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1427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12 15: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包括:料斗、下料筒、转辊和调整板,所述下料筒设置为矩形结构且设置在料斗下端,两个所述转辊设置在下料筒内且在电机驱动下相向转动,所述调整板一端贯穿至下料筒内且调整板与下料筒铰接,调整板远离料筒的一端设置有压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用于解决由于沿转辊轴向布料不均导致的转辊磨损不均的问题。向布料不均导致的转辊磨损不均的问题。向布料不均导致的转辊磨损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


[0001]本实用涉及辊压机构
,特别涉及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需要用到辊压机对物料进行挤压破碎,两转辊平行设置,从而保证物料所受压力更加均匀,辊压机构在进行下料时,转辊轴向方向上,由于料粉的自然堆积中部料粉会比两端更多,长期使用时会导致转辊中部磨损更严重,影响转辊的正常使用,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用于解决由于沿转辊轴向布料不均导致的转辊磨损不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用于解决由于沿转辊轴向布料不均导致的转辊磨损不均的问题。
[0004]为此,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包括:下料筒、转辊和调整板,所述下料筒设置为矩形结构,两个所述转辊设置在下料筒内且在电机驱动下相向转动,所述调整板一端贯穿至下料筒内且调整板与下料筒铰接,调整板远离料筒的一端设置有压块。
[0005]优选的,所述下料筒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所述第一固定槽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平行于所述转辊轴线,所述转辊上转动套设有与调整板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
[0006]优选的,还包括刮动组件,所述刮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第一连杆和刮板,所述下料筒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驱动杆,驱动杆中部与驱动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两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驱动电机两侧设置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水平滑动设置在下料筒外壁上,下料筒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之间通过下料筒侧壁上的第二连接槽固定连接,第二滑块上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刮板。
[0007]优选的,所述下料筒侧壁上所述驱动电机两侧各开设有两个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平行于转辊轴线,且限位滑槽内滑动设置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第二滑块固定连接。
[0008]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一滑块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第四固定块,所述第四固定块与下料筒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四固定块与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拉力弹簧。
[0009]优选的,所述刮板上端通过第一凸柱与第二滑块转动连接,且所述第二滑块上刮板侧部设置有抵接块,所述抵接块设置在刮板靠近驱动电机轴线的一侧。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连接槽位于两个第三滑槽之间,且第二连接槽平行于第三滑槽。
[0011]优选的,所述压块与所述调整板之间可拆卸连接。
[0012]优选的,所述调整板的前端设置为弧形结构。
[0013]优选的,两转辊相互远离的一侧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固定设置在下料筒内壁上,且挡块靠近转辊的侧壁设置为与转辊贴合的弧形结构。
[0014]本实用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如下:辊压设备使用时,转辊随电机运动对物料进行碾压破碎,通过在下料筒内设置调整板,当物料从料斗下落进入下料筒内时,调整板对物料起到阻挡作用,使得物料只能从调整板与下料筒内壁之间形成的缝隙处下落,此时上方的物料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两边滑落,进而形成一个瀑布状的料幕,使得物料沿转辊轴向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出现中间物料多于两边的情况导致转辊中部磨损增大;同时,由于调整板与下料筒侧壁铰接,且调整板另一端设置有压块,当上方料斗内下料量更大时,调整板会在物料压力作用下自动转动进而使得调整板与下料筒内壁之间的缝隙增大,避免物料过多堆积影响下料。
[0015]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而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0016]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结构示意图二;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中刮动组件结构示意图一;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中刮动组件结构示意图二。
[0022]附图中的标记如下:1、料斗;2、下料筒;21、第一固定槽;22、第一转轴;23、第一套筒;3、转辊;4、调整板;5、压块;6、刮动组件;601、驱动电机;602、第一连杆;603、刮板;604、驱动杆;605、第一滑块;606、第二滑块;607、第二连接槽;608、第三滑槽;609、第三滑块;610、第四固定块;611、拉力弹簧;612、第一凸柱;613、抵接块;7、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如图1所示,包括:料斗1、下料筒2、转辊3和调整板4,所述下料筒2设置为矩形结构且设置在料斗1下端,两个所述转辊3设置在下料筒2内且在电机驱动下相向转动,所述调整板4一端贯穿至下料筒2内且调整板4与下料筒2铰接,调整板4远离料筒的一端设置有压块5。
[0025]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辊压设备使用时,转辊3随电机运动对物料进行碾压破碎,通过在下料筒2内设置调整板4,当物料从料斗1下落进入下料筒2内时,调整板4对物料起到阻挡作用,使得物料只能从调整板4与下料筒2内壁之间形成的缝隙处
下落,此时上方的物料会在重力作用下自动向两边滑落,进而形成一个瀑布状的料幕,使得物料沿转辊3轴向分布更加均匀,避免出现中间物料多于两边的情况导致转辊3中部磨损增大;同时,由于调整板4与下料筒2侧壁铰接,且调整板4另一端设置有压块5,当上方料斗1内下料量更大时,调整板4会在物料压力作用下自动转动进而使得调整板4与下料筒2内壁之间的缝隙增大,避免物料过多堆积影响下料。
[0026]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下料筒2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1,所述第一固定槽21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2平行于所述转辊3轴线,所述转辊3上转动套设有与调整板4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23。
[0027]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第一固定槽21、第一转轴22和第一套筒23的设置,当料斗1内下料量出现变化时,调整板4及第一套筒23在物料重力作用下转动,通过第一套筒23与第一转轴22之间的转动连接,不仅使得调整板4的调整过程更加灵活,第一套筒23也能够对第一固定槽21起到一定阻挡作用,从而避免部分粉状物料从第一固定槽21飘散出去,从而提升装置的实用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包括下料筒(2)和转辊(3),所述下料筒(2)设置为矩形结构,两个所述转辊(3)设置在下料筒(2)内且在电机驱动下相向转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板(4)和压块(5),所述调整板(4)一端贯穿至下料筒(2)内且调整板(4)与下料筒(2)铰接,调整板(4)远离料筒的一端设置有压块(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筒(2)侧壁上开设有第一固定槽(21),所述第一固定槽(21)内转动设置有第一转轴(22),所述第一转轴(22)平行于所述转辊(3)轴线,所述转辊(3)上转动套设有与调整板(4)固定连接的第一套筒(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刮动组件(6),所述刮动组件(6)包括:驱动电机(601)、第一连杆(602)和刮板(603),所述下料筒(2)外壁上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601),驱动电机(601)输出轴上固定设置有驱动杆(604),驱动杆(604)中部与驱动电机(601)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604)两端铰接设置有第一连杆(602),所述驱动电机(601)两侧设置有第一滑块(605),第一滑块(605)水平滑动设置在下料筒(2)外壁上,下料筒(2)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块(606),第一滑块(605)与第二滑块(606)之间通过下料筒(2)侧壁上的第二连接槽(607)固定连接,第二滑块(606)上设置有竖直向下的刮板(60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进料溜管用料幕形成布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筒(2)侧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顺明朱潇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吉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