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电容和集成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125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薄膜电容和集成电容器,薄膜电容包括:电容芯子;正极母排,包括:正极主体部,正极主体部设于电容芯子的上表面,正极主体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设有正极输入端;负极母排,包括:负极主体部,负极主体部设于电容芯子的下表面,负极主体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设有负极输入端,电容芯子的上表面为正极焊接面,电容芯子的下表面为负极焊接面,正极主体部与正极焊接面焊接固定,负极主体部与负极焊接面焊接固定。如此,电流直接通过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分别流入正极主体部和负极主体部,然后经过在电容芯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过流,可以使电流路径相对减少,从而使薄膜电容的自感低和ESR较低。膜电容的自感低和ESR较低。膜电容的自感低和ESR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电容和集成电容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容器
,尤其是涉及一种薄膜电容和集成电容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社会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的控制器功能集成也越来越多,体积和重量要求越来越小,这也就要求电动汽车的控制器中的其他组件体积和重量越来越小。
[0003]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薄膜电容,用于电控产品的IGBT稳压滤波,但是,薄膜电容体积较大,并且其中的电流输入端和输出端之间的过流路径设计相对较长,当动力电池的电流通过薄膜电容的输入端至输出端时,由于过流路径相对较长,电容的阻抗和自感相对较高,影响薄膜电容的稳压滤波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薄膜电容,在电容芯子的上下表面分别贴设正极母排和负极母排,正极母排的正极输入端设在正极母排的一侧,这样过流路径较短,使得薄膜电容的自感低和阻抗较低。
[0005]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集成电容器。
[0006]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薄膜电容,包括:电容芯子;正极母排,所述正极母排包括:正极主体部,所述正极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电容芯子的上表面,所述正极主体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正极输入端;负极母排,所述负极母排包括:负极主体部,所述负极主体部设置于所述电容芯子的下表面,所述负极主体部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设置有负极输入端;所述电容芯子的上表面为正极焊接面,所述电容芯子的下表面为负极焊接面,所述正极主体部与所述正极焊接面焊接固定,所述负极主体部与所述负极焊接面焊接固定。
[0007]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薄膜电容,通过正极母排的正极主体部与电容芯子的上表面焊接连接和负极母排的负极主体部与电容芯子的下表面焊接连接,以及,在正极主体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设有正极输入端和负极主体部在第一方向的一侧设有负极输入端,可以使电流直接通过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分别流入正极主体部和负极主体部,然后经过在电容芯子的上表面和下表面进行过流,可以使电流路径相对减少,从而使薄膜电容的自感低和ESR较低。另外,正极输入端和负极输入端布置在电容芯子的第一方向的同一侧,方便与动力电池的正负极进行连接,以减少线束缠绕。并且,正极主体部和负极主体部与电容芯子大面积接触,可以降低自感以及减少线路上的差模干扰。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母排上设置有电容正极输入铜排,所述电容正极输入铜排相对所述正极主体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正极输入端;以及,所述负极母排上设置有电容负极输入铜排,所述电容负极输入铜排相对所述负极主体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负极输入端。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母排还包括:正极折弯部,所述正极折弯部相对所述正极主体部弯折设置且弯折于所述电容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面;以及,所述负极母排还包括:负极折弯部,所述负极折弯部相对所述负极主体部弯折设置且弯折于所述电容芯子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面。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折弯部和所述负极折弯部设置在所述电容芯子在第一方向的同一侧面且相互重叠,所述正极折弯部和所述负极折弯部之间夹设有第一绝缘层。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折弯部设置有多个电容正极输出铜排以形成正极输出端;以及,所述负极折弯部设置有多个电容负极输出铜排以形成负极输出端,多个所述电容正极输出铜排和多个所述电容负极输出铜排相间设置。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极母排和所述负极母排为薄片结构,所述正极主体部在第二方向上完全覆盖于所述电容芯子的上表面,所述负极主体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完全覆盖于所述电容芯子的下表面。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容芯子包括:多个电容芯体,多个所述电容芯体为扁平结构,多个所述电容芯体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堆叠排布以形成至少一层电容芯体组。
[0014]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集成电容器,包括:壳体和所述的薄膜电容,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薄膜电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
[0015]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集成电容器还包括:两个Y电容,两个所述Y电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设置于所述薄膜电容在第二方向的一侧
[0016]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集成电容器还包括:接地铜排,两个所述Y电容均设有接地引出端,其中一个所述Y电容设有正极引入端且另外一个所述Y电容设有负极引入端,所述接地铜排与两个所述接地引出端连接,所述正极母排邻近两个所述Y电容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正极引入端连接,所述负极母排邻近两个所述Y电容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负极引入端连接。
[001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集成电容器还包括:升压电容,所述升压电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设置于所述薄膜电容在第二方向的一侧;X电容,所述X电容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且设置于所述薄膜电容的上方。
[001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集成电容器还包括:汇流母排,所述汇流母排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汇流母排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至所述负极母排的下表面的至少部分且在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延伸至所述升压电容的下表面。
[001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汇流母排在所述第二方向的一端先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后向上折弯以形成直流母线负极铜排,且与所述负极输入端位于同一侧,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直流母线正极铜排且与所述直流母线负极铜排位于同一侧。
[002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压电容包括:升压电容芯子、升压电容负极母排和升压电容负极铜排,所述升压电容芯子、所述升压电容负极母排和所述升压电容负极铜排均设置在所述汇流母排上,所述升压电容芯子与所述升压电容负极母排和所述升压电容负极铜排连接,所述升压电容负极铜排设置在所述汇流母排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且与所述负极输入端位于同一侧。
[002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升压电容还包括:升压电容正极母排和升压电容正极铜排,所述升压电容芯子与所述升压电容正极母排和所述升压电容正极铜排连接,所述升压电容正极铜排与所述正极输入端位于同一侧。
[002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集成电容器还包括:第二绝缘层,所述第二绝缘层包裹所述汇流母排且设置在所述汇流母排和所述负极母排之间。
[002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X电容包括:X电容芯子,所述X电容芯子设置在所述薄膜电容的上方,所述正极母排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设置有X电容正极铜排,所述负极母排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设置有X电容负极铜排且所述X电容负极铜排先向上延伸后朝向所述X电容芯子的方向弯折,以使所述X电容负极铜排与所述X电容的负极连接,所述X电容正极铜排与所述X电容的正极连接。
[002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集成电容器还包括:第三绝缘层,第三绝缘层设置在所述X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薄膜电容(1),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芯子(11);正极母排(12),所述正极母排(12)包括:正极主体部(121),所述正极主体部(121)设置于所述电容芯子的上表面,所述正极主体部(121)在第一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正极输入端(123);负极母排(13),所述负极母排(13)包括:负极主体部(131),所述负极主体部(131)设置于所述电容芯子的下表面,所述负极主体部(13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一侧设置有负极输入端(133);所述电容芯子(11)的上表面为正极焊接面,所述电容芯子(11)的下表面为负极焊接面,所述正极主体部(121)与所述正极焊接面焊接固定,所述负极主体部(131)与所述负极焊接面焊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母排(12)上设置有电容正极输入铜排(124),所述电容正极输入铜排(124)相对所述正极主体部(12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正极输入端(123);以及,所述负极母排(13)上设置有电容负极输入铜排(134),所述电容负极输入铜排(134)相对所述负极主体部(131)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延伸以形成所述负极输入端(1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母排(12)还包括:正极折弯部(122),所述正极折弯部(122)相对所述正极主体部(121)弯折设置且弯折于所述电容芯子(1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面;以及,所述负极母排(13)还包括:负极折弯部(132),所述负极折弯部(132)相对所述负极主体部(131)弯折设置且弯折于所述电容芯子(1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电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折弯部(122)和所述负极折弯部(132)设置在所述电容芯子(11)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同一侧面且相互重叠,所述正极折弯部(122)和所述负极折弯部(132)之间夹设有第一绝缘层(7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薄膜电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折弯部(122)设置有多个电容正极输出铜排(126)以形成正极输出端(125);以及,所述负极折弯部(132)设置有多个电容负极输出铜排(136)以形成负极输出端(135),多个所述电容正极输出铜排(126)和多个所述电容负极输出铜排(136)相间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1),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母排(12)和所述负极母排(13)为薄片结构,所述正极主体部(121)在第二方向上完全覆盖于所述电容芯子(11)的上表面,所述负极主体部(131)在所述第二方向上完全覆盖于所述电容芯子(11)的下表面。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电容(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芯子(11)包括:多个电容芯体(111),多个所述电容芯体(111)为扁平结构,多个所述电容芯体(111)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第二方向和/或第三方向上堆叠排布以形成至少一层电容芯体组。8.一种集成电容器(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所述壳体(2)内形成有容纳腔(21);以及,权利要求1

7中任一项所述的薄膜电容(1),所述薄膜电容(1)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1)内。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集成电容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个Y电容(3),两个所述Y电容(3)设置在所述容纳腔(21)内且设置于所述薄膜电容
(1)在第二方向的一侧。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成电容器(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地铜排(31),两个所述Y电容(3)均设有接地引出端(32),其中一个所述Y电容(3)设有正极引入端(33)且另外一个所述Y电容(3)设有负极引入端(34),所述接地铜排(31)与两个所述接地引出端(32)连接,所述正极母排(12)邻近两个所述Y电容(3)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正极引入端(33)连接,所述负极母排(13)邻近两个所述Y电容(3)的一侧延伸至与所述负极引入端(34)连接。11.根据权利要求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凤传张星春刘怀斌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