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涉及菌种培育制作技术领域,包括物件主体,所述物件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固定脚,所述物件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环,所述保护环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下储液壳,所述下储液壳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上储液壳,所述上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料壳,所述导料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页,所述活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料板。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电机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的卡块和设置的插板能够在使用者打开电机后就能够对金耳菌进行高效的混合操作使用,满足了使用者能够进行高效混合操作的使用需求。了使用者能够进行高效混合操作的使用需求。了使用者能够进行高效混合操作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菌种培育制作
,具体涉及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金耳菌是耳包革科、耳包革属真菌。担子果大型,半球形至不定型块状,全体呈脑状至分裂为数个具深沟槽而粗厚的裂瓣,直径3
‑
12厘米,高2
‑
8厘米。子实层遍生外露表层,为一宽广疏松包含着担子的区域;原担子初椭圆形至卵形;成熟下担子球形、近球形,稀有梨形至具短柄状基部,长13
‑
25微米,宽11.5
‑
19.5皮米,在使用者对金耳菌进行使用时需要对其进行液体菌种制作。
[0003]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108990704A,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属于食用菌液体苞种
,公开的一种金耳液体蘸种的制作方法,是选取一个金耳子实体,再用麸皮、木屑、葡罃糖、破酸镁、琼脂制作斜面试稽培养基;然后将金耳组织接种到试管培养基得到斜面试管菌种;再将金耳液体菌种培养液灭菌处理后分装到抽滤瓶中,在将斜面试管母钟内的菌种划分为小块,然后将菌种块接种到抽滤瓶中;再将抽滤瓶放置于电磁摇床上培养,得到抽滤瓶液体原种;再将金耳液体芭种培养液进放入发酵罐中灭菌处理,再将抽滤瓶液体原种接种到发酵罐中;再往发酵罐中通入无菌空气培养,即得到金耳液体菌种。本专利技术得到的金耳菌液体菌种具有萌发快、活力高、污染率低的优点,在用于载培金耳时的,大大缩短制种时间。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0005]1、在使用者需要对金耳菌液体进行混合时其不够高效;
[0006]2、在使用者需要对金耳菌液体进行加工原液添加时其不够便捷;
[0007]3、在使用者需要对金耳菌液体进行其试剂添加混合时其不够便捷;
[0008]4、在使用者需要对金耳菌液体进行其配置后的装置的清洗时其不够高效。
技术实现思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11]第一方面,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该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者对金耳菌进行清洗准备;
[0012]步骤二、使用者对金耳菌进行液化调配混合;
[0013]步骤三、使用者对金耳菌液化混合后进行菌种培育。
[0014]1)使用者需要对金耳菌实体进行收集准备;
[0015]2)使用者将收集的金耳菌进行破碎处理;
[0016]3)使用者将破碎的金耳菌提取其中的液化液体。
[0017]1)使用者将金耳菌液体进行储液收纳放置;
[0018]2)使用者通过对金耳菌液体于其他试剂和添加剂进行混合搅拌;
[0019]3)使用者对金耳菌液体进行高效的调配混合。
[0020]1)使用者将调配后的金耳菌液体进行取出进行培养;
[0021]2)使用者在培养后就能够进行高效的菌种制作使用。
[0022]第二方面,一种金耳菌液体混合配置搅拌装置,包括物件主体,所述物件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固定脚,所述物件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环,所述保护环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下储液壳,所述下储液壳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上储液壳,所述上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料壳,所述导料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页,所述活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板,所述上盖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料板,所述上储液壳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下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母,所述上储液壳的一侧开设有活动开口,所述物件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保护壳,所述第一保护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第一保护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镂空开口,所述第一保护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块,所述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卡块,所述卡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镂空开口,所述下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插板,所述下储液壳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添料壳。
[0023]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机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以电机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002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其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高效的连接和支撑。
[0025]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壳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镂空开口,且第二镂空开口和保护块之间大小相互匹配。
[0026]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其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高效的活动和安装。
[0027]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块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镂空开口,且第一镂空开口和插板之间大小相互匹配。
[002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其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高效的活动。
[0029]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物件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固定脚,且防滑固定脚以物件主体的垂直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0030]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其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高效的防滑处理。
[0031]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活页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板,且上盖板通过活页和导料壳之间进行连接。
[003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方案中的其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高效的连接。
[0033]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34]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并通过设置的物件主体、防滑固定脚、保护环、连接环、添料壳、螺母、活页、分料板、上盖板、导料壳、上储液壳、下储液壳、插板、第一镂空开口、第二镂空开口、保护块、电机、支撑块、第一保护壳、卡块、活动开口和螺纹杆的相互配合和使用能够便于使用者对金耳菌进行高效的混合使用,通过设置的电机和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的卡块和设置的插板能够在使用者打开电机后就能够对金耳菌进行高效的混合操作使用,满足了使用者能够进行高效混合操作的使用需求;
[0035]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并通过设置的物件主体、防滑固定脚、保护环、连接环、添料壳、螺母、活页、分料板、上盖板、导料壳、上储液壳、下储液壳、插
板、第一镂空开口、第二镂空开口、保护块、电机、支撑块、第一保护壳、卡块、活动开口和螺纹杆的相互配合和使用能够便于使用者对金耳菌进行高效的添加使用,通过活页和活页的一侧固定连接的上盖板并在使用者将上盖板打开后就能够便于使用者进行高效的金耳菌液的添加,满足了使用者能够进行高效金耳菌的使用需求。
[0036]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并通过设置的物件主体、防滑固定脚、保护环、连接环、添料壳、螺母、活页、分料板、上盖板、导料壳、上储液壳、下储液壳、插板、第一镂空开口、第二镂空开口、保护块、电机、支撑块、第一保护壳、卡块、活动开口和螺纹杆的相互配合和使用能够便于使用者对金耳菌进行高效的添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使用者对金耳菌进行清洗准备;步骤二、使用者对金耳菌进行液化调配混合;步骤三、使用者对金耳菌液化混合后进行菌种培育。2.根据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还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者需要对金耳菌实体进行收集准备;2)使用者将收集的金耳菌进行破碎处理;3)使用者将破碎的金耳菌提取其中的液化液体。3.根据一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者将金耳菌液体进行储液收纳放置;2)使用者通过对金耳菌液体于其他试剂和添加剂进行混合搅拌;3)使用者对金耳菌液体进行高效的调配混合。4.根据一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三还包括以下步骤:1)使用者将调配后的金耳菌液体进行取出进行培养;2)使用者在培养后就能够进行高效的菌种制作使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金耳菌液体菌种的制作方法,现提出一种金耳菌液体混合配置搅拌装置,包括物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物件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固定脚(2),所述物件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环(4),所述连接环(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保护环(3),所述保护环(3)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下储液壳(12);所述下储液壳(12)的一侧活动连接有上储液壳(11),所述上储液壳(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导料壳(10),所述导料壳(1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活页(7),所述活页(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上盖板(9),所述上盖板(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分料板(8),所述上储液壳(11)的一侧活动连接有螺纹杆(22),所述下储液壳(1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螺母(6),所述上储液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有利,镡煜杰,袁晓霞,于连泽,
申请(专利权)人:成县连丰农产品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