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7896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包括首尾相接的运轨部分和作业部分,运轨部分包括安全车组、运轨车组和锁定车组,作业车组包括作业首车、作业中车组、发电车和作业尾车,安全车组包括分别位于运轨部分两端的第一安全车和第二安全车,作业中车组包括第一作业中车、第二作业中车和第三作业中车,运轨车组、锁定车组、第一安全车、第二安全车和第二作业中车平台上均有滚道梁机构,运轨车组平台上设有自动拨轨装置,第二安全车设有自动开闭安全挡,作业首车设有调整钢轨位置的调高拨轨装置,作业尾车用于钢轨的卸载、更换、回收,具有解决人力资源稀缺的情况、提升卸轨和回收钢轨作业时的作业效率、降低劳动强度等优点。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钢轨施工的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和时间的增加,线路运营维护中轨道线路的维护尤其重要,外加铁路高密度、高安全的运行都需要良好线路的维护保障。我国高铁也即将迎来大面积换轨。
[0003]目前我国铁路工务系统的换轨工作任务主要由各铁路局工务机械段(或工务大修段)负责,主要施工方法采用为人工换轨或人工配合换轨车半机械式换轨方式,但这些大修换轨方式主要还是针对普速线路,适用于高铁路线会存在以下缺陷:
[0004]1)普线允许在线路上存放钢轨,大修施工组织近20年以来并未发生重大改进。整个换轨流程分为3大块,即提前拉碴卸轨(1~3天)、使用换轨车或人工更换新旧轨和次日收轨恢复道床作业,所需天窗比较多,施工组织较为松散、零碎;而高铁线路不允在线路上存放钢轨,所有作业只能在同天窗完成,效率低,任务重。
[0005]2)作业机械化程度低,现场需要使用大量人力,且作业人员大部分为普通民工,且未受过专业操作技能培训,导致相应的管理薄弱,不能适应高铁较高的效率和管理标准要求,导致人力资源稀缺。
[0006]3)现有长轨车只能实现钢轨的运输、卸载和回收,不能实现钢轨的更换,更换钢轨需要额外的施工天窗时间和额外的设备人员,且钢轨的最大长度为500米,不具备钢轨焊接长轨和连续换轨能力,也不能适应高速铁路的作业工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多功能一体化、自动机械化程度高,适用多种铁路工况,解决因高铁线路不允在线路上存放钢轨,所有作业只能在同天窗完成、作业机械化程度低导致员工学习成本高以及现有长轨车功能单一化的问题。
[0008]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包括首尾相接的运轨部分和作业部分,所述运轨部分包括安全车组、运轨车组和锁定车组,所述作业车组包括作业首车、作业中车组、发电车和作业尾车,所述安全车组包括分别位于运轨部分两端的第一安全车和第二安全车,所述作业中车组包括第一作业中车、第二作业中车和第三作业中车,所述运轨车组、锁定车组、第一安全车、第二安全车和第二作业中车平台上均有滚道梁机构,所述运轨车组平台上设有自动拨轨装置,所述第二安全车设有自动开闭安全挡,所述作业首车设有调整钢轨位置的调高拨轨装置,所述第一作业中车设有卸轨钢轨输送机和收轨输送机,第二作业中车能焊接和焊后处理钢轨,所述发电车设有为整机作业供电用的新能源供电设备和焊接热处理一体机供气的气源系统,所述第三作业中车安装有用于备用供电及焊机供电的内燃机发电机组,所述作业尾车用于钢轨的卸载、更换、回收
以及收换轨小车的存放,最终实现单元钢轨轨节的运、卸、换、焊、收工序一体化作业。
[0009]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作业尾车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后方并与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前换轨小车和后换轨小车,所述车体设有均左右对称且用于运输新钢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所述车上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钢轨托轮和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所述车下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和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所述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包括上下限位钢轨的防翻架、带动防翻架水平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包括主体框架、位于外侧能横向及竖向移动的钢轨防翻导框机构和位于内侧能竖向移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所述前换轨小车能再调整新钢轨轨距,所述后换轨小车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当新钢轨通过钢轨导向框沿着车上通道或车下通道进入前换轨小车时,先后借助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或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以及前换轨小车将新钢轨调整到标准轨距,从而使后换轨小车的车轮压在新钢轨上;
[0010]采用运输新钢轨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两种卸轨通道,考虑到车上有施工人员,车上通道安全性略差,就设计车下通道;但当需要另外对接一列车给这列车纵向装载长钢轨或短钢轨时,需要利用我们这列车焊接成长轨,因此需要车上通道,而且车上通道由于场地宽敞,防翻架水平横向移动的幅度大,可以向走行轨道内侧外侧卸轨,因此设计了双通道,构思精妙;
[0011]作业尾车既可以单独卸轨,也可以在卸轨的同时通过两个换轨小车进行新旧钢轨的更换,前换轨小车能再调整新钢轨轨距,后换轨小车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实现新钢轨卸轨、旧钢轨的回收以及新旧钢轨的更替功能,多功能一体化,能有效缩短整体收轨换轨周期,换轨高效,省时省心省力;
[0012]防翻架上下限位钢轨的,驱动机构带动安装有新钢轨防翻架水平横向移动,钢轨防翻导框机构位于外侧能横向及竖向移动,从而实现车上车下钢轨的轨距初次调整,采用能竖向移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能在拨开旧钢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时才下降,不用时就上移,安全系数高,设计合理。
[0013]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防翻架包括沿着驱动机构上方水平通过滑轮移动的滑动底座、螺栓安装在滑动底座上的防翻支撑主架和位于防翻支撑主架框内并能从上往下压紧钢轨的钢轨压块,所述驱动机构采用液压驱动,且活塞杆的端头与滑动底座连接,通过伸缩活塞杆带动防翻架水平横向移动;设计合理,采用液压驱动,省时省力,结构稳固,并通过上下限位有效避免钢轨翻转,导致运轨失败的情况发生,上下压紧钢轨保障钢轨在横向调位过程中的稳定,实现钢轨防翻固定功能一体化;
[0014]所述钢轨压块的上部与拧入防翻支撑主架顶板的螺纹杆底端连接,通过拧动螺纹杆带动钢轨压块竖向移动,手动操作,保障钢轨压块的移动精度,避免钢轨压块太过靠近或远离钢轨导致安全事故,有效提升安全度。
[0015]进一步优选为,所述钢轨防翻导框机构包括沿主体框架外侧壁滑槽上下移动的防翻导框安装座和居中安装在防翻导框安装座水平横向滑槽上的钢轨防翻导框;所述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位于主体框架框内的滑槽上,且配备有提供上下移动驱动力的液压缸,结构环环相扣,通过钢轨防翻导框机构实现钢轨防翻,通过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能卸下旧钢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实现多功能一体化,设计巧妙;
[0016]所述主体框架对应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正下方配备有安全防护托板;所述车
下通道左右边侧设有钢轨防护板,当不需要卸下旧钢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时,通过安装安全防护托板隔开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与旧钢轨,提高安全防护系数,设计合理;所述车体尾端左右对称设有落轨缓冲板,避免外部砂石进入钢轨运输通道,导致发生部件磨损,影响其使用寿命。
[0017]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前换轨小车和后换轨小车均设有左右对称的钢轨导向轮,对称保障双轨道的同步更换钢轨,设计结构合理,前换轨小车的钢轨导向轮能调整新港轨到标准轨距,后换轨小车的钢轨导向轮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到走行轨道的内侧中心位置。
[0018]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滚道梁机构包括底层固定的滚道梁和上层若干组上下间隔拼接的自动开闭滚道梁装置,所述自动开闭滚道梁装置包括驱动立柱、与驱动立柱对应设置的滚道梁锁止侧柱、可转动安装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包括首尾相接的运轨部分和作业部分,所述运轨部分包括安全车组、运轨车组(2)和锁定车组(3),所述作业车组包括作业首车(5)、作业中车组、发电车(8)和作业尾车(9),所述安全车组包括分别位于运轨部分两端的第一安全车(1)和第二安全车(4),所述作业中车组包括第一作业中车(6)、第二作业中车(7)和第三作业中车(10),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轨车组(2)、锁定车组(3)、第一安全车(1)、第二安全车(4)和第二作业中车(7)平台上均有滚道梁机构(11),所述运轨车组(2)平台上设有自动拨轨装置(2a),所述第二安全车(4)设有自动开闭安全挡(4a),所述作业首车(5)设有调整钢轨(A)位置的调高拨轨装置(5a),所述第一作业中车(6)设有卸轨钢轨输送机和收轨输送机,第二作业中车(7)能焊接和焊后处理钢轨(A),所述发电车(8)设有为整机作业供电用的新能源供电设备和焊接热处理一体机供气的气源系统,所述第三作业中车(10)安装有用于备用供电及焊机供电的内燃机发电机组,所述作业尾车(9)用于钢轨(A)的卸载、更换、回收以及收换轨小车的存放,最终实现单元钢轨(A)轨节的运、卸、换、焊、收工序一体化作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尾车(9)包括车体(91)、位于车体(91)后方并与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前换轨小车(92)和后换轨小车(93),所述车体(91)设有均左右对称且用于运输新钢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所述车上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94)、钢轨托轮(95)和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所述车下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94)和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所述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包括上下限位钢轨(A)的防翻架(96a)、带动防翻架(96a)水平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96b),所述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包括主体框架(97c)、位于外侧能横向及竖向移动的钢轨防翻导框机构(97a)和位于内侧能竖向移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97b),所述前换轨小车(92)能再调整新钢轨(A)轨距,所述后换轨小车(93)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A),当新钢轨(A)通过钢轨导向框(94)沿着车上通道或车下通道进入前换轨小车(92)时,先后借助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或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以及前换轨小车(92)将新钢轨(A)调整到标准轨距,从而使后换轨小车(93)的车轮压在新钢轨(A)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架(96a)包括沿着驱动机构(96b)上方水平通过滑轮移动的滑动底座(961)、螺栓安装在滑动底座(961)上的防翻支撑主架(962)和位于防翻支撑主架(962)框内并能从上往下压紧钢轨(A)的钢轨压块(963),所述驱动机构(96b)采用液压驱动,且活塞杆的端头与滑动底座(961)连接,通过伸缩活塞杆带动防翻架(96a)水平横向移动;所述钢轨压块(963)的上部与拧入防翻支撑主架(962)顶板的螺纹杆底端连接,通过拧动螺纹杆带动钢轨压块(963)竖向移动。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铁路多功能一体化换轨作业车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轨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永武徐其瑞邢磊李明李可为蔡培尧邱忠刘兴平赵志刚陈伟国杨德明关伟金明吴丹向太学袁巍陈志民刘春林张福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