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50678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成型工艺包含以下步骤:在底片上刷涂处理剂,烘干后再刷涂胶水;将对应的模具先进行预热,随后对模具进行加热至7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鞋底加工
,具体为一种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市场上可以购得的鞋底材料种类繁多,花样各异,主要包括橡胶、PU(聚氨基甲酸酯,简称聚氨酯)、热塑性聚氨酯(TPU)等,每种鞋底材料都具有不同的优缺点,其中,PU鞋底具有密度低,弹性好,压缩比好,不容易变形,尺寸稳定性好等其他材料无法替代的优势,但是防滑性不好。橡胶鞋底的耐磨性佳、防滑、硬度和弯曲性好,防水,但是具有较重、透气性和吸湿性不好等缺点。一般情况下,市场对鞋底的要求通常是满足上述多个优点的组合,因此,组合鞋底,比如PU和橡胶或TPU组合鞋底成为较佳的解决方案之一,即采用橡胶或TPU制作外底,使用聚氨酯制作中底;
[0003]参考公开号为CN106393543A的中国申请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组合鞋底一体成型工艺,首先对底片进行清洗处理,在底片上依次刷涂处理剂和胶水,并加热使得胶水完全融化;然后将与底片对应的模具加热至60

80℃;再将底片放置在加热后的模具底模上,使底片和模具底模相吻合,并在底片上方放置TPU薄膜;将薄膜摆放平整后,扣紧手扣固定,通过抽真空使薄膜底面完全贴合底片;最后向模具腔内灌注已调好的聚氨酯发泡原液,通过发泡时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对底片与TPU薄膜进一步粘合,冷却,脱模后即得到成型鞋底。解决现有组合鞋底制作过程中温度过高而烧胶,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外底与聚氨酯分离的问题。然而对比文件中生产出的鞋底光滑度和美观性较差,且目前组合鞋底的生产过程一般是先做好外底和聚氨酯中底之后,再利用粘合剂将其粘合,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使聚氨酯产生热量,和底片粘合,若加热的温度过高则容易被烧胶,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外底和聚氨酯材料分离等问题,从而影响鞋底成型的粘合效果,只能通过人工修补,喷漆等二次加工来补救,耗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令生产成本增加,令生产交期拖延。过量使用胶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利用聚氨酯制作中底的过程是通过化学反应发泡而生成,因此很难解决产品中有气泡、缺料等瑕疵和留下来的发泡线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0004]然而对比文件中生产出的鞋底光滑度和美观性较差,且目前组合鞋底的生产过程一般是先做好外底和聚氨酯中底之后,再利用粘合剂将其粘合,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使聚氨酯产生热量,和底片粘合,若加热的温度过高则容易被烧胶,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外底和聚氨酯材料分离等问题,从而影响鞋底成型的粘合效果,只能通过人工修补,喷漆等二次加工来补救,耗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令生产成本增加,令生产交期拖延。过量使用胶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利用聚氨酯制作中底的过程是通过化学反应发泡而生成,因此很难解决产品中有气泡、缺料等瑕疵和留下来的发泡线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
的目前组合鞋底的生产过程一般是先做好外底和聚氨酯中底之后,再利用粘合剂将其粘合,在此过程中,需要通过加热使聚氨酯产生热量,和底片粘合,若加热的温度过高则容易被烧胶,温度过低容易导致外底和聚氨酯材料分离等问题,从而影响鞋底成型的粘合效果,只能通过人工修补,喷漆等二次加工来补救,耗费了更多的人力物力,令生产成本增加,令生产交期拖延。过量使用胶水,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另外,利用聚氨酯制作中底的过程是通过化学反应发泡而生成,因此很难解决产品中有气泡、缺料等瑕疵和留下来的发泡线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所述成型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0007]步骤S1:对底片进行清洗处理后,在底片上刷涂处理剂,烘干后再刷涂胶水,并加热使得胶水完全融化,所述底片为橡胶底或TPU底,同时所述处理剂由橡胶处理水或TPU处理水+2%橡胶处理剂B粉并搅拌至B粉完全融化而制成的;
[0008]步骤S2:将与底片对应的模具先进行预热,预热时温度为60℃,预热时间为3min,预热完成后对模具进行加热至75

85℃;
[0009]步骤S3:将步骤一处理后的底片放置在加热后的模具底模上,使底片和模具底模相吻合,并在底片上方放置TPU薄膜(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所述TPU薄膜的厚度为0.05

0.06mm;
[0010]步骤S4:将TPU薄膜摆放平整后,扣紧手扣固定,通过抽真空使薄膜底面完全贴合底片(1),以及模内仁周圈,抽真空时的真空度维持在0.2

0.3mbar范围内;
[0011]步骤S5:向模具腔内灌注已调好的第一中底的发泡原液,进行发泡定型,通过发泡时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对底片与TPU薄膜进一步粘合,冷却后制得第一中底;
[0012]步骤S6:更换上带有底片和第一中底的模具,并从模具侧面向模具腔内灌注已调好的第二中底的发泡原液,进行发泡定型,通过发泡时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对底模进一步粘合,冷却、脱模后制得复合鞋底内衬;
[0013]步骤S7:将TPU薄膜通过热贴合的方式覆盖到第一中底和第二中底外缘,将复合鞋底内衬完全包裹起来,最终制成复合鞋底。
[0014]进一步的,所述步骤一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15]A、利用清洁剂清洗底片;
[0016]B、把调好的处理剂均匀刷至底片上,在30

40℃条件下烘干;
[0017]C、把调好的胶水+1.5%固化剂搅拌均匀刷至烘干后的底片上,在45

55℃条件下再次烘干;
[0018]D、将调好的胶水+2%固化剂搅拌均匀刷至步骤C烘干后的底片上,然后加热至在45℃

70℃,使底片上的胶水完全融化。
[0019]进一步的,所述TPU薄膜由右边缘薄膜、中间薄膜和左边缘薄膜组合构成,且中间薄膜位于右边缘薄膜和左边缘薄膜的中部,并且中间薄膜的底面与底片的顶面之间贴合。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中底为轻质且具有弹性的密度为0.19克/立方厘米的PU(聚氨酯);所述第二中底为质量稳定的密度为0.27克/立方厘米的PU(聚氨酯)。
[0021]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处理水为丁酮与乙酸乙酯组合而成的混合溶液,所述TPU处理水由丁酮、甲苯、环已酮组成。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采用橡胶或TPU制作外底,使用聚氨酯制作中底,能够满足鞋底的质量西能要求,同时一体成型,能够保证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使用化学处理剂,更加环保;
[0023]1.通过模内一体成型,增加了产品的稳定性、根据鞋底不同部位的需求,提供了一种复合材料;
[0024]2.通过TPU薄膜对第一中底覆盖,提升复合鞋底表面的光滑度和美观性;
[0025]3.节省人力,减少使用化学处理剂,更加环保。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鞋底的一体成型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工艺包含以下步骤:步骤S1:对底片(1)进行清洗处理后,在底片(1)上刷涂处理剂,烘干后再刷涂胶水,并加热使得胶水完全融化,所述底片(1)为橡胶底或TPU底,同时所述处理剂由橡胶处理水或TPU处理水+2%橡胶处理剂B粉并搅拌至B粉完全融化而制成的;步骤S2:将与底片(1)对应的模具先进行预热,预热时温度为60℃,预热时间为3min,预热完成后对模具进行加热至75

85℃;步骤S3:将步骤一处理后的底片(1)放置在加热后的模具底模上,使底片(1)和模具底模相吻合,并在底片(1)上方放置TPU薄膜(热塑性聚氨酯薄膜),所述TPU薄膜的厚度为0.05

0.06mm;步骤S4:将TPU薄膜摆放平整后,扣紧手扣固定,通过抽真空使薄膜底面完全贴合底片(1),以及模内仁周圈,抽真空时的真空度维持在0.2

0.3mbar范围内;步骤S5:向模具腔内灌注已调好的第一中底(5)的发泡原液,进行发泡定型,通过发泡时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对底片(1)与TPU薄膜进一步粘合,冷却后制得第一中底(5);步骤S6:更换上带有底片(1)和第一中底(5)的模具,并从模具侧面向模具腔内灌注已调好的第二中底(6)的发泡原液,进行发泡定型,通过发泡时产生的热量和压力对底模进一步粘合,冷却、脱模后制得复合鞋底内衬;步骤S7:将TPU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进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芯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