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艾彬专利>正文

一种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及控温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469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微注塑成型模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及控温方法。其包括下模组和上模组,将上模组位移至与下模组贴合进行注塑;上模组不仅能够实现注塑工作,还能在注塑过程中对下模组进行保温,使下模组受热均匀,从而减少注塑成品颜色不均、光泽缺陷和有熔接缝的问题;上模组可向下模组注入冷却液,对下模组中的成型模具进行快速冷却,在完成冷却工作后,换热的冷却液通过下模组形成驱动源将下模组中的成型模具进行脱离;温控组件用于控制对下模组的保温工作,并在保温工作结束后控制冷却液流动对下模组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具有控制冷却液流动形成驱动源的作用,还能带动冷却液回流至上模组进行下次冷却工作。下次冷却工作。下次冷却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及控温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微注塑成型模具,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及控温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注塑成型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兴技术,是一种可以进行重复的批量生产复杂而有精密微细结构塑件的制造技术;对于微注塑成型模具,现有技术就有很对,例如:中国专利公开号CN101549546B公开了一种微注塑成型模具变温装置,包括吸液芯热管、半导体致冷片、铜板、水箱、热电偶和控温仪,吸液芯热管的一侧插入模具型腔板中,另一侧插入铜板中;铜板两侧都与半导体致冷片接触,半导体致冷片的另一侧与水箱接触;半导体致冷片上、下表面涂敷导热层;热电偶与模具型腔表面接触并反馈其温度至控温仪,通过计算机控制半导体制冷片电流的方向以确定对模具加热或冷却。该变温装置可以对微注塑成型模具实现变温控制以及对模板精确均匀控温。装置结构紧凑,可以灵活适应注塑机和模具中的有限空间,减少模板的热变形。该变温装置能应用于微小塑件的注塑成型过程,解决微注塑成型过程中的模具控温难题。
[0003]由上述可知,实现微注塑成型的温控一般为主动变温,通过改变主动温度实现,针对于现有技术通过主动变温虽然可以解决一些注塑过程中的问题,但能源利用率低,通常注塑工作为流水线较多,能源消耗也更大,鉴于此,急需一种可利用注塑温度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及控温方法来改善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及控温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包括下模组和上模组,将上模组位移至与下模组贴合进行注塑;所述上模组不仅能够实现注塑工作,还能在注塑过程中对下模组进行保温,使下模组受热均匀,从而减少注塑成品颜色不均、光泽缺陷和有熔接缝的问题;所述上模组可向下模组注入冷却液,对下模组中的成型模具进行快速冷却,在完成冷却工作后,换热的冷却液通过下模组形成驱动源将下模组中的成型模具进行脱离;所述下模组和上模组之间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用于控制对下模组的保温工作,并在保温工作结束后控制冷却液流动对下模组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具有控制冷却液流动形成驱动源的作用,还能带动冷却液回流至上模组进行下次冷却工作;所述下模组包括下模块,所述上模组包括上模块,所述下模块靠近上模块的一面开设有注塑腔,用于将注入的液态塑料固化成型,所述下模块内部设有控温管道,所述控温管道呈网状分布,用于进入保温气体和冷却液体,并将保温气体和冷却液体布满上模组,用于对注塑腔内部进行充分保温和冷却。
[000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块靠近上模块的一面设有若干个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控温管道接通;所述上模块靠近下模块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个插孔,若干连接头和若干插孔分别对应插接配合。
[000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块远离下模块的一面设有保温仓,所述保温仓的中心处设有注塑管,所述注塑管内部开设有通道,所述通道与上模块中心处的注塑口接通,液态塑料通过通道注入至注塑腔中。
[000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保温仓内部位于注塑管的两侧均设有通气管,所述通气管两端的连接管固定在上模块内部,且所述通气管的连接管端口延伸至插孔内部。
[000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注塑管位于通道的外侧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出气口与其中一个通气管接通,所述注塑管表面安装有保温阀,所述保温阀将保温仓内部的气体泵送至进气管中,而另一个通气管中心处的开口与保温仓接通。
[00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模组还包括推液组,所述推液组用于将冷却液输送至控温管道中,所述推液组至少包括内部储存有冷却液的储液仓,所述储液仓靠近上模块的一端设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形状与通气管形状相似,所述进液管两端的连接管固定在上模块中,并且进液管的连接管端口延伸至插孔内部,所述储液仓内部滑动连接有锥形结构的推块。
[00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块内部远离上模块的一端开设有活动腔,所述活动腔内部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活动腔靠近注塑腔的一面设有若干个推杆,所述下模块内部开设有若干个滑孔,若干所述推杆分别对应与若干滑孔滑动连接,且所述推杆可滑动贯穿滑孔进入注塑腔内部。
[0012]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活动腔内部以推板为分割线,将远离注塑腔的一侧形成驱动腔,所述推板下端两侧均滑动连接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一端与控温管道接通,另一端贯穿排液管进入至驱动腔内,所述排液管与控温管道的连接处安装有温控阀,所述温控阀可将控温管道内部冷却液输送至活动腔的驱动腔中,当驱动腔内液体充满时对推板形成推力。
[0013]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模组还包括冷却仓,所述冷却仓固定在下模块下表面,所述冷却仓用于回收冷却液,并对冷却液进行降温,所述冷却仓底端两侧均设有回流管,所述储液仓侧面安装有回流泵,所述回流泵的出口与储液仓内部接通,所述回流泵的进口通过耐高温软管与回流管接通。
[0014]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控温注塑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首先,设定温控阀的控制开关的温度数值,然后液压机构工作推动下模组靠近上模组,使下模块与上模块紧密贴合;S2、开启注塑工作,液态塑料由通道进入注塑腔,同时启动保温阀工作,将预热气体带入控温管道中循环保温;S3、注塑完毕后,保温阀停止工作,由液压缸工作推动推块,带动储液仓内部冷却液进入控温管道中,对注塑腔中塑料进行降温;S4、当冷却液温度换热升高至温控阀设定的温度数值时,温控阀启动工作,带动冷
却液进入驱动腔,液压缸工作带动推块复位,驱动腔冷却液增加推动推板位移,带动注塑腔中成型塑料脱离;S5、脱料后,温控阀停止工作,复位机构带动推板复位,排液阀工作带动冷却液进入冷却仓中,由冷却气管通入冷氮进入冷却管道中,对冷却仓中的冷却液进行降温,之后通过回流泵工作带动冷却液回流储液仓中,预备下次注塑工作。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该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及控温方法中,通过设置的上模组,不仅能够实现注塑工作,还能在注塑过程中对下模组进行保温,使下模组受热均匀,从而减少注塑成品颜色不均、光泽缺陷和有熔接缝的问题;同时,通过上模组可向下模组注入冷却液,对下模组中的成型模具进行快速冷却,在完成冷却工作后,换热的冷却液还能通过下模组形成驱动源将下模组中的成型模具进行脱离,实现了能源的二次利用,降低了能源消耗。
[0016]2、该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及控温方法中,通过设置的温控组件可控制对下模组的保温工作,并在保温工作结束后控制冷却液流动对下模组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具有控制冷却液流动形成驱动源的作用,还能带动冷却液回流至上模组进行下次冷却工作;实现了冷却液多次的回收利用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下模组(10)和上模组(20),所述上模组(20)位移至与下模组(10)贴合进行注塑;所述上模组(20)不仅能够实现注塑工作,还能在注塑过程中对下模组(10)进行保温,使下模组(10)受热均匀;所述上模组(20)可向下模组(10)注入冷却液,对下模组(10)中的成型模具进行快速冷却,在完成冷却工作后,换热的冷却液通过下模组(10)形成驱动源将下模组(10)中的成型模具进行脱离;所述下模组(10)和上模组(20)之间设置有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用于控制对下模组(10)的保温工作,并在保温工作结束后控制冷却液流动对下模组(10)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具有控制冷却液流动形成驱动源的作用,还能带动冷却液回流至上模组(20)进行下次冷却工作;所述下模组(10)包括下模块(11),所述上模组(20)包括上模块(21),所述下模块(11)靠近上模块(21)的一面开设有注塑腔(110),用于将注入的液态塑料固化成型,所述下模块(11)内部设有控温管道(111),所述控温管道(111)呈网状分布,用于进入保温气体和冷却液体,并将保温气体和冷却液体布满上模组(20),用于对注塑腔(110)内部进行充分保温和冷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块(11)靠近上模块(21)的一面设有若干个连接头(115),所述连接头(115)与控温管道(111)接通;所述上模块(21)靠近下模块(11)的一面开设有若干个插孔(210),若干连接头(115)和若干插孔(210)分别对应插接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块(21)远离下模块(11)的一面设有保温仓(22),所述保温仓(22)的中心处设有注塑管(221),所述注塑管(221)内部开设有通道(221A),所述通道(221A)与上模块(21)中心处的注塑口接通,液态塑料通过通道(221A)注入至注塑腔(110)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仓(22)内部位于注塑管(221)的两侧均设有通气管(23),所述通气管(23)两端的连接管固定在上模块(21)内部,且所述通气管(23)的连接管端口延伸至插孔(210)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管(221)位于通道(221A)的外侧设有进气管(221B),所述进气管(221B)的出气口与其中一个通气管(23)接通,所述注塑管(221)表面安装有保温阀(222),所述保温阀(222)将保温仓(22)内部的气体泵送至进气管(221B)中,而另一个通气管(23)中心处的开口与保温仓(22)接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控温结构的微注塑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组(20)还包括推液组(30),所述推液组(30)用于将冷却液输送至控温管道(111)中,所述推液组(30)至少包括内部储存有冷却液的储液仓(31),所述储液仓(31)靠近上模块(21)的一端设有进液管(32),所述进液管(32)形状与通气管(23)形状相似,所述进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艾彬康倩文
申请(专利权)人:林艾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