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铁路换轨作业的
,具体涉及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既有T11BK型长钢轨车组卸载钢轨时,只能将钢轨通过两侧车下孔道卸载道线路的两侧,但由于高铁线路为排水沟等设施,不能存放钢轨,就算在没有排水沟设施的铁路线上,将钢轨卸到线路的外侧,钢轨轨距也有2600mm左右,远远大于1435mm的轨距标准,无法适用卸载同步换轨作业模式,也就无法实现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就算单独卸轨也需人工拨动至标准轨距的线路上,与既有线路钢轨对接,会产生巨大的工作量,费时费力,导致换轨效率低下,延误整体换轨工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缩短换轨周期,换轨效率高,解决因高铁线路为排水沟等设施不能存放钢轨、钢轨卸到线路的外侧导致需要人工拨轨费时费力的问题。
[0004]为此,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包括车体、位于车体后方并与其处于同一轴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91)、位于车体(91)后方并与其处于同一轴线上的前换轨小车(92)和后换轨小车(93),所述车体(91)设有均左右对称且用于运输新钢轨的车上通道和车下通道,所述车上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94)、钢轨托轮(95)和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所述车下通道从前往后依次设置有钢轨导向框(94)和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所述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包括上下限位钢轨(A)的防翻架(96a)、带动防翻架(96a)水平横向移动的驱动机构(96b),所述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包括主体框架(97c)、位于外侧能横向及竖向移动的钢轨防翻导框机构(97a)和位于内侧能竖向移动的安全道防倒扣件拨开装置(97b),所述前换轨小车(92)能再调整新钢轨(A)轨距,所述后换轨小车(93)能抬起并剥离旧钢轨(A),当新钢轨(A)通过钢轨导向框(94)沿着车上通道或车下通道进入前换轨小车(92)时,先后借助车上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6)或车下钢轨防翻调整装置(97)以及前换轨小车(92)将新钢轨(A)调整到标准轨距,从而使后换轨小车(93)的车轮压在新钢轨(A)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铁路卸轨换轨功能一体化作业尾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翻架(96a)包括沿着驱动机构(96b)上方水平通过滑轮移动的滑动底座(961)、螺栓安装在滑动底座(961)上的防翻支撑主架(962)和位于防翻支撑主架(962)框内并能从上往下压紧钢轨(A)的钢轨压块(963),所述驱动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艳,徐其瑞,邢磊,李明,李可为,蔡培尧,邱忠,刘兴平,赵志刚,陈伟国,杨德明,关伟,金明,吴丹,向太学,袁巍,陈志民,董永武,刘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中车沈阳机车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