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换接头、快换接头组件、冷却水系统及电动车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2492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快换接头、快换接头组件、冷却水系统及电动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尺寸的限制导致冷却水经过快换接头组件时会产生较大流阻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快换接头,包括:第一阀体,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口,第一阀体内部具有与第一过流口连通的第一过流通道;第一阀芯,第一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过流通道内,第一阀芯通过移动与第一阀体密封配合或脱离配合;第一阀体的外径为D11,第一阀芯的外径为P1,D11/P1的取值范围为1.55~1.7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快换接头通过调整第一阀体与第一阀芯的尺寸关系,在尺寸限制的条件下,使冷却水在流经第一阀体时流阻更小,兼顾了尺寸与流阻,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从而提高散热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换接头、快换接头组件、冷却水系统及电动车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具体提供一种快换接头、快换接头组件、冷却水系统及电动车。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纯电动汽车主要有整车充电和电池更换两种能源补给模式。在更换电池的补给模式中,需要将电池上的冷却水管路和汽车上的冷却水管路对接或分离,而为了方便更换,通常会在电池的冷却水管路上和汽车的冷却水管路上设置快换接头组件,通过快换接头组件实现快速对接和分离。
[0003]为了防止冷却水泄漏,在快换接头组件内部通常设置有阀体和阀芯,在阀体内设置有流道,在将电池安装到汽车上时,冷却水管路之间对接时,阀芯与阀体分离,使电池和汽车的冷却水管路连通;当把电池从汽车上拆卸下来时,冷却水管路分离,阀芯与阀体密封配合,从而防止冷却水泄漏。
[0004]然而,现有快换接头组件中,由于装配空间有限,需要限制快换接头组件的尺寸,而尺寸的限制必然会影响冷却水经过快换接头组件时会产生的流阻,因此,如何在尺寸限制条件下,对快换组件的阀体和阀芯进行优化,减小流阻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即,解决现有由于尺寸的限制导致冷却水经过快换接头组件时会流阻较大的问题。
[0006]根据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快换接头,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口,所述第一阀体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过流口连通的第一过流通道;第一阀芯,所述第一阀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流通道内,所述第一阀芯通过移动与所述第一阀体密封配合或脱离配合,以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过流口;所述第一阀体的外径为D11,所述第一阀芯的外径为P1,D11/P1的取值范围为1.55~1.74。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的内径为D21,D21/P1的取值范围为1.3~1.4。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过流口的内径为Q1,Q1/P1的取值范围为1.02~1.03。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阀体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阀体内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阀芯,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阀芯之间的距离为S,P1/S的取值范围为0.24~0.32。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具有关闭所述第一过流口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一过流口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芯自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移动距离为X,P1/X的取值范围为0.75~1.07。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芯的外径为P1的尺寸范围为11.9mm~15.9mm。
[0012]根据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快换接头组件,包括上述的快换接头。
[0013]进一步地,所述快换接头组件还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与所述第一阀体插接配合;套环,所述套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所述第一阀体抵顶在所述套环上,所述套环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口,所述第二过流口与所述第一过流口位置相对应,所述套环具有与所述第二过流口连通的第二过流通道;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所述第二阀芯贯穿所述第二过流通道设置,所述第二阀芯抵顶在所述第一阀芯上,所述套环通过移动与所述第二阀芯密封配合或脱离配合,以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过流口;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径为P2,P2/P1的取值范围为0.8<P2/P1≤1。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具有相互连通的插接腔和过流腔,所述插接腔用于与所述第一阀体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阀体位于所述插接腔内,所述套环设置在所述过流腔内,所述插接腔的内径为D1,P2/D1的取值范围为0.71~0.77。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外径为D2,D1/D2的取值范围为0.42~0.54。
[001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外径之间的倒角尺寸为M4,M4的取值范围为10~12mm。
[001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有插接口,所述第一阀体的插接端通过所述插接口插入所述第二阀体内;在所述第一阀体的插接方向上,所述第一阀体的插接端外径逐渐缩小,所述第一阀体的插接端外周壁形成第一导向面;在所述第一阀体的插接方向的相反方向上,所述第二阀体的插接口内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二阀体的插接口内周壁形成第二导向面;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插接过程中,所述第一导向面与第二导向面相互配合,以便引导所述第一阀体进入所述第二阀体内。
[001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的插接端最小外径与所述第二阀体的插接口最大内径之间的差值为A,A的取值范围为5.5mm~9.5mm。
[001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与所述第二阀体的插接深度为M1,M1的取值范围为24.5~39mm。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的外周壁上设置有环形套,所述环形套与所述第一阀体的外周壁相连形成插接槽,所述第一阀体插接在所述第二阀体内,同时,所述第二阀体插设在所述插接槽内。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具有延伸至所述环形套外部的外露段,所述第一阀体的外露段长度为M2,M2的取值范围为19.7~39mm。
[002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阀体还具有与所述环形套相连的连接段,所述第一阀体位于连接段的外表面与所述插接槽的槽底相连;在所述第二阀体插接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阀体的连接段外径逐渐增大,所述第一阀体的连接段长度为M3,M3的取值范围为6~10mm。
[0023]进一步地,所述环形套的内径为D3,D3的取值范围为41~45mm。
[0024]根据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快换接头,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具有相互连通的插接腔和过流腔,所述第二阀体上设置有插接口,所述插接腔与所述插接口连通;套环,所述套环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过流腔内,所述套环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口,所述套环具有与所述第二过流口连通的第二过流通道;第二阀芯,所述第二阀芯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内,所述第二阀芯贯穿所述第二过流通道设置,所述套环通过移动与所述第二阀芯密封配合或脱离配合,以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过流口;所述第二阀芯的外径为P2,所述插接腔的内径为D1,P2/D1的取值范围为0.71~0.77。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外径为D2,D1/D2的取值范围为0.42~0.54。
[002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体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阀体的外径之间的倒角尺寸为M4,M4的取值范围为10~12mm。
[00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阀芯的最大外径为P2,P2的尺寸范围为13.8~15.5mm。
[0028]根据本技术的第四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快换接头组件,包括上述的快换接头。
[0029]根据本技术的第五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冷却水系统,包括上述的快换接头组件。
[0030]根据本技术的第六个方面,还公开了一种电动车,包括上述的冷却水系统。
[0031]本技术的快换接头通过调整第一阀体与第一阀芯的尺寸关系,在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换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阀体(10),所述第一阀体(10)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口(11),所述第一阀体(10)内部具有与所述第一过流口(11)连通的第一过流通道(12);第一阀芯(20),所述第一阀芯(2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过流通道(12)内,所述第一阀芯(20)通过移动与所述第一阀体(10)密封配合或脱离配合,以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一过流口(11);所述第一阀体(10)的外径为D11,所述第一阀芯(20)的外径为P1,D11/P1的取值范围为1.55~1.7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0)的内径为D21,D21/P1的取值范围为1.3~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流口(11)的内径为Q1,Q1/P1的取值范围为1.02~1.0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体(10)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阀体(10)间隔设置,每个所述第一阀体(10)内设置有一个所述第一阀芯(20),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阀芯(20)之间的距离为S,P1/S的取值范围为0.24~0.3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0)具有关闭所述第一过流口(11)的第一位置和打开所述第一过流口(11)的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阀芯(20)自所述第二位置至所述第一位置的移动距离为X,P1/X的取值范围为0.75~1.07。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快换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阀芯(20)的外径为P1的尺寸范围为11.9mm~15.9mm。7.一种快换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快换接头。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快换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换接头组件还包括:第二阀体(30),所述第二阀体(30)与所述第一阀体(10)插接配合;套环(40),所述套环(4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30)内,所述第一阀体(10)抵顶在所述套环(40)上,所述套环(40)上设置有第二过流口(41),所述第二过流口(41)与所述第一过流口(11)位置相对应,所述套环(40)具有与所述第二过流口(41)连通的第二过流通道(42);第二阀芯(50),所述第二阀芯(50)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阀体(30)内,所述第二阀芯(50)贯穿所述第二过流通道(42)设置,所述第二阀芯(50)抵顶在所述第一阀芯(20)上,所述套环(40)通过移动与所述第二阀芯(50)密封配合或脱离配合,以关闭或打开所述第二过流口(41);所述第二阀芯(50)的外径为P2,P2/P1的取值范围为0.8<P2/P1≤1。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换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30)具有相互连通的插接腔(31)和过流腔(32),所述插接腔(31)用于与所述第一阀体(10)插接配合,所述第一阀体(10)位于所述插接腔(31)内,所述套环(40)设置在所述过流腔(32)内,所述插接腔(31)的内径为D1,P2/D1的取值范围为0.71~0.77。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快换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30)外径为D2,D1/D2的取值范围为0.42~0.54。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快换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30)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阀体(30)的外径之间的倒角尺寸为M4,M4的取值范围为10~12mm。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快换接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阀体(30)上设置有插接口(33),所述第一阀体(10)的插接端(13)通过所述插接口(33)插入所述第二阀体(30)内;在所述第一阀体(10)的插接方向上,所述第一阀体(10)的插接端(13)外径逐渐缩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帅林
申请(专利权)人:蔚来汽车科技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