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氨纶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0550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氨纶面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氨纶基层。还包括吸湿透气层和耐热层;所述吸湿透气层设置在氨纶基层的两侧,且一侧的吸湿透气层外表面设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外表面涂覆有一层抗紫外光聚酯薄膜;所述氨纶基层有氨纶包芯纱编织而成,所述耐热层由耐热氨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耐热氨纶纤维包括耐热芯纱和热熔性外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氨纶面料不仅具有弹性高、保型性好、不起皱等优点,而且吸湿透气、具有耐热性。具有耐热性。具有耐热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氨纶面料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氨纶面料。

技术介绍

[0002]氨纶是聚氨基甲酸酯纤维的简称,是一种弹性纤维。目前织物的面料多为天然纤维和人工纤维。比如棉就是一种天然纤维,有良好的透气和吸湿性能,但是弹性较差,易于变形。人工纤维,即为根据需求人工合成的一种纤维,解决了天然纤维的部分缺点。氨纶,作为人工化学合成纤维的聚酯类纤维之一,因为有着非常优良的弹性,又叫做弹性纤维。服装织物中一般混入不同比例的氨纶来达到增加弹性和舒适性的作用,应用广泛。
[0003]氨纶面料具有弹性高、伸阔性大、保型性好,而且不起皱等优点,但是单一性能的氨纶面料市场竞争性弱,需要对氨纶面料不断的进行改进。而且氨纶面料存在吸湿性差、耐热性差等问题。因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氨纶面料。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氨纶面料。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氨纶面料,包括,氨纶基层。
[0007]还包括吸湿透气层和耐热层;
[0008]所述吸湿透气层设置在氨纶基层的两侧,且一侧的吸湿透气层外表面设有耐热层;所述耐热层外表面涂覆有一层抗紫外光聚酯薄膜;
[0009]所述氨纶基层有氨纶包芯纱编织而成,所述耐热层由耐热氨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耐热氨纶纤维包括耐热芯纱和热熔性外皮。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吸湿透气层由竹纤维纱和异形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异形涤纶纤维纱的纤维截面为十字型,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效果。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抗紫外光聚酯薄膜厚度为0.05mm

0.15mm。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耐热芯纱为耐热氨纶纤维,所述热熔性外皮为热熔性粘合剂。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热熔性粘合剂材质为聚氨酯

脲。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氨纶面料不仅具有弹性高、保型性好、不起皱等优点,而且吸湿透气、具有耐热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耐热氨纶纤维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

氨纶基层;2

吸湿透气层;3

耐热层;31

耐热芯纱;32

热熔性外皮。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如图1

2所示,一种氨纶面料,包括,氨纶基层1;还包括吸湿透气层2和耐热层3;所述吸湿透气层2设置在氨纶基层1的两侧,且一侧的吸湿透气层2外表面设有耐热层3;所述耐热层3外表面涂覆有一层抗紫外光聚酯薄膜;所述氨纶基层1有氨纶包芯纱编织而成,所述耐热层3由耐热氨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耐热氨纶纤维包括耐热芯纱31和热熔性外皮32。
[0023]具体的,所述氨纶基层1有氨纶包芯纱编织而成,其氨纶包芯纱具体是以氨纶丝为轴芯,在轴芯外面包上一层均匀的棉纤维加捻而成的,氨纶包芯纱不仅具有优异的弹性,且吸湿性和透气性是比较好的,并且纤维的表面是不会发生静电的,包芯纱制作出来的衣服不那么容易的吸尘,它的染色性较好。
[0024]进一步的,所述吸湿透气层2由竹纤维纱和异形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竹纤维一直被誉为“会呼吸的纤维”,它的吸湿排汗能力一点都不比纯棉差,除此之外它还有抗霉变以及保健的作用,满足了人们对服装面料的多方面的需求。竹纤维纱和异形涤纶纤维纱编织而成的吸湿透气层2具有天然抑菌、吸湿透气、强度好的优点。再进一步的,所述异形涤纶纤维纱的纤维截面为十字型,具有优异的吸湿效果。
[0025]更进一步的,所述耐热层3由耐热氨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耐热氨纶纤维包括耐热芯纱31和热熔性外皮32。优选的,所述耐热芯纱31为耐热氨纶纤维,耐热氨纶纤维具体是在生产氨纶的纺丝原液中加入生产间位芳纶纤维的纺丝原液后纺制而成。这样耐热氨纶纤维在保持原有的高弹性同时,在间位芳纶原液的作用下也使其较传统的氨纶纤维具有更加优异的耐热性。进一步的,所述热熔性外皮32为热熔性粘合剂,具体是在耐热氨纶纤维纺丝成型之前将熔融热熔性粘合剂喷淋在耐热氨纶纤维的表面。再进一步的,所述热熔性粘合剂材质为聚氨酯

脲,热熔性粘合剂在不影响耐热芯纱31性能的同时,方便耐热层3与吸湿透气层2的复合,使其面料整体结构稳定。
[0026]再进一步的,所述抗紫外光聚酯薄膜厚度为0.05mm

0.15mm。所述抗紫外光聚酯薄膜由聚酯和紫外光吸收剂复配母粒挤出压合形成,所述抗紫外光聚酯薄膜的两表面均为所述紫外光吸收剂复配母粒。具体的,所述紫外光吸收剂复配母粒的制备原料包括聚酯切片、紫外光吸收剂、光稳定剂和抗氧化剂。抗紫外光聚酯薄膜能够进一步吸收转化紫外光,达到
抗紫外光、耐老化及耐热的效果,而且本实施例的抗紫外光聚酯薄膜具有防水透气性,进一步增强了面料的综合效果。
[0027]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氨纶面料,包括氨纶基层(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吸湿透气层(2)和耐热层(3);所述吸湿透气层(2)设置在氨纶基层(1)的两侧,且一侧的吸湿透气层(2)外表面设有耐热层(3);所述耐热层(3)外表面涂覆有一层抗紫外光聚酯薄膜;所述氨纶基层(1)有氨纶包芯纱编织而成,所述耐热层(3)由耐热氨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耐热氨纶纤维包括耐热芯纱(31)和热熔性外皮(3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氨纶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湿透气层(2)由竹纤维纱和异形涤纶纤维纱编织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仓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恒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