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4018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8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电极端子设置于壳体。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电极组件面向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极耳。集流构件连接于第一极耳,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极端子面向第一极耳的一侧、并与电极端子相抵且连接。并与电极端子相抵且连接。并与电极端子相抵且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池
,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池单体广泛用于电子设备,例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电瓶车、电动汽车、电动飞机、电动轮船、电动玩具汽车、电动玩具轮船、电动玩具飞机和电动工具等等。电池单体可以包括镉镍电池单体、氢镍电池单体、锂离子电池单体和二次碱性锌锰电池单体等。
[0003]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如何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是电池技术中的一个研究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其能提高可靠性。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端子、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电极端子设置于壳体。电极组件容纳于壳体内,电极组件面向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极耳。集流构件连接于第一极耳,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电极端子面向第一极耳的一侧、并与电极端子相抵且连接。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设置到电极端子面向第一极耳的一侧,使电极端子能够与集流构件相抵;在电极组件晃动时,电极端子可以从集流构件背离电极组件的一侧进行限位,减小集流构件晃动的幅度,降低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连接失效的风险,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集流构件与第一极耳的面向电极端子的端面相抵并连接。
[0008]第一极耳的端面和电极端子可以从两侧夹持集流构件,以使第一极耳和电极端子均与集流构件保持稳定接触,在电池单体受到外部冲击时减小集流构件的晃动,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具有与集流构件相抵的抵接面,抵接面的直径为D1。集流构件的直径为D2,集流构件的最小厚度为t1。D1、D2和t满足:t1×
D1/D2≤0.4。
[0010]t1的值越大,集流构件的强度越高,集流构件受压时越不易变形。当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之间因平面度问题而出现缝隙时,如果t1的值过大,那么在压紧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时,集流构件因强度较高而难以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形,造成集流构件难以与电极端子紧贴,导致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缝隙偏大。通过减小t1的值,可以减小集流构件的强度,使集流构件能够在受压时能够适应性地变形,以适配抵接面的形状。
[0011]D1/D2的值越大,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需要贴合的面积也越大,当集流构件的平面度出现偏差时,电极端子与集流构件之间的最大缝隙也越大。同样地,D1/D2的值越大,通过压紧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来减小缝隙的难度也越大。通过减小D1/D2的值,可以减小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需要贴合的面积,减小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之间的缝隙,降低将集流构件和
电极端子压紧的难度。
[0012]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t1×
D1/D2的值限定为小于或等于0.4,可以减小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之间的缝隙,提高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D1、D2和t1满足:0.05≤t1×
D1/D2≤0.3。
[0014]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好地减小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之间的缝隙,提高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当t1×
D1/D2≥0.05时,可以改善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过流能力,减少产热,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t1为0.1mm

1mm。
[0016]t1的值越大,集流构件的强度越高,集流构件受压时越不易变形。当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之间因平面度问题而出现缝隙时,如果t1的值过大,那么在压紧电极端子和集流构件时,集流构件因强度较高而难以在压力的作用下变形,造成集流构件难以与电极端子紧贴,导致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缝隙偏大。t1的值越小,集流构件的过流面积越小,集流构件的过流能力越低。如果t1的值过小,可能会造成集流构件的产热过多,影响电池单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0017]上述技术方案将t1限定为0.1mm

1mm,改善集流构件的过流能力,减小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缝隙,提高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t1为0.2mm

0.6mm。
[0019]上述技术方案可进一步地改善集流构件的过流能力,减小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缝隙,提高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电极端子的最靠近电极组件的表面与集流构件相抵。
[0021]在电极组件和集流构件入壳的过程中,集流构件最先与电极端子最靠近电极组件的表面相抵,这样可以缩短集流构件入壳的行程,提高装配效率。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包括限位部和第一凸部,限位部容纳于壳体内。在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限位部与壳体至少部分地重叠,第一凸部的顶端面比限位部更靠近电极组件。第一凸部的顶端面与集流构件相抵。
[0023]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限位部可以受到壳体的限位,以降低电极端子穿出到壳体外部风险,提高电池单体的可靠性。第一凸部的顶端面凸出于限位部,从而在限位部与集流构件之间形成间隙,减小集流构件与电极端子之间的贴合面积,进而减小集流构件与第一凸部之间的缝隙,提高集流构件和电极端子之间的连接强度。
[002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第一凸部凸出限位部的尺寸t2为0.05mm

0.35mm。
[0025]t2越小,集流构件与限位部抵压的风险越高;如果t2过小,限位部可能会影响第一凸部的顶端面与集流构件的抵接。t2越大,电极端子占用的空间也越大,电池单体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越低。上述技术方案将t2的值限定为0.05mm

0.35mm,可以降低限位部与集流构件抵接的风险,减小集流构件与第一凸部的顶端面之间的缝隙,并减少电池单体的空间利用率的损失。
[0026]在一些实施例中,t2为0.15mm

0.25mm。
[0027]上述技术方案可以进一步降低限位部与集流构件抵接的风险,减小集流构件与第
一凸部的顶端面之间的缝隙,并减少电池单体的空间利用率的损失。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端子的与第一凸部的顶端面对应的区域焊接于集流构件并形成第一焊接部。
[0029]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凸部的顶端面与集流构件直接相抵,两者之间的缝隙较小。将电极端子与第一凸部的顶端面对应的区域焊接于集流构件,可以降低虚焊风险,提高焊接强度。
[003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焊接部为圆环形,第一焊接部的外直径为D3,第一凸部的顶端面的直径为D4,D3小于D4。
[0031]在焊接时,焊接设备可能会出现误差,导致焊接的位置出现波动。如果D3等于D4,那么当焊接位置波动时,可能会焊接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之外,引发虚焊的风险。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极端子,设置于所述壳体;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极组件面向所述电极端子的一端设有第一极耳;集流构件,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所述集流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极端子面向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极端子相抵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与所述第一极耳的面向所述电极端子的端面相抵并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具有与所述集流构件相抵的抵接面,所述抵接面的直径为D1;所述集流构件的直径为D2,所述集流构件的最小厚度为t1;D1、D2和t满足:t1×
D1/D2≤0.4。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D1、D2和t1满足:0.05≤t1×
D1/D2≤0.3。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t1为0.1mm

1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电极端子的最靠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与所述集流构件相抵。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包括限位部和第一凸部,所述限位部容纳于所述壳体内;在所述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壳体至少部分地重叠,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比所述限位部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与所述集流构件相抵。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凸部凸出所述限位部的尺寸t2为0.05mm

0.35mm。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的与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对应的区域焊接于所述集流构件并形成第一焊接部。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焊接部为圆环形,所述第一焊接部的外直径为D3,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的直径为D4,D3小于D4。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背离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与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之间的部分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集流构件焊接并形成所述第一焊接部。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部的底面的直径为D5,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的直径为D4,D5小于D4。1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一凸部整体比所述限位部更靠近所述电极组件。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端子在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一侧设有环形凹部,所述环形凹部环绕所述第一凸部设置;所述环形凹部相对于所述限位部的面向所述电极组件的表面凹陷,并将所述限位部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凸部隔开。
15.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焊接于所述第一极耳并形成第二焊接部;在所述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焊接部与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不重叠。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焊接部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电极端子面向所述第一极耳的一侧并与所述电极端子间隔设置。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的直径为D2,所述第一凸部的顶端面的直径为D4,D4/D2≤0.4。18.根据权利要求1

17任一项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包括集流主体和第二凸部,所述集流主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二凸部凸出于所述集流主体面向所述电极端子的表面,所述第二凸部的顶端面与所述电极端子相抵;所述集流主体与所述电极端子间隔设置。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集流构件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第二凸部凸出所述集流主体的尺寸t3为0.05mm

0.25mm。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主体的环绕在所述第二凸部外侧的区域焊接于所述第一极耳。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电池单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构件的直径为D2,所述第二凸部的顶端面的直径为L,L/D2≤0.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志生金海族姜玲燕孙东升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