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912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采用碳点作为电致化学发光试剂,通过形成CDs/PAMAM/还原石墨烯复合物(CDs/PAMAM/rGO),将CDs修饰在电极表面,利用Au@Ag2S纳米粒子(Au@Ag2S NPs)对CDs的电致化学发光(ECL)信号的共振能量转移,高效率猝灭CDs的ECL信号,结合捕获DNA探针与靶标DNA、Au@Ag2S NPs标记辅助DNA探针杂交,形成“三明治”结构,建立了一种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检测的ECL生物传感器,所构建的ECL生物传感器具有简便、成本低、灵敏度较高等优点,有望成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诊疗的工具。的工具。的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
α
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属于检验
,该生物传感器可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

技术介绍

[0002]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 APL)临床上表现十分凶险,是人体造血组织的一种恶性疾病,它的发病速度快,迅速恶化,死亡率高,治疗十分困难,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绝大多数APL患者具有特征性的t (17;15) (q21; q22) 染色体易位现象,使得位于17号染色体上的RARα基因与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PML基因发生重排,导致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生成,抑制了PML和RARα基因的正常功能,影响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该融合基因已经成为APL特异性的标志基因,PML/RARα的定量分析检测对APL的早期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监测至关重要。
[0003]碳点(CDs)是一种粒径大小在10 nm以下的,具有良好分散性的环境友好型纳米颗粒,由于其在生物相容性、水溶性方面表现突出,同时还具备低细胞毒性和制备成本等优势,引起了广大研究者的热切关注。特别是它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质,如电致化学发光、化学发光、荧光等性质,使CDs在生物医药、光学器件和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因此,CDs作为一种新型的ECL发光探针逐渐应用到各种各样的ECL分析检测体系。碳点表面有大量的含氧官能团(比如羧基和羟基等),使得碳点都具有良好的水溶性,直接滴涂在电极表面极易脱落,为了解决水溶性碳点在固态ECL生物传感器的应用所存在问题,可通过寻找优异的固载材料来实现。利用固载材料将CDs牢固地修饰于电极上,产生稳定ECL信号响应。石墨烯具有杰出的导电能力和电子传递能力,比表面积大等特点,可以成为CDs的理想固载材料并应用在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中。利用聚酰胺

胺型树枝状高分子化合物(polyamidoamine,PAMAM)来还原氧化石墨烯(GO),制得表面富含氨基的还原型石墨烯(reduced graphene oxide,rGO)复合材料(PAMAM/rGO),利用EDC/NHS活化偶联,合成CDs/PAMAM/rGO复合物,PAMAM被引入ECL传感界面,在实现CDs在电极表面固载的同时,还可作为共反应试剂增强体系ECL发光信号。
[0004]电致化学发光(ECL)反应过程有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阶段,其具备了两者的分析优势。该方法具有仪器装置简单、背景信号低、选择性强、试剂成本低和线性范围广等优势,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电致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技术(Electrochemiluminescence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ECL

RET)是将电致化学发光作为供体光源应用在共振能量转移系统中,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具有巨大研究潜能。它具备很多显著的优点:无需要激发光源,可以减小背景噪音,也不易发生釆用染料作为供体或受体时光漂白、光散射、受体自身直接激发等现象。
[0005]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
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利用制备的碳点做ECL能量供体,Au@Ag2S核壳纳米粒子(Au@Ag2S NPs)做能量转移的受体,设计了一种“三明治”结构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0006]1.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
[0007]2. 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基于电致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原理,碳点为ECL能量供体,Au@Ag2S核壳纳米粒子为能量转移的受体,利用Au@Ag2S 核壳纳米粒子对CDs的ECL信号的高效率猝灭,结合DNA
ꢀ“
三明治”结构,构建了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成功实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
[0008]3. 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依序包括如下步骤:(1)碳点(CDs)的合成本实验用碳纤维作为前驱体,采用硝酸为氧化剂,利用加热回流法合成CDs。实验过程如下:精确称取的750 mg碳纤维剪成细碎小段后,置于250 mL三颈圆底烧瓶中,于圆底烧瓶加入150 mL 7.5 M的硝酸溶液,使用球形冷凝管冷凝回流,油浴锅加热至圆底烧瓶中反应溶液沸腾,以溶液沸腾开始计时,反应12个小时后,结束反应,自然冷却至室温,收集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适量的NaOH固体,将合成的CDs溶液pH调至中性后,以8000 rpm的转速离心10 min ,以去除沉淀。然后依次用微孔滤膜过滤(0.45 μm和0.22 μm)去除杂质,将过滤溶液装入截留分子量(Molecular Weight Cut

off,MWCO)为1000 Dalton的透析袋中透析48小时除去小分子盐。再将充分透析后的溶液用截留分子量为 3 kD的超滤管超滤(10000 rpm,30 min),收集大于3 kD的溶液即为实验所需要的碳点,经过旋蒸浓缩,冷冻干燥后,得到一定质量的CDs固体,最后用超纯水配制成高浓度CDs母液,置于4 ℃下保存,备用。
[0009](2)CDs/PAMAM/rGO复合物的制备首先,PAMAM/rGO由以下方法制得:称取6 mg的GO配制成1 mg/mL水溶液,超声分散均匀(500 W、5 h),将其移入干净的三颈圆底烧瓶中,搅拌下慢慢加入6 mL PAMAM溶液(1 mg/mL),置于油浴锅中120 ℃下加热冷凝回流反应1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室温,将反应液离心,沉淀洗涂3

5次,洗去多余PAMAM,将沉淀冷冻干燥后得到黑色粉末样品。
[0010]取300 μL上述制备的CDs,加入适量EDC、NHS混合溶液,室温下搅拌反应0.5小时后加入180 μL的PAMAM/rGO溶液,持续搅拌反应12小时。最后将所得沉淀离心洗涤得到CDs/PAMAM/rGO固体,将其均匀分散在480 μL的超纯水中,4 ℃下保存,备用。
[0011](3)Au@Ag2S核壳纳米粒子的制备Au纳米粒子(AuNPs)合成:取1 mL 1%柠檬酸钠快速加入到100 mL沸腾的0.01%的HAuCl4溶液中,搅拌反应10 min,即得到酒红色的AuNPs。然后以AuNPs为晶种,继续合成Au@Ag NPs:取以上AuNPs 50 mL煮沸并大力搅拌,向沸腾的AuNPs 中加入1 mLAgNO3溶液(4 mg/mL),接着逐滴加入1mL 1 %柠檬酸钠,继续沸腾1 h,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为电致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中的供体碳点/PAMAM/还原石墨烯CDs/PAMAM/rGO,作为共振能量转移中的受体金

硫化银核壳纳米粒子Au@Ag2S NPs,利用Au@Ag2S NPs对碳点ECL的高效率猝灭,结合捕获DNA探针与靶标DNA、Au@Ag2S NPs标记辅助DNA探针杂交,形成“三明治”结构,建立一种高敏感性及选择性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能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的定量检测。2.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玻碳电极GCE依次在1.0、0.3和0.05 μm的Al2O3粉末中打磨、抛光,然后分别放入1:1 HNO3、无水乙醇及超纯水中超声并用N2吹干;随后,将5
ꢀµ
L分散好的 CDs/PAMAM/rGO溶液均匀地滴涂到GCE表面,放入烘箱中45 ℃烘干成膜,制得CDs/PAMAM/rGO修饰电极;(2)CDs/PAMAM/rGO修饰电极浸入到1 mL含有20 mg EDC和10 mg NHS的混合溶液中,活化0.5 h后,用超纯水冲洗干净,氮气吹干;然后,在CDs/PAMAM/rGO修饰电极表面滴加8
ꢀµ
L捕获DNA探针,室温下自组装2 h 后,用,Tris

HCl缓冲液冲洗,氮气吹干,捕获DNA探针通过酰胺键组装在CDs/PAMAM/rGO修饰的玻碳电极CDs/PAMAM/rGO/GCE表面,制得ssDNA/CDs/PAMAM/rGO修饰电极;(3)将制备好的ssDNA/CDs/PAMAM/rGO修饰电极放入到100
ꢀµ
L含有Au@Ag2S NPs标记辅助DNA探针DNA

Au@Ag2S NPs和目标DNA的杂交溶液中,37 ℃下杂交1小时后,此时,捕获DNA探针与靶标DNA、Au@Ag2S NPs标记辅助DNA探针杂交,形成“三明治”结构,取出此结构的电极并用pH 7.40的Tris

HCl 缓冲液清洗,氮气吹干,制得dsDNA/CDs/PAMAM/rGO修饰电极;再进行电致化学发光的检测,Au@Ag2S NPs与固载在dsDNA/CDs/PAMAM/rGO修饰电极表面的CDs靠近,可对碳点电致化学发光信号产生猝灭效应,根据“三明治”结构形成前后ECL信号的变化值,实现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PML/RARα融合基因靶标DNA的高灵敏定量检测。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基于碳点和Au@Ag2S共振能量转移检测急早幼粒PML/RARα融合基因的电致化学发光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CDs/PAMAM/rGO材料的制备,包括如下步骤:称取氧化石墨烯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云刘爱林林木土张子阳韩舒桦张宇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