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重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54687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镁合金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镁合金由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元素组成:Sb:0.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镁合金加工
,涉及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镁合金是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导热导热性和阻尼性能好等优点,在汽车、飞机和高铁等运输工具的轻量化制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镁合金具有密排六方晶体结构,室温下可开启的滑移系较少,室温成形性能较差。此外,与钢铁和铝合金相比,镁合金的绝对强度较低。这些缺点限制了镁合金的进一步应用。但是通过沉淀强化、加工硬化等方法提高镁合金的强度往往伴随着塑性的损失。因此,如何同时提高强度和塑性是当前镁合金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
[0003]细化晶粒是同时改善镁合金塑性和强度有效方法之一,细化晶粒不但可以通过晶界强化来提高材料的强度,还可以通过降低变形过程中的应力集中来改善塑性。目前细化镁合金晶粒的方法主要包括大塑性变形加工和添加晶粒细化剂。例如,Str
á
sk
á
等人发表于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期刊第94卷第69页的文章《Microstructure stability of ultra

fine grained magnesium alloy AZ31 processed by extrusion and 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EX

ECAP)》公开了:AZ31镁合金经过挤压、等通道挤压后获得了平均晶粒尺寸为0.9μm超细晶组织,硬度达到85.8HV。通过等通道挤压、扭转挤压等大塑性变形加工虽然可以实现晶粒细化,但是这些加工方法涉及的工艺流程复杂,对设备要求较高,多数情况下只适用于小规模材料的制备,无法应用于大尺寸、大批量镁合金棒材、棒材和型材的生产。Zr是常见的镁合金晶粒细化剂,例如,Malik等人发表于Vacuum期刊第168卷的108810号文章《Microstructural evolution of ultra

fine grained Mg

6.62Zn

0.6Zr alloy on the basis of adiabatic rise in temperature under dynamic loading》公开了:经过挤压后(挤压温度为350℃,挤压比为30)的Mg

6.62Zn

0.6Zr镁合金平均经理尺寸为1.5μm。Zr元素的添加能够显著细化镁合金晶粒尺寸,但同时也会增加镁合金热变形流动应力,从而提高挤压镁合金所需要的载荷,降低了镁合金的挤压成形性能,这导致Mg

Zr系列合金只能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挤压,这又不利于镁合金的晶粒细化。其次就是向Mg合金中单独添加Mn元素,在挤压的过程中,Mn元素会在境界上动态析出,然后钉扎并稳定晶界,抑制晶粒长大,从而细化晶粒。然而文献表明,含Mn的铸态镁合金中Mn元素的存在形式主要是纳米Mn颗粒,尺寸小于1μm,而小于1μm的颗粒无法形成颗粒刺激形核效果。因此,单独添加Mn颗粒对于细化晶粒的效果是有限的。文献如下:尹冬松,张二林,曾松岩等人发表的《挤压对Mg

Mn

Zn合金力学性能和腐蚀行为的影响[J].材料热处理学报,2009(1):5.报道》,通过Mn元素的添加,挤压态的Mg

Mn

Zn合金晶粒尺寸细化到了9μm;王庆航,翟浩伟,刘林涛.《新型Mg

Bi

Mn变形合金:挤压温度和Mn添加量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J].镁合金学报,2021.报道》,220℃下挤压的Mg

1Bi合金的晶粒尺寸为3.6μm,通过1wt.%的Mn元素的添加,晶粒尺寸细化到了2.1μm。
[0004]从现有技术来看,等通道挤压等大塑性变形加工技术工艺流程复杂,很难实现大规模超细晶镁合金棒材的挤压制备,但是通过向Mg合金添加Zr元素和Mn元素进行晶粒细化,其细化效果又不好。因此,如何选用合适的晶粒细化剂,在不降低挤压性能的前提下大幅细化晶粒,开发超细晶镁合金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及其制备方法,Sb元素在镁合金中形成网状第二相,在镁合金热变形过程中为动态再结晶提供形核质点,与Mn颗粒协同细化晶粒尺寸,获得超细晶镁合金,Mn和Sb元素的添加对镁合金高温下的流变应力影响较小,新型镁合金可在较低的温度下挤压成形,避免过高的挤压温度对晶粒长大的促进作用,能够在不降低挤压性能的前提下大幅细化晶粒。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由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元素组成:Sb:0.8

1.2%,Mn:0.8

1.2%,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总量小于0.03%。
[0008]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合金熔炼及铸造: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镁合金配方进行备料,原料为纯镁、Mg

15Mn中间合金以及Mg

20Sb中间合金,将纯镁、Mg

15Mn中间合金以及Mg

20Sb中间合金在CO2和SF6混合气体的保护下进行加热熔炼,熔炼温度为680

780℃,待纯镁、Mg

15Mn中间合金以及Mg

20Sb中间合金完全融化后,将熔体搅拌均匀并静置10~15分钟,静置完毕后熔体进行浇铸,获得Mg

Sb

Mn镁合金铸锭;
[0010]S2.机加工:根据挤压筒的尺寸将Mg

Sb

Mn镁合金铸锭锯切、车皮至合适尺寸;
[0011]S3.热挤压:将机加工后的Mg

Sb

Mn镁合金铸锭在200

250℃的温度条件下保温2小时后,进行热挤压,挤压温度为200

250℃,挤压速度为0.1

1mm/s,挤压比20

30,获得超细晶镁合金棒材。
[0012]进一步,步骤S1中,用于浇铸的模具为直径φ85mm的圆柱形模具,步骤S2中机加工后的Mg

Sb

Mn镁合金铸锭尺寸为φ80
×
60mm。
[0013]进一步,步骤S1中,采用筒式电阻炉对纯镁、Mg

15Mn中间合金以及Mg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其特征在于:由按质量百分数计的如下元素组成:Sb:0.8

1.2%,Mn:0.8

1.2%,余量为Mg和不可避免的杂质,杂质总量小于0.03%。2.一种含Mn、Sb的超细晶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合金熔炼及铸造: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细晶镁合金配方进行备料,原料为纯镁、Mg

15Mn中间合金以及Mg

20Sb中间合金,将纯镁、Mg

15Mn中间合金以及Mg

20Sb中间合金在CO2和SF6混合气体的保护下进行加热熔炼,熔炼温度为680

780℃,待纯镁、Mg

15Mn中间合金以及Mg

20Sb中间合金完全融化后,将熔体搅拌均匀并静置10~15分钟,静置完毕后熔体进行浇铸,获得Mg

Sb

Mn镁合金铸锭;S2.机加工:根据挤压筒的尺寸将Mg

Sb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生文刘林涛李坤杨宝庆郑长勇韦丽萍邹勤董志华张昂杨鸿高瑜阳蒋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