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631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包括第一疏水无纺布层,第一疏水无纺布层一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玻璃纤维层包括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纵横交错设置,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均包括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玻璃纤维层远离第一疏水无纺布层一侧设置有第二疏水无纺布层,第二疏水无纺布层远离玻璃纤维层一侧设置有高强度热熔胶层,高强度热熔胶层远离第二疏水无纺布层一侧连接有单面隔离膜层。多个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编织成网状结构的骨架,使玻璃纤维层更加稳定,有效地减小因为收缩而导致产品破坏等因素的发生,通过两根螺旋状缠绕的纤维,提高结构强度和抗拉性能。提高结构强度和抗拉性能。提高结构强度和抗拉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


[0001]本技术属于玻纤复合材料
,尤其涉及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

技术介绍

[0002]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指以玻璃纤维及其制品为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通过一定的成型工艺复合而成的一种材料。玻璃纤维制品主要有玻璃纤维布、毡及特种立体织物等。
[0003]现有的的防水材料大多为传统的编织布复合材料,材料在热稳定性,抗划伤性,施工性复杂等方面略显不足。现有的玻纤复合材料耐磨性方面不够好,导致玻纤复合材料长期使用后易出现破损等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包括第一疏水无纺布层,所述第一疏水无纺布层一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所述玻璃纤维层包括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所述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玻璃纤维层远离第一疏水无纺布层一侧设置有第二疏水无纺布层,所述第二疏水无纺布层远离玻璃纤维层一侧设置有高强度热熔胶层,所述高强度热熔胶层远离第二疏水无纺布层一侧连接有单面隔离膜层。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疏水无纺布层远离玻璃纤维层一侧连接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的材质为考杜拉尼龙面料。
[0007]优选的,所述耐磨层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耐磨凸块,多个所述耐磨凸块等间隔排布。
[0008]优选的,所述高强度热熔胶层与单面隔离膜层之间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材质为抗菌纤维。
[0009]优选的,所述第一疏水无纺布层、玻璃纤维层、第二疏水无纺布层和高强度热熔胶层之间均设置有PP涂膜层。
[0010]优选的,多个所述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编织成网状结构,且多个所述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之间形成多个透气孔。
[0011]优选的,所述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均包括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所述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呈螺旋状缠绕在一起。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多个横纤维束和纵纤维束编织成网状结构的骨架,使玻璃纤维层更加稳定,有效地减小因为收缩而导致产品破坏等因素的发生,通过两根螺旋状缠绕的纤维,提高结构强度和抗拉性能;
[0014]2、通过第一疏水无纺布层和第二疏水无纺布层两个疏水无纺布层设置,大大减少了漏水的可能性,即使外部有破损,也能有效地阻挡水的侵入,保证产品的防水性;
[0015]3、耐磨层的材质为考杜拉尼龙面料,考杜拉尼龙面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耐撕裂
性,且具有良好的手感,柔软度高,以及易于护理等特点,通过多个耐磨凸块加强耐磨层耐磨性能。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层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第一纤维和第二纤维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耐磨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第一疏水无纺布层;2、玻璃纤维层;3、第二疏水无纺布层;4、高强度热熔胶层;5、单面隔离膜层;6、耐磨层;7、耐磨凸块;8、抗菌层;9、PP涂膜层;10、横纤维束;11、纵纤维束;12、透气孔;13、第一纤维;14、第二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参照图1

3,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包括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一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2,玻璃纤维层2包括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纵横交错设置,多个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编织成网状结构,且多个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之间形成多个透气孔12,多个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编织成网状结构的骨架,使玻璃纤维层2更加稳定,有效地减小因为收缩而导致产品破坏等因素的发生。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均包括第一纤维13和第二纤维14,第一纤维13和第二纤维14呈螺旋状缠绕在一起,通过两根螺旋状缠绕的纤维,提高结构强度和抗拉性能。
[0023]玻璃纤维层2远离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一侧设置有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通过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和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两个疏水无纺布层设置,大大减少了漏水的可能性,即使外部有破损,也能有效地阻挡水的侵入,保证产品的防水性。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远离玻璃纤维层2一侧设置有高强度热熔胶层4,高强度热熔胶层4拥有非常高的粘合强度,使得施工更加的简单高效,且粘连更加牢固。高强度热熔胶层4远离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一侧连接有单面隔离膜层5。
[0024]参照图1和图4,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远离玻璃纤维层2一侧连接有耐磨层6,耐磨层6的材质为考杜拉尼龙面料,考杜拉尼龙面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耐撕裂性,且具有良好的手感,柔软度高,以及易于护理等特点。耐磨层6的表面设置有多个耐磨凸块7,多个耐磨凸块7等间隔排布,通过多个耐磨凸块7加强耐磨性能。
[0025]参照图1,高强度热熔胶层4与单面隔离膜层5之间设置有抗菌层8,抗菌层8的材质为抗菌纤维,通过设置抗菌层8,提高整体的抗菌和防霉性能。
[0026]参照图1,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玻璃纤维层2、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和高强度热熔胶层4之间均设置有PP涂膜层9。
[0027]现对本技术的操作原理做如下描述:多个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编织成网状结构的骨架,使玻璃纤维层2更加稳定,有效地减小因为收缩而导致产品破坏等因素的发生,第一纤维13和第二纤维14呈螺旋状缠绕在一起,通过两根螺旋状缠绕的纤维,提高结构强度和抗拉性能。通过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和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两个疏水无纺布层设置,大大减少了漏水的可能性,即使外部有破损,也能有效地阻挡水的侵入,保证产品的防水性。耐磨层6的材质为考杜拉尼龙面料,考杜拉尼龙面料具有较高的耐磨性,耐撕裂性,且具有良好的手感,柔软度高,以及易于护理等特点,通过多个耐磨凸块7加强耐磨层6耐磨性能。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包括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一侧设置有玻璃纤维层(2),所述玻璃纤维层(2)包括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所述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横纤维束(10)和纵纤维束(11)纵横交错设置,所述玻璃纤维层(2)远离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一侧设置有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所述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远离玻璃纤维层(2)一侧设置有高强度热熔胶层(4),所述高强度热熔胶层(4)远离第二疏水无纺布层(3)一侧连接有单面隔离膜层(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疏水无纺布层(1)远离玻璃纤维层(2)一侧连接有耐磨层(6),所述耐磨层(6)的材质为考杜拉尼龙面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粘型玻纤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磨层(6)的表面设置有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鹏飞徐振文蒋伟年荆在磊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恒荣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