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阻尼器、减振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780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5
本公开涉及一种液压阻尼器、减振器和车辆,液压阻尼器包括:缸体;活塞组,包括容纳在缸体中且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之间填充有气体,活塞组将缸体分隔为分别填充有阻尼液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活塞杆,包括容纳在第一空间中且外周面抵顶到缸体的内壁的头部,和从第一空间穿出到缸体的外部的杆部;以及泵送系统,包括设置在缸体的外部的储液筒,储液筒与第二空间流体连通,以使储液筒从第二空间中吸取阻尼液,或将阻尼液排到第二空间中。由于阻尼消振过程和升降过程共用同一个油缸,无需单独设置升降油腔,可减小液压阻尼器下端尺寸,利于阻尼器布置安装。置安装。置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阻尼器、减振器和车辆


[0001]本公开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液压阻尼器、减振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0002]为了使车架与车身的振动迅速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和舒适性,汽车悬架系统上一般都装有减振器,车身安装到减振器上,但车身高度无法适时调节。针对该问题,有相关技术提出了可根据使用需求实时调整车身高度的减振器,例如中国专利CN202118182U公开了一种减振器的高度控制机构,该公开的减振器的液压阻尼器储油缸的底部设置有活塞件,将活塞件伸入一个专门用于升降使用的油缸中,活塞件将油缸分为上下两个空间,通过分别设置在上下空间的两个单向阀控制油液的进出,以实现减振器的升降。
[0003]在现有减振器的基础上,在减振器的下方设置升降机构,升降机构能够推动减振器升降,进而带动车身升降,但是CN202118182U中公开的升降机构独立于减振器,需要单独设置油缸,占据空间大,不方便布置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压阻尼器、减振器和车辆,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公开提供一种液压阻尼器,包括:缸体;活塞组,包括容纳在所述缸体中且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所述第二活塞之间填充有气体,所述活塞组将所述缸体分隔为分别填充有阻尼液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活塞杆,包括容纳在所述第一空间中且外周面抵顶到所述缸体的内壁的头部,和从所述第一空间穿出到所述缸体的外部的杆部;以及泵送系统,包括设置在所述缸体的外部的储液筒,所述储液筒与所述第二空间流体连通,以使所述储液筒从所述第二空间中吸取阻尼液,或将阻尼液排到所述第二空间中。
[0006]可选地,所述头部开设有节流通道,所述节流通道用于将所述第一空间的位于所述头部两侧的部分流体连通。
[0007]可选地,所述节流通道内设有单向阀,所述节流通道的数量至少设置两个,以允许阻尼液双向流通。
[0008]可选地,所述杆部为阶梯轴,所述头部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杆部的小径部分。
[0009]可选地,所述缸体的外部同轴套设有外筒,所述外筒与所述缸体的间隙填充有阻尼液,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泵送系统设置在所述外筒的外壁。
[0010]可选地,所述外筒的对应于所述第二空间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外筒的端盖;所述第二空间的端部设置底座,所述底座和所述缸体内壁密封连接且支撑在所述端盖上,所述底座设置有节流孔以用于将位于所述底座两侧空间的流体连通。
[0011]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封闭所述第一空间的密封部,所述密封部轴向抵顶在所述缸
体上,且具有供所述杆部穿出的通孔,所述密封部分别与所述外筒的内壁以及所述杆部的外壁密封。
[0012]可选地,所述密封部包括:轴套,套设在所述杆部的外侧;密封座,通过所述轴套套设在所述杆部的外侧,所述密封座轴向抵顶在所述缸体的端部;以及油封,密封套设在所述杆部的外侧,所述油封轴向抵顶在所述密封座的端部。
[0013]可选地,所述气体为惰性气体。
[0014]可选地,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阻尼液从所述储液筒中排到所述第二空间的泵油阀和将所述阻尼液从所述第二空间吸入所述储液筒中的吸油阀。
[0015]可选地,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保压阀和与所述保压阀并联的安全阀,所述保压阀和所述安全阀并联后的阀组分别与所述泵油阀和所述吸油阀串联。
[0016]可选地,所述泵送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储液筒上方的进气阀和排气阀。
[0017]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减振器,包括上述的液压阻尼器和弹性复位件,所述弹性复位件的两端分别用于连接到所述液压阻尼器和车身。
[0018]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减振器和车身。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阻尼减振过程和升降过程共用同一个油缸,无需单独设置升降油腔,可减小液压阻尼器下端尺寸,利于阻尼器布置安装,且这种设置方式整体更加稳定,强度更高。
[0020]本公开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但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限制。在附图中:
[0022]图1是根据本公开一种实施方式提供的液压阻尼器的主视图;
[0023]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4]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0025]图4是图1示出的液压阻尼器控制车身下降时的主视图;
[0026]图5是图1示出的液压阻尼器控制车身上升时的主视图;
[0027]图6是图1示出的液压阻尼器的泵送系统的主视图。
[0028]附图标记说明
[0029]10
ꢀꢀꢀꢀꢀ
缸体
ꢀꢀꢀꢀꢀꢀꢀꢀꢀꢀꢀꢀ
11
ꢀꢀꢀꢀꢀ
底座
[0030]111
ꢀꢀꢀꢀ
节流孔
ꢀꢀꢀꢀꢀꢀꢀꢀꢀꢀ
21
ꢀꢀꢀꢀꢀ
第一活塞
[0031]22
ꢀꢀꢀꢀꢀ
第二活塞
ꢀꢀꢀꢀꢀꢀꢀꢀ
31
ꢀꢀꢀꢀꢀ
头部
[0032]311
ꢀꢀꢀꢀ
节流通道
ꢀꢀꢀꢀꢀꢀꢀꢀ
32
ꢀꢀꢀꢀꢀ
杆部
[0033]40
ꢀꢀꢀꢀꢀ
泵送系统
ꢀꢀꢀꢀꢀꢀꢀꢀ
41
ꢀꢀꢀꢀꢀ
储液筒
[0034]42
ꢀꢀꢀꢀꢀ
泵油阀
ꢀꢀꢀꢀꢀꢀꢀꢀꢀꢀ
43
ꢀꢀꢀꢀꢀ
吸油阀
[0035]44
ꢀꢀꢀꢀꢀ
保压阀
ꢀꢀꢀꢀꢀꢀꢀꢀꢀꢀ
45
ꢀꢀꢀꢀꢀ
安全阀
[0036]46
ꢀꢀꢀꢀꢀ
进气阀
ꢀꢀꢀꢀꢀꢀꢀꢀꢀꢀ
47
ꢀꢀꢀꢀꢀ
排气阀
[0037]50
ꢀꢀꢀꢀꢀ
外筒
ꢀꢀꢀꢀꢀꢀꢀꢀꢀꢀꢀꢀ
51
ꢀꢀꢀꢀꢀ
端盖
[0038]60
ꢀꢀꢀꢀꢀ
密封部
ꢀꢀꢀꢀꢀꢀꢀꢀꢀꢀ
61
ꢀꢀꢀꢀꢀ
轴套
[0039]62
ꢀꢀꢀꢀꢀ
密封座
ꢀꢀꢀꢀꢀꢀꢀꢀꢀꢀ
63
ꢀꢀꢀꢀꢀ
油封
[0040]71
ꢀꢀꢀꢀꢀ
第一密封圈
ꢀꢀꢀꢀꢀꢀ
72
ꢀꢀꢀꢀꢀ
第二密封圈
[0041]73
ꢀꢀꢀꢀꢀ
第三密封圈
ꢀꢀꢀꢀꢀꢀ
110
ꢀꢀꢀꢀ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10);活塞组,包括容纳在所述缸体(10)中且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活塞(21)和第二活塞(22),所述第一活塞(21)和所述第二活塞(22)之间填充有气体,所述活塞组将所述缸体(10)分隔为分别填充有阻尼液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活塞杆,包括容纳在所述第一空间中且外周面抵顶到所述缸体(10)的内壁的头部(31),和从所述第一空间穿出到所述缸体(10)的外部的杆部(32);以及泵送系统(40),包括设置在所述缸体(10)的外部的储液筒(41),所述储液筒(41)与所述第二空间流体连通,以使所述储液筒(41)从所述第二空间中吸取阻尼液,或将阻尼液排到所述第二空间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31)开设有节流通道(311),所述节流通道(311)用于将所述第一空间的位于所述头部(31)两侧的部分流体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节流通道(311)内设有单向阀,所述节流通道(311)的数量至少设置两个,以允许阻尼液双向流通。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杆部(32)为阶梯轴,所述头部(31)可拆卸地套设在所述杆部(32)的小径部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缸体(10)的外部同轴套设有外筒(50),所述外筒(50)与所述缸体(10)的间隙填充有阻尼液,所述间隙与所述第二空间连通,所述泵送系统(40)设置在所述外筒(50)的外壁。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50)的对应于所述第二空间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密封所述外筒(50)的端盖(51);所述第二空间的端部设置底座(11),所述底座(11)和所述缸体(10)内壁密封连接且支撑在所述端盖(51)上,所述底座(11)设置有节流孔(111)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安铭廖银生黄泰硕黄飞董慧军
申请(专利权)人: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