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储能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51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储能模组,其包括储能单元,以及与储能单元连接的散热单元;储能单元包括框体、设于框体内的至少一个电芯组,以及连接于电芯组上的散热件;电芯组包括排列设置的若干电芯;散热单元包括与散热件连接的散热流道;冷却流体包括空气或者液体;散热件由电芯组延伸至散热流道。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电池储能模组,提升了降温效率、保证了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电芯均温、保证了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使用稳定性;此外,所述电芯组释放的热量统一由所述散热流道传送至所述换热器进行集中处理,便于能源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所述电池储能模组能够满足各类使用场景,兼容各类倍率和应用场景;简化了内部结构,缩减了电池储能模组的尺寸。能模组的尺寸。能模组的尺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储能模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储能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储能用的电池模组一般采用液冷或风冷形式。其中,风冷模组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但存在模组内温差大的问题;液冷模组能够降低电芯温度差,但结构设计复杂,且需要设计复杂的冷板和大量的导热固定胶,不便于维修。风冷模组和液冷模组两者,设计结构差异导致模组产品无法通用,风冷模组无法升级成液冷模组。在风冷模组切换液冷模组工作中,液冷和风冷模组工艺结构设计完全不同,前期投资巨大,若能兼容液冷和风冷模组,这样可以减少产品种类,更加有利于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内部结构简洁的、兼容液冷和风冷换热模式的且便于设计的电池储能模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
[0005]一种电池储能模组,其包括储能单元,以及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的散热单元;
[0006]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框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至少一个电芯组,以及连接于所述电芯组上的散热件;所述电芯组包括排列设置的若干电芯;
[0007]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与所述散热件连接、并供冷却流体穿过的散热流道,以及所述散热流道连接的换热器;所述冷却流体包括空气或者液体;所述散热件由所述电芯组延伸至所述散热流道。
[0008]优选地,所述电芯组与所述散热件对应的区域上设有导热硅胶层。
[0009]优选地,所述散热件包括热管或者高导热材料片中的一种或两种。
[0010]优选地,所述热管通过加强结构固定于所述电芯组上。
[0011]优选地,所述热管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管壳以及设于所述管壳内的吸液芯。
[0012]优选地,所述高导热材料片贴附于所述电芯组上;所述高导热材料片包括高导热石墨烯材料片或铜片中的一种或多种。
[0013]优选地,所述散热流道的两端分别为冷却流体入口和冷却流体出口,所述散热流道的长度大于或等于与其对应的框体的长度。
[0014]优选地,相邻的两列电芯组上的散热件对向设置,且所述散热件亦包覆于所述框体内;所述散热流道平行设于两个相邻的电芯组之间,所述散热流道包覆于所述框体内且两端分别贯穿出所述框体。
[0015]优选地,所述散热流道设于所述框体的至少一个侧外表面上,所述散热件穿出所述框体并延伸至所述散热流道。
[0016]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风冷式换热器或液冷式换热器。
[0017]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18]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池储能模组,所述电芯单元通过设置与所述散热单元连接的散热件,将所述电芯组在充电或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的散热流道内的冷却流体流动将热量导出所述电芯组,提升了降温效率、保证了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电芯均温、保证了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使用稳定性;此外,所述电芯组释放的热量统一由所述散热流道传送至所述换热器进行集中处理,便于能源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0019]所述散热流道内流通的散热流体包括空气或液体,可自由切换冷却流体,所述散热单元可兼具空冷和液冷的散热模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池储能模组能够满足各类使用场景以及风冷、液冷的散热条件,兼容各类倍率和应用场景;
[0020]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池储能模块简化了内部结构,避免了复杂的流道设计,缩减了电池储能模组的尺寸,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储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实施例1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实施例2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1为框体、12为电芯组、121为电芯、13为散热件、14为导热硅胶层、21为散热流道、211为冷却流体入口、212为冷却流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002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00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
[0028]实施例1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储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1涉及一种电池储能模组,其包括储能单元,以及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的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用于将所述储能单元充放电过程中释放的热量由所述储能单元导出,提升降温效率并保证所述储能单元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均温;
[0030]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框体11、设于所述框体11内的至少一个电芯组12,以及连接于所述电芯组12上的散热件13;所述电芯组12包括排列设置的若干电芯121;
[0031]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与所述散热件13连接、并供冷却流体穿过的散热流道21,以及所述散热流道21连接的换热器;所述冷却流体包括空气或者液体;所述散热件13由所述电
芯组12延伸至所述散热流道21。所述散热流道内流通的散热流体包括空气或液体,可自由切换冷却流体,所述散热单元可兼具空冷和液冷的散热模式,使得本专利技术所述电池储能模组能够满足各类使用场景以及风冷、液冷的散热条件,兼容各类倍率和应用场景。
[0032]所述电池储能模组,所述电芯单元通过设置与所述散热单元连接的散热件,将所述电芯组在充电或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输至所述散热单元;所述散热单元的散热流道内的冷却流体流动将热量导出所述电芯组,提升了降温效率、保证了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电芯均温、保证了所述电池储能模组的使用稳定性;此外,所述电芯组释放的热量统一由所述散热流道传送至所述换热器进行集中处理,便于能源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0033]所述散热件13与所述散热流道21连接;即所述散热件13的一端自所述电芯组12远离所述散热流道2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散热流道21的方向延伸,且所述散热件13的另一端延伸至与所述散热流道21连接;以确保所述散热件13能够顺利将所述电芯组12产生的热量向所述散热流道21传递。
[0034]所述散热件13的设置数量可以根据所述电芯组12实际使用时的具体散热要求进行具体设置。作为优选地,为了保证散热的一致性或均匀性,所述散热件13均匀的分布于电芯组12。
[0035]如图1所示,作为优选地,所述电芯组2与所述散热件13对应的区域上设有导热硅胶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储能单元,以及与所述储能单元连接的散热单元;所述储能单元包括框体、设于所述框体内的至少一个电芯组,以及连接于所述电芯组上的散热件;所述电芯组包括排列设置的若干电芯;所述散热单元包括与所述散热件连接、并供冷却流体穿过的散热流道,以及所述散热流道连接的换热器;所述冷却流体包括空气或者液体;所述散热件由所述电芯组延伸至所述散热流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组与所述散热件对应的区域上设有导热硅胶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件包括热管或者高导热材料片中的一种或两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通过加强结构固定于所述电芯组上。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储能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包括由导热材料制成的管壳以及设于所述管壳内的吸液...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才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