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箱脚轮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5367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提箱脚轮装置,包含一个角座、一个轮座,以及一块夹设在所述角座与所述轮座之间的下垫片。所述轮座具有一个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角座下方的基座体,及一个同体地且凸出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体的顶面上的凸块体。所述角座具有一个间隔地环绕所述基座体的表面的下侧壁面、一个由所述下侧壁面的一个顶缘径向延伸且间隔地面对所述基座体的顶面的环平面、一个由所述环平面的一个内环缘向上延伸且间隔地环绕所述凸块体的一个表面的上侧壁面,及一个其一个外环缘连接所述上侧壁面的一个顶缘的环压面。所述下垫片夹设在所述凸块体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环压面之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能产生组件少、制造成本低与轻量化等功效。(*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脚轮,特别是涉及一种提箱脚轮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与图2所示,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1,包含一个用于固定在行李箱本体 (图中未示)的底部转角处的角座单元11、一个能相对旋转地间隔设置在所述角座单元11 下方的轮座单元12、一个夹垫在所述角座单元11与所述轮座单元12之间的珠盘单元13, 以及一个用于将所述轮座单元12、珠盘单元13与角座单元11铆接在一起的连接件14。所述轮座单元12具有一个大致呈倒U形状的轮架121,以及一个枢接在所述轮架 121的二个臂部123之间的轮子122。所述角座单元11具有一个角座111,以及一块垫片 112 ;所述角座111具有一个本体113,以及一个由所述本体113的底面115向下延伸且间 隔地环绕所述轮架121的顶部124表面的挡壁114,所述垫片112嵌放在所述本体113的 表面上。所述珠盘单元13具有一个位于所述角座111的本体113的底面115与所述轮架 121的顶部124之间的珠盘131、一个夹设在所述角座111的本体113的底面115与所述珠 盘131的顶面之间的上垫片132,以及一块夹设在所述珠盘131的底面与所述轮架121的顶 部124之间的下垫片133 ;通过所述珠盘单元13的结构,使所述角座111的本体113的底 面115与所述轮架121的顶缘125相距一间隙,用于当承受重压时,确保所述轮架121依然 能相对所述角座111顺畅地转动。而所述连接件14依序贯穿过所述轮架121的顶部124、 所述下垫片133、所述珠盘131、所述上垫片132、所述角座111的本体113与所述垫片112, 以将这些组件铆接在一起。然而,由于所述角座111与所述轮架121均由塑胶材料制成,为了避免所述珠盘 131的钢珠对所述角座111与所述轮架121造成磨损,必须得配合加装金属制造的上垫片 132、下垫片132以作防护,造成所述脚轮装置1因本身的组件数量较多,于组制成本和重量 上都存在较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造成本较低且能有效轻量化的提箱脚轮装置。本技术的提箱脚轮装置,包含一个轮子、一个角座、一个与所述轮子枢接且能 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角座下方的轮座、一块夹设在所述角座与所述轮座之间的下垫片, 以及一个将所述轮座、所述下垫片与所述角座组合在一起的连接件。所述轮座具有一个与 所述轮子枢接的基座体,以及一个同体地且凸出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体的一个顶面上的凸块 体;所述角座具有一个间隔地环绕所述基座体的一个表面的下侧壁面、一个由所述下侧壁 面的一个顶缘径向地延伸且间隔地面对所述基座体的顶面的环平面、一个由所述环平面的 一个内环缘向上延伸且间隔地环绕所述凸块体的一个表面的上侧壁面,以及一个其一外环 缘连接所述上侧壁面的一个顶缘且与所述凸块体的一个顶面相隔的环压面;所述下垫片夹 设在所述轮座的凸块体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环压面之间。本技术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所述轮座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环平面的间距介 于1.2毫米与2毫米之间。本技术所述的提箱脚轮装置,还包含一块嵌叠地定位在所述角座上且被所述 连接件贯穿的上垫片。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所述轮座的凸块体与所述下垫片相配合,便能 使所述轮座的基座体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环平面相距一适当间隙,用以减少整体的组件数 量,达到降低制造成本与轻量化等功效。附图说明图1是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说明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的结 构;图2是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的组合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提箱脚轮装置的立体分解图,说明本技术的提箱脚轮装置 的一较佳实施例的所有结构;图4是所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图中1.脚轮装置;11.角座单元;111.角座;112.垫片;113.本体;114.挡壁; 115.底面;12.轮座单元;121.轮架;122.轮子;123.臂部;124.顶部;125.顶缘;13.珠 盘单元;131.珠盘;132.上垫片;133.下垫片;14.连接件;2.脚轮装置;21.角座;211.下 侧壁面;212.环平面;213.上侧壁面;214.环压面;22.轮座;221.基座体;222.凸块体; 223.顶面;224.顶部;225.顶面;23.轮子;24.上垫片;25.下垫片;26.连接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3与图4所示,本技术的提箱脚轮装置2的所述较佳实施例,包含一个角 座21、一个能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角座21下方处的轮座22、一个枢接在所述轮座22上 的轮子23、一块嵌叠地定位在所述角座21上的上垫片24、一块夹垫在所述角座21与所述 轮座22之间的下垫片25,以及一个用于将所述角座21、所述下垫片25、所述轮座22与所述 上垫片24等铆接在一起的连接件26。所述轮座22为塑胶制品,并具有一个大致呈倒U形状且与所述轮子23相枢接的 基座体221,以及一个同体地且凸出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体221的一个顶面223上且为同心圆 柱状的凸块体222。所述基座体221的一个顶部224也为同心圆柱状。所述角座21同样为塑胶制品,其一底部具有一个间隔地环绕所述轮座22的基座 体221的顶部224的表面的下侧壁面211、一个由所述下侧壁面211的一个顶缘径向延伸且 间隔地面对所述基座体221的顶面223的环平面212、一个由所述环平面212的一个内环 缘向上延伸且间隔地环绕所述凸块体222的一个表面的上侧壁面213,以及一个其一个外 环缘连接所述上侧壁面213的一个顶缘且与所述凸块体222的一个顶面225相隔的环压面 214 ;本实施例中,所述环压面214是由环圈状平面与二个浮凸状同心圆相叠合所构成的凹 凸曲面。特别的是,所述下垫片25夹设在所述轮座22的凸块体222的顶面225与所述角座21的环压面214之间,而利用相叠合的下垫片25与凸块体222,使得所述角座21的环平 面212与所述基座体221的顶面223的间距介于1. 2毫米与2毫米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所 述间距是1. 5毫米。因此,在所述轮座22与所述角座21各自独立成型后,只要在所述轮座22的凸块 体222的顶面225与所述角座21的环压面214之间加装所述下垫片25,再将它们铆接组合 在一起,便能使所述角座21的环平面212与所述轮座22的基座体221的顶面223相距一 个适当的间隙,使得在所述角座21承受重压时,确保所述轮座22仍能相对所述角座21顺 畅地转动。本技术的提箱脚轮装置整体的组件数量少,相对能有效降低组制成本与重 量,改善一般行李箱的脚轮装置1 (见图1)于所述角座11与所述轮架121之间加装上垫片 132、珠盘131与下垫片133所导致的组件多、成本高及重量大等问题。由上所述,本技术的提箱脚轮装置2,利用在所述角座21的环压面214与所述 轮座22的凸块体222之间加装所述下垫片25的结构设计,使得整体产生组制成本较低与 轻量化等功效,所以,确实能够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权利要求一种提箱脚轮装置,包含一个轮子、一个角座、一个与所述轮子相枢接且能被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角座下方的轮座,以及一个将所述轮座与所述角座组合在一起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提箱脚轮装置,包含一个轮子、一个角座、一个与所述轮子相枢接且能被相对旋转地安装在所述角座下方的轮座,以及一个将所述轮座与所述角座组合在一起的连接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提箱脚轮装置还包含一块夹设在所述角座与所述轮座之间的下垫片,所述轮座具有一个与所述轮子相枢接的基座体,以及一个同体地且凸出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体的一个顶面上的凸块体,所述角座具有一个间隔地环绕所述基座体的一个表面的下侧壁面、一个由所述下侧壁面的一个顶缘径向延伸且间隔地面对所述基座体的顶面的环平面、一个由所述环平面的一个内环缘向上延伸且间隔地环绕所述凸块体的一个表面的上侧壁面,以及一个其一外环缘连接所述上侧壁面的一个顶缘且与所述凸块体的一个顶面相隔的环压面,所述下垫片夹设在所述轮座的凸块体的顶面与所述角座的环压面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振
申请(专利权)人:万国通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