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设备及介质技术

技术编号:3751511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设备及介质,该方法既维持目前的运行时分设置,以满足列车正常停靠站时的计算,同时增加一个额外的补充配置,用来定义快车各个运行等级对应的区间运行时分,在执行自动调整或人工设置运行等级调整时,根据当前列车在站台的是否跳停选择对应的区间运行时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了列车的运载效率等优点。效率等优点。效率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设备及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列车信号控制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设备及介质。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轨道交通的发展也迅速崛起,面对着城市发展壮大,人口呈爆炸式增长,民众的出行方式越来越多,轨道交通因其运量大,全天候,节能环保又安全的特点,成为当下人们出行的首要选择。怎样能既满足各类乘客不同需求,又提升自身的运载效率是轨道交通系统中的重要研究内容。
[0003]目前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列车的自动调整方法已经成为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中的一个核心功能,通过调整列车在站台的停站时间以及列车的区间运行时分,使列车尽量贴合时刻表运行,提高列车运行效率,满足各类乘客的不同需求,提高地铁公司的服务质量。
[0004]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中,列车的类型一般有普通载客车,针对某些站点越行的快车,以及中间站台不停站,直接运行到终点站的直达车等。针对不同类型的列车,列车按照正常停靠站的时间进行自动调整时,无法满足区间按照最快速度运行,无法使快车或直达车的运行效率达到最大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设备及介质。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该方法既维持目前的运行时分设置,以满足列车正常停靠站时的计算,同时增加一个额外的补充配置,用来定义快车各个运行等级对应的区间运行时分,在执行自动调整或人工设置运行等级调整时,根据当前列车在站台的是否跳停选择对应的区间运行时分。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步骤S101,列车到站后,根据时刻表中计划到站时间和系统当前时间进行比较,计算列车早晚点状态;
[0010]步骤S102,根据列车早晚点状态,对列车当前站台的停站时间以及当前站台到下一站台的区间运行时分进行调整;
[0011]步骤S103,对列车运行路径中的后续站台的到站时间以及离站时间用普通运行时分进行更新;
[0012]步骤S104,用补充配置中的区间运行时分对列车运行路径中有跳停站台的区间运行时分进行修正。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02具体为:
[0014]步骤S1021,调整时先判断站台是否有人工设置的停站时间和运行时分命令,如果
有,则以人工设置为准,如果没有,则进入步骤S1022判断;
[0015]步骤S1022,如果列车准点到站,则不进行调整,如果列车不是准点到站,则判断列车早晚点状态,如果列车早点,则进入步骤S1023处理,如果列车晚点,则进入步骤S1024处理;
[0016]步骤S1023,针对早点列车,增加站台停站时间,增加当前站台与下一站台的运行时分;
[0017]步骤S1024,针对晚点列车,减少站台停站时间,减少当前站台与下一站台的运行时分。
[001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步骤S104具体为:
[0019]判断列车当前站台或者前一站台或者后一站台是否存在跳停,若存在,根据前一站台和当前站台的原运行时分runtime1,调整运行时分为runtime2=runtime1

abs(diffTime),其中diffTime为当前站台的计划时间和预计时间的偏差,如果runtime2小于配置的最小运行时分,则用配置中的运行时分作为调整后新的运行时分。
[002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diffTime计算如下:
[0021]diffTime=inusedTime

predictTime;
[0022]其中inusedTime为当前站台的计划时间,predictTime为预计时间。
[00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对于停站站台与跳停站台之间的区间,采用补充配置中endSkip对应的运行时分对列车进行调整,其中endSkip是指该区间对应的前一站台为停站站台,后一站台为跳停站台时的区间运行时分。
[00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对于两个跳停站台之间的区间,采用补充配置中bothSkip对应的运行时分对列车进行调整,其中bothSkip是指该区间对应的前一站台、后一站台均为跳停站台时的区间运行时分。
[00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对于跳停站台与停站站台之间的区间,补充配置中startSkip对应的运行时分对列车进行调整,其中startSkip是指该区间对应的前一站台为跳停站台,后一站台为停站站台时的区间运行时分。
[002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002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所述的方法。
[00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29]1)本专利技术相较于普通列车的自动调整方法,提高了列车的运载效率,能够保证一定程度的节能环保;
[0030]2)本专利技术为城市轨道交通中不同的运营场景,设计了优化区间运行时分方法,算法具有通用性,用户可根据自身需要选择;
[003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自动调整的手段,解放一部分调度员的关注度,增加系统的可用性。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ATS系统列车到站处理逻辑;
[0033]图2为自动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0034]图3为本专利技术区间运行时分优化方法的具体流程图;
[0035]图4为具体实施例的列车运营场景举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1、自动调整功能说明
[0038]列车自动监控系统中的自动调整功能是指系统在列车运行监控过程中,如果检测到列车因故偏离运行图时,会做出相应调整,辅助行车调度人员完成对全线列车运行的管理。具体调整过程如下:
[0039]当列车运行偏离运行图时,需要进行列车运行的调整。系统不断对计划时刻表与时机时刻表进行比较,并通过自动调整列车停站时间,以及对列车运行等级进行调整,使列车恢复按照计划时刻表运行,在此基础上自动产生列车的发车时间。如果列车偏离误差较大时,可有调度员人工介入,人工设置停站时间和运行时分。列车自动调整要做到所有列车的总延迟最短,列车运行调整尽量短,列车运行调整范围尽量小,使整个系统尽快恢复正常运营。由此可见,列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既维持目前的运行时分设置,以满足列车正常停靠站时的计算,同时增加一个额外的补充配置,用来定义快车各个运行等级对应的区间运行时分,在执行自动调整或人工设置运行等级调整时,根据当前列车在站台的是否跳停选择对应的区间运行时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01,列车到站后,根据时刻表中计划到站时间和系统当前时间进行比较,计算列车早晚点状态;步骤S102,根据列车早晚点状态,对列车当前站台的停站时间以及当前站台到下一站台的区间运行时分进行调整;步骤S103,对列车运行路径中的后续站台的到站时间以及离站时间用普通运行时分进行更新;步骤S104,用补充配置中的区间运行时分对列车运行路径中有跳停站台的区间运行时分进行修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2具体为:步骤S1021,调整时先判断站台是否有人工设置的停站时间和运行时分命令,如果有,则以人工设置为准,如果没有,则进入步骤S1022判断;步骤S1022,如果列车准点到站,则不进行调整,如果列车不是准点到站,则判断列车早晚点状态,如果列车早点,则进入步骤S1023处理,如果列车晚点,则进入步骤S1024处理;步骤S1023,针对早点列车,增加站台停站时间,增加当前站台与下一站台的运行时分;步骤S1024,针对晚点列车,减少站台停站时间,减少当前站台与下一站台的运行时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快车的区间运行时分自动调整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4具体为:判断列车当前站台或者前一站台或者后一站台是否存在跳停,若存在,根据前一站台和当前站台的原运行时分runtime1,调整运行时分为runtime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路遥张兵建王胜周公建陆旭东谢娟王兰香裴嘉欣
申请(专利权)人:卡斯柯信号郑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