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38906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6:07
本申请涉及工程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包括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包括楼板和放置于楼板上的蓄水模块,蓄水模块包括立柱和蓄水袋,立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楼板垂直,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连接板,拉杆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和拉杆可合围成回字框,所述蓄水袋放置于回字框内。本专利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楼板载荷实验时存在载荷堆载不便,载荷堆载布置难度大,无法适应不同楼板承重实验需求的问题。应不同楼板承重实验需求的问题。应不同楼板承重实验需求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检测
,特别涉及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房屋在使用过程中常承受的承重有: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屋面活荷载、屋面积灰荷载、车辆荷载、吊车荷载、设备动力荷载以肩、雪、裹冰、波浪等等多种荷载,而最为常见使用的和最容易造成房屋出现安全隐患的为楼面的承重。因此,在建筑用楼板在投入使用前,为保障其质量以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需要对楼板进行载荷试验,用以直接检测楼板的承载能力。
[0003]目前常用于楼板载荷试验堆载的材料主要为砂石、水等;采用砂石堆载需要人员花费时间往复运输砂石堆放至楼板上,费时费力;故在工程施工现场多采用清水堆载,但蓄水装置常用砌砖围池、布置成品水箱等,砌砖围池需要现场根据载荷实验需要进行布置,且还需花费时间等待围池的水泥凝固,大大增加了实验成本、实验时长和实验工作量;采用成品水箱进行载荷实验时;由于成品水箱规格不一,不一定能满足现场楼板载荷实验需求,因此需要布置多个水箱,且由于水箱尺寸不一致,同样重量的水在大小不同的水箱底部的压强不一致;因此各部分为保持载荷一致,需要多次计算并反复调节水箱内的水位,导致进行载荷实验时水箱布置难度大。因此采用现有的方式进行楼板载荷实验,存在现场布置成本高和布置难度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及方法,解决现有楼板载荷实验时存在载荷堆载不便,载荷堆载布置难度大,无法适应不同楼板承重实验需求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包括楼板和放置于楼板上的蓄水模块,蓄水模块包括立柱和蓄水袋,立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楼板垂直,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连接板,拉杆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和拉杆可合围成回字框,所述蓄水袋放置于回字框内。
[0006]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模块化的蓄水模块,可实现根据现场载荷实验需求任意组装,根据需要载荷重量向蓄水袋内加水,载荷的布置简单快捷,省时省力;采用立柱、拉杆和蓄水袋直接在楼板上组装成蓄水模块,无需对实验载荷进行搬运减少运输时间及运输成本;装置结构简单、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避免现场堆载砂石耗时耗力、砌砖围池及布置成品水箱等方式运输和现场布置难度较高的缺点,同时该模块化结构材料可循环利用、拆卸运输方便,能够极大的减少试验成本。相对于采用成品水箱布置的组装不便,采用模块化的蓄水箱便于根据不同待试验的楼板尺寸进行模块化组装,适用范围广,使用方便。
[0007]进一步,所述蓄水袋底部设有与蓄水袋内部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蓄水模块设有多个,所述多个蓄水模块的蓄水袋之间的连通管两两连接。通过在蓄水袋下设置连通管,使得不同蓄水模块之间的蓄水袋可以互通,从而保证不同蓄水模块之间蓄水袋的水位高度一致;避免载荷分布不均。
[0008]进一步,所述连接板设有四个且呈十字交叉状与立柱焊接;通过设置4个连接板,从而令立柱可在四个方向上进行组合;便于多个蓄水模块进行模块化组装。
[0009]进一步,通过在立柱下端设置底座,加大立柱与楼板接触的面积,可提高立柱放置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加强筋保证装置稳固。
[0010]进一步,所述连通管设有2

8个。通过在蓄水袋多方位设置多个连通管,从而可实现多个蓄水模块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任意组合均可使得蓄水袋连通的效果。
[0011]进一步,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拟试验的楼板1的尺寸确定单一蓄水模块的尺寸上,按照模块化确定的尺寸布置单一蓄水模块,单一蓄水模块安装时先布置4根立柱,立柱上包含连接板和固定在立柱一端的立柱支座;步骤2:将拉杆沿横向可拆卸连接在两个相邻立柱的连接板上,直到使得立柱和拉杆合围成回字框;步骤3:将蓄水袋放置于所述回字框内,即完成所述单一蓄水模块的组装;步骤4:根据楼板载荷试验面积要求在该单一蓄水模块的基础上继续连接相邻蓄水模块,相邻蓄水模块安装完毕后将不同蓄水模块间的不同蓄水袋的上接口两两连接在一起;相邻蓄水袋的连通管两两连接在一起;即可进行载荷实验。
[0012]通过上述步骤,实现根据不同楼板载荷实验面积需求,对蓄水模块进行简单组装;即可快速进行实验;模块化结构适用范围广,且便于装卸,有效节省实验成本。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1

1剖视图图3为立柱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2

2剖视图图5为图3的3

3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楼板1、立柱2、拉杆3、支座4、连接板5、条形连接孔6、连接螺丝7、蓄水袋8、上接口9、连通管10。
[0015]实施例1本如附图1、图2所示: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包括楼板1和放置于楼板1上的蓄水模块,蓄水模块包括立柱2和蓄水袋8,立柱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楼板1垂直,立柱2焊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连接板5,连接板5上开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条形连接孔6,连接螺丝7穿过连接板5上的连接孔与拉杆3连接;多个拉杆3和四个立柱2可合围成回字框,拉杆3横向连接在两个相邻的立柱2之间,且拉杆3沿竖直方向均匀间隔分布有3个,蓄水袋8放置于回字框内。
[0016]蓄水模块设有6个,蓄水袋8上端设有上接口9,上接口9采用卡扣,上接口9通过卡
扣连接不同蓄水模块的蓄水袋8的上端,从而使蓄水袋上端连接稳定不易因受水重力而下滑;蓄水袋8底部设有3个与蓄水袋8内部连通的连通管10,6个蓄水模块的蓄水袋8之间的连通管10两两连接。通过在蓄水袋8下设置连通管10,使得不同蓄水模块之间的蓄水袋8可以互通,从而保证不同蓄水模块之间蓄水袋8的水位高度一致;避免载荷分布不均。
[0017]如图3、图4、图5所示,连接板5设有四个且呈十字交叉状,柱与楼板1接触的一端焊接有底座,底座与立柱2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
[0018]立柱2采用直径73mm、壁厚8mm的Q235B级热轧无缝钢管,拉杆33采用尺寸为20mm宽、8mm厚Q235B级扁钢,连接板5采用尺寸为1200mm长、50mm宽、10mm厚Q235B级扁钢,支座4采用尺寸长宽为100mmX100mm、10mm厚Q235B级扁钢,蓄水袋8采用防水帆布材质制作。
[0019]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根据拟试验的楼板1的尺寸确定单一蓄水模块的尺寸,按照确定的尺寸布置单一蓄水模块,单一蓄水模块安装时先布置4根立柱2,立柱2上包含与立柱焊接连接板5和焊接在立柱2一端的支座4;步骤2:将拉杆3通过螺栓连接在两个相邻立柱2的连接板5上,直到使得立柱2和拉杆3合围成回字框;步骤3:将蓄水袋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楼板和放置于楼板上的蓄水模块,蓄水模块包括立柱和蓄水袋,立柱沿竖直方向设置且与楼板垂直,所述立柱固定连接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连接板,拉杆与连接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立柱和拉杆可合围成回字框,所述蓄水袋放置于回字框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袋底部设有与蓄水袋内部连通的连通管,所述蓄水模块设有多个,所述多个蓄水模块的蓄水袋之间的连通管两两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设有四个且呈十字交叉状与立柱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楼板载荷试验用模块化蓄水装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与楼板接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底座,底座与立柱侧壁之间连接有加强筋。5.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太珩帅海乐宋勇何飞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中建建筑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