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5023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5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数控机床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其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的支撑架,支撑架和底座之间设置有强化连接结构;支撑架的底端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强化连接结构包括垫块和若干连接件,连接耳与垫块固定连接,垫块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垫块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底座设置有第三连接孔,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第一连接孔,连接件的另一端贯穿第二连接孔固定于第三连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支撑架内部和底座内部,提高了支撑架与底座之间连接的强度,同时垫块的设置,可以减小支撑架相对于底座的压强,支撑架不易倒塌,安全隐患小。安全隐患小。安全隐患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纳米级精度的加工和纳米级表层的加工,即原子和分子的去除、搬迁和重组是纳米技术主要内容之一。纳米加工技术担负着支持最新科学技术步的重要使命。
[0003]按加工方式,纳米级加工可分为切削加工、磨料加工(分固结磨料和游离磨料)、特种加工和复合加工四类。纳米级加工还可分为传统加工、非传统加工和复合加工。传统加工是指刀具切削加工、固有磨料和游离磨料加工;非传统加工是指利用各种能量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处理;复合加工是采用多种加工方法的复合作用。纳米级加工技术也可以分为机械加工、化学腐蚀、能量束加工、复合加工、隧道扫描显微技术加工等多种方法。机械加工方法有单晶金刚石刀具的超精密切削,金刚石砂轮和CBN砂轮的超精密磨削和镜面磨削、磨、砂带抛光等固定磨料工具的加工,研磨、抛光等自由磨料的加工等,能束加工可以对被加工对象进行去除,添加和表面改性等工艺,例如,用激光进行切割、钻孔和表面硬化改性处理。用电子束进行光刻、焊接、微米级和纳米级钻孔、切削加工,离子和等离子体刻蚀等。属于能量束的加工方法还包括电火花加工、电化学加工、电解射流加工、分子束外延等。STM加工是最新技术,可以进行原子级操作和原子去除、增添和搬迁等。
[0004]目前,现有的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包括底座和支撑架,需要将多个零部件安装在支撑架上,支撑架和底座一般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在底座上,由于支撑架上的零部件较多,负载较大,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工作时,支撑架和底座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造成支撑架倒塌,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纳米加工方式中,支撑架和底座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断裂,造成支撑架倒塌,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强化连接结构;所述支撑架的底端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所述强化连接结构包括垫块和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耳与所述垫块固定连接,所述垫块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垫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于所述第三连接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为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两个底端均设置有所述强化连接结构,每组强化连接结构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
架的底端。
[0009]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之间填充有防滑层。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滑层包括胶水。
[0011]进一步地,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底端连接底座。
[0012]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罩靠近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开口,所述保护罩设置有用于打开或者封闭所述开口的罩门。
[0013]进一步地,所述保护罩设置有开口的一侧连接所述支撑架,所述罩门设置在保护罩和支撑架之间,所述罩门滑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罩门上下滑动的气缸。
[00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一侧设置有加工机构,所述加工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底座的载料台、活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架上的刀头组件和用于驱动所述刀头组件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载料台的加工驱动组件。
[0015]进一步地,所述加工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第二驱动件和第三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头组件沿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来回移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头组件沿竖直方向上下运动;所述第三驱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驱动件上,所述第三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刀头组件绕竖直方向旋转,所述刀头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三驱动件。
[0016]进一步地,所述刀头组件包括刀头和设置于所述刀头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对刀具的加工位置进行定位。
[0017]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支撑架的两侧通过连接耳进行固定,支撑架的中部通过连接件进行加固,连接件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支撑架内部和底座内部,提高了支撑架与底座之间连接的强度,同时垫块的设置,可以减小支撑架相对于底座的压强,使得底座所受支撑架的压力均匀分散,支撑架不易倒塌,安全隐患小。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纳米级数控机床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图1中底座和支撑架的连接示意图;
[0022]图4为图3中支撑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纳米级数控机床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6为图5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5中调刀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标识说明:100、底座;110、支撑架;111、连接耳;112、垫块;113、连接件;114、第一连接孔;115、第二连接孔;200、加工机构;210、载料台;211、限位件;220、刀头组件;
221、刀头;222、定位件;230、加工驱动组件;231、第一驱动件;232、第二驱动件;233、第三驱动件;300、换刀机构;310、刀库;311、储刀位;312、换刀位;313、中转位;320、调刀组件;321、调刀架;322、水平驱动件;323、竖直驱动件;324、调刀件;330、换刀驱动组件;340、罩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2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包括底座和设置于所述底座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强化连接结构;所述支撑架的底端相对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耳,所述强化连接结构包括垫块和若干连接件,所述连接耳与所述垫块固定连接,所述垫块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的底端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垫块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相对应设置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底座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相对应设置的第三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连接孔固定于所述第三连接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为龙门架,所述龙门架的两个底端均设置有所述强化连接结构,每组强化连接结构均设置有多个所述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均匀分布于所述支撑架的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连接孔之间、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之间、所述连接件和所述第三连接孔之间填充有防滑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层包括胶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护罩,所述保护罩的底端连接底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数控机床横梁和床身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罩靠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波陈国勇崔军博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智准多轴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