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料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4014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染料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由基板A和B平面根据ITO电极的图案以一定间隔重叠,并和四周密封边框组成密闭盒体。基板B的内表面依次为SiO2膜、Al膜、SiO2膜和透明导电膜、取向层,基板B的内表面为SiO2膜、透明导电膜、可印刷绝缘膜及取向层。基板A和B用间隔材料隔开,通过使用凸版印刷的方法设计特殊形状的绝缘膜,简化了制造工艺。使用内置Al介质膜方式,采用特殊的盒结构,不需要对基板B做蚀刻处理。本汽车后视镜不加电时,后视镜的反射率达到75%左右,加电时,暗态的反射率为10%-13%。具有性价比高的特点,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反射型液晶显示器
,特别是具有防眩目功能的汽车后视fe o
技术介绍
汽车后视镜经过近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现如今已不是一面简单的镜子,而是成为 确保司机安全驾驶的关键设备。近代的汽车工业,各部组件都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更新。汽车的后视镜的防眩光效果也不断获得进步,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通过内后视镜 和外后视镜的影像获取后方车辆的信息。镜子里的影像清晰度明显和影像的相对光强度有 直接关系,例如白天的影像,各个部分光强均勻,成像源没有强光发出,成像非常清晰。而 夜间的影像,后方的汽车的车灯有强光发出,车灯影像的光强度远远大于其它部分的影像 强度,当驾驶员观察后方车的情况时,车灯会很刺眼,干扰驾驶员的视线,而且镜子里的成 像模糊,容易发生交通事故,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眩目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许多科学家 进行了许多研究,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电致变色和液晶是提出方案最多的两类防眩目后 视镜。Stark效应,又叫电致变色效应,是电致变色的防炫目汽车后视镜的物理原理。电 致变色后视镜是在两个透明电极之间加入一层电致变色介质。当外界强光照射到光敏传 感器时,驱动电路做出反应,通过透明电极把电压施加于电致变色介质,整个镜子的颜色会 变暗,过滤掉强光,使成像清晰。电致变色的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国内外的专利有很多,如 U. S. Pat. No. 4902108,5724187等等。电致变色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但是其最大的缺陷是其响应速度非常慢,最短也要2秒以上。为了避免这种后视镜的缺陷, 制造响应速度快的防眩目汽车后视镜,许多利用液晶和染料液晶的防眩目汽车后视镜的专 利被相继提出来。例如,U. S. Pat. Nos. 4660937 和 4589735,4200361 ;中国的 CN1539677A和 CN2710970。液晶后视镜通常是在玻璃基板表面溅射一层透明导电电极,并且在两个玻璃基板 间夹一层数微米到十数微米的液晶层或染料液晶层,在夜间开车时,通过施加电压改变液 晶分子或染料分子的排列状态,实现镜面由强到弱的转变。这个转变时间通常要短于1秒。液晶防眩目后视镜虽然具有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是它存在亮态不够亮,或者暗 态不够暗的缺点。亮态的反射率越高,暗态的反射率越低,防眩目反射镜的性能越好。一般 不加染料的防眩目后视镜,由于偏光片的影响,亮态反射率很难超过50%。而染料液晶型的 防眩目后视镜,亮态的反射率能达到65-75 %以上,但是暗态的反射率还是高达16-20 %。 尽管暗态反射率会有一定防眩光的效果,但是和电致变色的防眩目后视镜的效果相比,暗 态的反射率需要达到10%左右,对现在绝大部分的车灯才会有比较良好的防眩光效果。在现有专利中,反射镜主要以铬和银为内置镜面,有的专利把铬和银作为反射镜 的表面并且兼做导电层,由于金属和液晶或染料的分子直接接触,在电场作用下,尤其是 在频繁的电场作用下,容易导致有机分子分解,也容易降低液晶或染料液晶的电阻,增加功 耗,遮光效果下降。2003年,CN1539677A,提出一种解决方案,在银的反射镜表面再沉积一3层IT0透明导电层,成功地解决污染的问题。但是它也存在反射镜成本过高的问题。还有一些采用铝膜外置反射镜,外置铝膜通常容易产生重影的现象,由于遮光层 和反射镜的分层容易造成重影现象。外置的反射镜的问题是显示的重影问题和加工工艺复 杂导致成本高的问题。另一方面,因为A1膜极为活跃,在加工过程中极易损坏。最通常的 解决办法是使用A1膜特有的生产线和IT0膜的生产线两种线组合来完成液晶防眩目汽车 后视镜的生产。这样不仅大大的增加后视镜的成本,而且由于铝介质薄膜未能受到很好的 保护,随着时间会慢慢渗入到液晶中,影响显示器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液晶后视镜。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染料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包括根据IT0电极的图案以 一定间隔重叠的基板A和B,以及基板A和B四周的密封边框组成密闭盒体,基板A和B之间 间隔的部分为染料液晶和间隔材料混合构成的液晶层,密封框用环氧树脂类的胶密封,胶 中需添加粒径稍大于密封框内的间隔材料和导电球,基板B的内表面包括透明导电膜IT0 和取向层,本技术的特点在于所述的基板B内表面上的所有膜层均完全覆盖整个B基 板;不需要形成特定的图案,并且实现单层基板引出驱动电极的结构。这种结构是通过把绝缘膜制成特定的图案,通过密封圈中的导电粒子把基板B的 驱动电极转移到基板A上来实现的,具体为所述的基板A的内表面包括Si02膜、透明导电膜IT0、可印刷绝缘膜及取向层;所 述的基板A的内表面的IT0膜由IT0膜I和IT0膜II组成,两者在同一平面上;IT0膜I 大体呈一个开有一豁口的框,豁口的边缘之一处伸出一个触角I ;IT0膜II嵌套在IT0膜I 框内,且自IT0膜I的豁口伸出一个触角II,IT0膜I和IT0膜II整体不接触;所述的TOP 膜包括大小大于等于IT0膜II的内边框且小于IT0膜I的外边框的TOP膜主体部分I和 可将触角I和触角II在宽度方向上遮挡但在其伸出方向上不完全遮挡的TOP膜突出部分 II ;所述的密封边框的大小大于IT0膜I的内框、小于IT0膜I的外框。环氧树脂中导电 球是形成单一基板引线所必须的材料。有益效果在于通过上述设计,使基板B能在溅射 沉积各种膜后,不需要其它蚀刻处理,不会因蚀刻过程降低反射镜的反射率,减少酸碱的消 耗。只经过简单的清洗,就可以印刷取向膜,简化了制造工艺。使黑暗状态的反射率下降到 10% -13%,接近电致变色的防眩目性能。作为另一个改进,所述的基板B的内表面依次为Si02膜、A1膜、Si02膜和透明导电 膜、取向层。铝膜置于基板b的内部,并使用两层三明治结构保护,其有益效果在于 能够有效减少针孔发生,防止A1膜的老化,并使亮态反射率提高3-5%。增加铝膜和基板、 透明电极的粘着性。提高反射镜的反射率和降低液晶层之前基板驱动电极的反射率。且工 艺步骤简单,大幅降低防眩目后视镜的成本,为防眩目后视镜的进一步普及创造条件。所述的防离子渗入Si02膜可采用射频磁控溅射设备形成;所述的A1膜可以A1作为溅射靶材,采用射频磁控溅射设备形成;Si02膜厚度大于25nm、A1膜厚度为150nm 200nm时为最佳,可以使铝介质薄膜 获得高于82%以上的反射率。为了进一步改善防眩目汽车后视镜暗态的性能,可以通过改善液晶层的吸光率,或者是通过降低前表面的反射率来实现。因为前表面的反射光没有通过液晶层的吸收直接 反射。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IT0和玻璃的折射率差别过大,本技术通过选择折 射率1. 7-1. 9的可印刷绝缘膜,厚度25nm 200nm的透明导电电极、厚度为lOOnm的可印 刷绝缘膜,成功地把前表面的反射率降减低4% -6%。两层的透明导电电极以ln203和Sn02组成的IT0陶瓷作为溅射靶,采用射频磁控 溅射设备形成;可印刷的绝缘膜是以烷氧基硅和烷氧基钛为主要成分,通过凸版印刷形成, 并且高温固化形成;液晶层是由染料液晶和间隔材料构成,液晶层厚度3-20微米之间,由所使用的间 隔材料决定,作为控制光强的部分,染料液晶是最佳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染料液晶防眩目汽车后视镜,包括根据ITO电极的图案以一定间隔重叠的基板A和B,以及基板A和B四周的密封边框组成密闭盒体,基板A和B之间间隔的部分为染料液晶和间隔材料混合构成的液晶层,密封框用环氧树脂类的胶密封,胶中需添加粒径稍大于密封框内的间隔材料和导电球,基板B的内表面包括透明导电膜ITO和取向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基板B内表面上的所有膜层均完全覆盖整个B基板;所述的基板A的内表面包括SiO↓[2]膜、透明导电膜ITO、可印刷绝缘膜及取向层;所述的基板A的内表面的ITO膜由ITO膜Ⅰ(1)和ITO膜Ⅱ(2)组成,两者在同一平面上;ITO膜Ⅰ(1)大体呈一个开有一豁口的框,豁口的边缘之一处伸出一个触角Ⅰ(3);ITO膜Ⅱ(2)嵌套在ITO膜Ⅰ(1)框内,且自ITO膜Ⅰ(1)的豁口伸出一个触角Ⅱ(4),ITO膜Ⅰ(1)和ITO膜Ⅱ(2)整体不接触;所述的TOP膜包括大小大于等于ITO膜Ⅱ(2)的内边框且小于ITO膜Ⅰ(1)的外边框的TOP膜主体部分Ⅰ(5)和可将触角Ⅰ(3)和触角Ⅱ在宽度方向上遮挡但在其伸出方向上不完全遮挡的TOP膜突出部分Ⅱ(6);所述的密封边框的大小大于ITO膜Ⅰ(1)的内框、小于ITO膜Ⅰ(1)的外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景罡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东方科脉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中国|大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