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2094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涉及纺织布料领域。该抗菌耐磨的化纤布,包括抗菌化纤布料和耐磨层,所述抗菌化纤布料包括定型层料和设置在定型层料内外两侧的第一抗菌层料和第二抗菌层料,所述第一抗菌层料和第二抗菌层料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料和第二弹性层料,所述耐磨层包括外置强化层料和内置强化层料。该抗菌耐磨的化纤布,可实现面料整体外部具有超强的耐磨效果,且强度较高,同时面料内部在提升整体耐磨性的前提下,更加柔软舒适,减少起球,同时,使得面料内层整体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较好的抗菌效果。较好的抗菌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布料
,具体为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

技术介绍

[0002]现如今,随着技术的发展,服装的面料材质不再仅限于天然纤维,各种各样的化工合成纤维应用于纺织领域,同时随着织造技术的提升,在针对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多层纺织,以此形成更符合需求的面料。
[0003]而现在的很多化纤布料中,也会根据使用需求添加一定比例的天然纤维,而化纤布料与传统的棉质布料相比,强度更高,但是舒适性较差,且不具有抗菌效果,而化纤布料与亚麻布料相比较,耐磨性又会更差,在使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磨损破裂,为此特提供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化纤布缺乏抗菌性和耐磨效果差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包括:
[0008]抗菌化纤布料和设置在抗菌化纤布料内外两侧的耐磨层;
[0009]所述抗菌化纤布料包括定型层料和设置在定型层料内外两侧的第一抗菌层料和第二抗菌层料,所述第一抗菌层料和第二抗菌层料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料和第二弹性层料;
[0010]所述耐磨层包括外置强化层料和内置强化层料。
[0011]优选的,所述定型层料采用40%的聚酯纤维丝和60%聚酰胺纤维丝织造而成。
[0012]优选的,所述第一抗菌层料采用75%的纳米银离子改性纤维与25%无纺纱制成,所述第二抗菌层料采用45%的纳米银离子改性纤维与55%无纺纱制成。
[0013]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层料和第二弹性层料均采用高弹涤纶丝织造而成。
[0014]优选的,所述外置强化层料采用40%的耐磨涤纶纤维与60%的天然棕榈丝纤维经过纺织而成,且采用斜纹纺织工艺。
[0015]优选的,所述内置强化层料采用20%的耐磨涤纶纤维和80%的长绒棉丝纤维纺织而成,且采用密集型网格纺织工艺织造。
[0016]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其具备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该抗菌耐磨的化纤布,通过在抗菌化纤布料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耐磨层,且耐磨层包括外置强化层料和内置强化层料,通过将40%的耐磨涤纶纤维与60%的天然棕榈丝纤维采用斜纹纺织工艺制作成外置强化层料,同时通过采用20%的耐磨涤纶纤维和80%的
长绒棉丝纤维采用密集型网格纺织工艺织造制成内置强化层料,实现面料整体外部具有超强的耐磨效果,且强度较高,同时面料内部在提升整体耐磨性的前提下,更加柔软舒适,减少起球。
[0018]2、该抗菌耐磨的化纤布,通过将定型层料采用40%的聚酯纤维丝和60%聚酰胺纤维丝织造而成,整体起到抗皱防变形效果,同时定型层料内外侧设置第一抗菌层料和第二抗菌层料,第一抗菌层料和第二抗菌层料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料和第二弹性层料,使得面料内层整体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整体外表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化纤布分层示意图。
[0021]图中:1、抗菌化纤布料;101、定型层料;102、第一抗菌层料;103、第一弹性层料;104、第二抗菌层料;105、第二弹性层料;2、耐磨层;201、外置强化层料;202、内置强化层料。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如图1

2所示,包括;
[0023]抗菌化纤布料1和设置在抗菌化纤布料1内外两侧的耐磨层2;
[0024]抗菌化纤布料1包括定型层料101和设置在定型层料101内外两侧的第一抗菌层料102和第二抗菌层料104,第一抗菌层料102和第二抗菌层料10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料103和第二弹性层料105;
[0025]耐磨层2包括外置强化层料201和内置强化层料202。
[0026]参照附图1

2所示,定型层料101采用40%的聚酯纤维丝和60%聚酰胺纤维丝织造而成。
[0027]参照附图1

2所示,第一抗菌层料102采用75%的纳米银离子改性纤维与25%无纺纱制成,第二抗菌层料104采用45%的纳米银离子改性纤维与55%无纺纱制成,纳米银离子改性纤维表面涂覆有银离子,可实现对细菌杀灭。
[0028]参照附图1

2所示,第一弹性层料103和第二弹性层料105均采用高弹涤纶丝织造而成,使得面料整体具有高弹效果,在出现挂蹭时具有一定的伸缩性,避免直接划伤面料。
[0029]参照附图1

2所示,外置强化层料201采用40%的耐磨涤纶纤维与60%的天然棕榈丝纤维经过纺织而成,且采用斜纹纺织工艺,使得面料外层具有高强的耐磨性,且质地更硬。
[0030]参照附图1

2所示,内置强化层料202采用20%的耐磨涤纶纤维和80%的长绒棉丝纤维纺织而成,且采用密集型网格纺织工艺织造,在提升面料内侧整体耐磨性的前提下,更加柔软舒适,减少起球。
[0031]工作原理:该抗菌耐磨的化纤布,通过在抗菌化纤布料1的内外两侧均设置有耐磨层2,且耐磨层2包括外置强化层料201和内置强化层料202,通过将40%的耐磨涤纶纤维与60%的天然棕榈丝纤维采用斜纹纺织工艺制作成外置强化层料201,同时通过采用20%的耐磨涤纶纤维和80%的长绒棉丝纤维采用密集型网格纺织工艺织造制成内置强化层料202,实现面料整体外部具有超强的耐磨效果,且强度较高,同时面料内部在提升整体耐磨
性的前提下,更加柔软舒适,减少起球;
[0032]同时该抗菌耐磨的化纤布通过将定型层料101采用40%的聚酯纤维丝和60%聚酰胺纤维丝织造而成,整体起到抗皱防变形效果,同时定型层料101内外侧设置第一抗菌层料102和第二抗菌层料104,第一抗菌层料102和第二抗菌层料104的外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弹性层料103和第二弹性层料105,使得面料内层整体具有较好的抗菌效果,同时配合外层耐磨层2,使得整体更有韧性。
[0033]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耐磨的化纤布,包括;抗菌化纤布料(1)和设置在抗菌化纤布料(1)内外两侧的耐磨层(2);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化纤布料(1)包括定型层料(101)和设置在定型层料(101)内外两侧的第一抗菌层料(102)和第二抗菌层料(104),所述第一抗菌层料(102)和第二抗菌层料(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建秋
申请(专利权)人:吴江市源泉丝绸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