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及油气分离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53073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7
一种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及油气分离方法,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分离器壳体上开设有油气混合物入口、油气混合物出口与出油口,分离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层叠加的多孔板,相邻两层的多孔板开孔位置交错,使油气混合物经过相邻两块多孔板之间时形成多个涡旋;油气混合物入口设置在多孔板上方的分离器壳体侧壁,油气混合物出口设置在分离器壳体的顶面,通过排气管将多孔板下方的分离器壳体内腔与油气混合物出口连通,出油口设置在分离器壳体的底部。当油气混合物经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油气分离器时,小粒径油滴能够在油气分离器内部碰撞聚合形成大粒径油滴,提高油分效率,使用过程中油气分离器不会堵塞,且易于清洗,不需要替换,降本节能。降本节能。降本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及油气分离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压缩机
,具体涉及一种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及油气分离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压缩机在运行过程中一直存在着噪声、泄露和排气温度高等问题,在压缩机中注入润滑油,不仅能够降低噪声,又起到了一定的密封作用,减少了压缩机的泄露。同时,喷入的润滑油会与压缩的气体混合,冷却压缩气体,从而降低排气温度和整个机体的温度。从压缩机排气口排出来的油气混合物在进入后面的管路系统之前,必须进行油气分离,这样既避免了润滑油对后面系统部件的腐蚀破坏,又减少了润滑油的浪费。
[0003]目前,喷油压缩机系统中通常利用旋风式油分桶作为预分离器,分离掉大直径的油滴,其后采用油分滤芯将中小直径的油滴进行分离。油分滤芯分为凝聚层和拦截层,凝聚层的主要过滤材料为微米级玻璃纤维,油滴经过滤材的扩散和聚合后,小油滴很快聚合成大油滴,经拦截层拦截后在重力作用下沉降在滤芯底部。这些润滑油通过滤芯底部凹处的回油管进口,不断返回润滑系统。
[0004]但是由于过滤材质的最终处理结果是滤过性的,润滑油中携带的一些杂质会逐渐聚集在过滤材质上,从而造成滤芯内部堵塞,恶化油气分离器滤芯的分离性能。同时,油分滤芯滤材清洗困难,只能定期更换,使用寿命短,更换下来的油分滤芯无法进行回收利用,滤芯材料对环境污染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及油气分离方法,不仅能够提高油气分离效率,而且油气分离器不会堵塞,易于清洗,不需更换。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有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分离器壳体上开设有油气混合物入口、油气混合物出口与出油口,分离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多层叠加的多孔板,相邻两层的多孔板开孔位置交错,使油气混合物经过相邻两块多孔板之间时形成多个涡旋;油气混合物入口设置在多孔板上方的分离器壳体侧壁,油气混合物出口设置在分离器壳体的顶面,通过排气管将多孔板下方的分离器壳体内腔与油气混合物出口连通,出油口设置在分离器壳体的底部。
[0008]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层叠加的多孔板由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组成;所述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上的开孔位置均呈多组正三角形分布,且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的孔圆心互为对方正三角形的中心。
[0009]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孔板的孔径为1mm~2mm。
[0010]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多孔板的孔间距为孔径的3倍~5倍。
[0011]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相邻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的间距为孔径的1倍~3倍。
[0012]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相邻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的间距均相等。
[0013]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多孔板采用不锈钢制成。
[0014]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油气混合物出口设置在分离器壳体的顶面中心,排气管沿轴线穿过所有的多孔板。
[0015]作为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的分离器壳体为圆柱体。
[0016]一种基于所述的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油气分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油气混合物经油气混合物入口进入分离器壳体的内部,并穿过多层叠加的多孔板向下移动;油气混合物经过每一层多孔板向下移动的过程中,一部分油滴直接分离出来,并通过重力滴落在分离器壳体的底部,另一部分的油滴在相邻两块多孔板之间的空间内,由于流场形成的多个涡旋进行碰撞与聚合,使油滴直径增大后再通过重力滴落在分离器壳体的底部;油气分离得到的气体经过排气管,从油气混合物出口排出;油气分离得到的油通过出油口排出。
[00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现有的油分滤芯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润滑油中携带杂质,这些杂质会随着时间逐渐聚集在过滤材质上,造成油分滤芯的内部堵塞,滤芯的压力损失会逐渐变大,油气分离效率会逐渐降低,同时更换下来油分滤芯会污染环境。相比,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基于油分滤芯滤材的扩散、聚合原理,当油气混合物经过本专利技术油气分离器时,流场极度紊乱,相邻两块多孔板之间会形成很多涡旋,油滴在涡旋之间运动,增加了小油滴的碰撞几率,小油滴能够在油气分离器内部碰撞聚合形成大油滴,代替油分滤芯凝聚层实现这一功能,一部分油滴通过重力滴落在底部,一部分油滴在后续的油气分离过程中能够更容易分离,提高了油分效率。同时,使用过程中油气分离器不会堵塞,且易于清洗,不需要替换,降本节能。
[0020]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的多孔板由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组成,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上的开孔位置均呈多组正三角形分布,且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的孔圆心互为对方正三角形的中心,有利于油气混合物经过相邻两块多孔板之间时形成涡旋,促进实现油气分离效果,有利于将小粒径油滴聚合成大粒径的油滴,方便后续的油气分离过程,提高油气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0021]图1本专利技术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外形示意图;
[0022]图2本专利技术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3]图3本专利技术第一多孔板的开孔位置示意图;
[0024]图4本专利技术第二多孔板的开孔位置示意图;
[0025]图5本专利技术相邻的第一多孔板与第二多孔板叠加后的开孔位置示意图;
[0026]附图中:1

分离器壳体;2

油气混合物入口;3

油气混合物出口;4

出油口;5

排气管;6a

第一多孔板;6b

第二多孔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8]参见图1与图2,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特点在于能够实现细小油滴凝聚,用于替代现有油气分离滤芯凝聚层,减少滤芯的更换频率。
[0029]具体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包括分离器壳体1,分离器壳体1上开设有油气混合物入口2、油气混合物出口3与出油口4,分离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层叠加的多孔板,更进一步的,相邻两层的多孔板开孔位置交错,使油气混合物经过相邻两块多孔板之间时可以形成多个涡旋。油气混合物入口2设置在多孔板上方的分离器壳体1侧壁,油气混合物出口3设置在分离器壳体1的顶面,通过排气管5将多孔板下方的分离器壳体1内腔与油气混合物出口3连通,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油气混合物出口3设置在分离器壳体1的顶面中心,排气管5沿轴线穿过所有的多孔板。出油口4设置在分离器壳体1的底部。
[0030]参见图3与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多层叠加的多孔板由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一多孔板6a与第二多孔板6b组成;第一多孔板6a与第二多孔板6b上的开孔位置均呈多组正三角形分布,且第一多孔板6a与第二多孔板6b的孔圆心互为对方正三角形的中心,即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分离器壳体(1),分离器壳体(1)上开设有油气混合物入口(2)、油气混合物出口(3)与出油口(4),分离器壳体(1)的内部设置有多层叠加的多孔板,相邻两层的多孔板开孔位置交错,使油气混合物经过相邻两块多孔板之间时形成多个涡旋;油气混合物入口(2)设置在多孔板上方的分离器壳体(1)侧壁,油气混合物出口(3)设置在分离器壳体(1)的顶面,通过排气管(5)将多孔板下方的分离器壳体(1)内腔与油气混合物出口(3)连通,出油口(4)设置在分离器壳体(1)的底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叠加的多孔板由依次交替叠加的第一多孔板(6a)与第二多孔板(6b)组成;所述第一多孔板(6a)与第二多孔板(6b)上的开孔位置均呈多组正三角形分布,且第一多孔板(6a)与第二多孔板(6b)的孔圆心互为对方正三角形的中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的孔径为1mm~2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板的孔间距为孔径的3倍~5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喷油压缩机油气分离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第一多孔板(6a)与第二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湘循畅云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