承,通过滚动轴承的配合来对电缆进行支撑,方便了电缆的移动。
[0012]在两个外支撑板之间增设V字型的外加强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整式重型电缆放线架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电缆放线架包括底部框架,所述底部框架包括外部框架以及内部框架,外部框架包括一对并列分布的外支撑板,分别为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的长度长于第一外支撑板的长度,内部框架包括一对并列连接在两个外支撑板之间的内支撑板;顶部横梁,所述顶部横梁位于底部框架的上方;中部支撑管,所述中部支撑管有两个,并列分布在底部框架与顶部横梁之间,且中部支撑管的上端均固定在顶部横梁的底端,中部支撑管的底端分别一一对应固定在两个内支撑板上;安装在两个中部支撑管上的电缆支撑件,在电缆支撑件的两侧还分别具有一容中部支撑横管穿过的通孔,所述电缆支撑件的两侧套装在两个中部支撑管上后,电缆支撑件的底端通过销轴限位支撑,在中部支撑管上还开有数个自上而下依次分布的容销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电缆支撑件一共有两个,分别位于位于上层的第一电缆支撑件以及位于下层的第二电缆支撑件,在第一电缆支撑件的上端面的中部位置还开有一弧形凹槽,在弧形凹槽的内壁的两侧还分别安装有一滚动轴承,在第二电缆支撑件上安装有一支撑油缸,所述支撑油缸的顶端与第一电缆支撑件相连,并驱动第一电缆支撑件进行上下升降;所述电缆放线架的制作方法包括下述步骤:S1:首先,准备好制作电缆放线架所需的原材料,所述原材料包括L形状的角钢、U形状的槽钢、圆管状的壁管、长方体状的金属块、销轴、滚动轴承,壁管一共有两种不同的规格,分别为第一壁管、第二壁管,第一壁管的外壁的直径不大于第二壁管的内壁的直径;S2:取两个角钢,对两个角钢进行切割,形成所需长度的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作为外部框架;S3:取两个槽钢,作为两个内支撑板,将两个内支撑板分别与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焊接固定,在焊接的过程中,保证槽钢的开口方向朝上,将两个内支撑板焊接后,使得内支撑板、第一外支撑板、第二外支撑板形成底部框架;S4:取一个第一壁管,通过切割的方式从第一壁管上切割出两个所需长度的第一分段,对两个第一分段的表面进行钻孔处理,钻出数个沿着第一分段的长轴方向并列分布的容销轴穿过的通孔,这两个第一分段即作为两个中部支撑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郁利峰马鸿钢葛华周维石梓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振华重型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