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5006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了一种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的酸性氧化吸收塔、第一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气水分离器、换热器、RTO系统、第二碱性吸收塔、植物液雾化吸收塔。如此设置,废气进入RTO系统前,其中的卤素成分及酸碱废气尤其是含氯、含氮成分会被吸收,从而减少氯化氢、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的来源,降低气体的腐蚀性;还可降低气体湿度,提高RTO系统的燃烧效率;RTO系统排出气体中的酸性废气与VOCs也能被吸收、降解,从而实现真正的无二次污染达标排放。实现真正的无二次污染达标排放。实现真正的无二次污染达标排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工业废气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医药化工行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高浓度VOCs废气,针对高浓度VOCs废气,目前的主流处理工艺为CO、RCO、RTO、冷凝回收等,其中RTO工艺用得最多。但是在医药化工行业的废气中,高浓度VOCs废气通常成分复杂,并且因生产工艺原因成分及浓度波动较大,单一工艺无法完成治理。其中RTO处理工艺在实际应用中,存在以下不足:酸碱及含卤素废气无法处理,从而只经过RTO处理工艺处理过的废气进入到后端设备中,会引起后端设备的腐蚀;进入RTO炉内的废气不能含有大量水汽,因为含大量的水汽的废气会导致热损失,从而降低焚烧分解效率;RTO处理后的废气中不可避免地含有氮氧化物、硫氧化物、氯化氢,这些气体若直接排出,会导致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对进入RTO系统前的废气进行酸性氧化吸收、碱性中和吸收、水吸收、水雾去除的串联前处理,实现酸碱废气尤其是含氯、含氮成分的吸收处理,减少RTO产生氯化氢、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的来源,并能吸收可溶性有机废气,排出气体不含腐蚀性且湿度小,从而能降低RTO系统的热损失,提高燃烧效率;后续的碱性吸收塔与植物液雾化吸收塔可吸收、降解从RTO系统排出气体中的酸性废气与VOCs,实现真正的无二次污染达标排放。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包括依次串联的酸性氧化吸收塔、第一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气水分离器、换热器、RTO系统、第二碱性吸收塔、植物液雾化吸收塔,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第一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第二碱性吸收塔均包括第一塔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塔体一侧下方的进风口、设置于塔体上侧的出风口、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第一塔体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填料层、喷淋层以及除雾层,所述第一塔体下侧内设置为储料箱;所述第一塔体内的喷淋层通过管道与储料箱连接,且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的储料箱连通有装有酸性吸收液的第一储药装置以及装有氧化吸收液的第二储药装置,所述第一碱性吸收塔的储料箱连通有装有碱性吸收液的第三储药装置,所述第二碱性吸收塔的储料箱连通有装有碱性吸收液的第四储药装置;所述植物液雾化吸收塔包括第二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塔体内的雾化喷淋层,所述雾化喷淋层与装有植物液的第五储药装置连通。
[0006]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排液口通过排液管道与所述水吸收塔的储料箱连通。
[0007]所述雾化喷淋层通过管道、高压雾化泵与所述第五储药装置连通。
[0008]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第一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第二碱性吸收塔的除雾层均设
置为丝网除雾器。
[0009] 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排气口与换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风口与RTO 系统的进气口连通,从气水分离器排气口排出的气体经换热器的进风口进入换热器的壳程;冷却介质从所述换热器的冷却介质入口进入换热器的管程,并从换热器冷却介质出口排出。
[0010]所述第一储药装置通过第一加药计量泵与酸性氧化吸收塔的储料箱连接,所述第二储药装置通过第二加药计量泵与酸性氧化吸收塔的储料箱连接;所述第三储药装置通过第三加药计量泵与第一碱性吸收塔的储料箱连接;所述第四储药装置通过第四加药计量泵与第二碱性吸收塔的储料箱连接。
[0011]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第一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以及第二碱性吸收塔的喷淋层分别通过喷淋泵与各自的储料箱连接。
[0012]所述填料层的堆积高度为1.7

2.1米。
[0013]所述填料层的堆积高度可为1.8、1.85、1.9或2.0米。
[0014]所述植物液雾化吸收塔内设置有相互间隔的三层雾化喷淋层。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6] 1、本技术在RTO系统之前串联设置酸性氧化吸收塔、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气水分离器、换热器,对进入RTO系统前的废气进行酸性氧化吸收、碱性中和吸收、水吸收、水雾去除的串联前处理,从而不但可实现废气中卤素成分以及酸碱废气尤其是含氯、含氮成分的吸收处理,如此,可减少RTO产生氯化氢、氮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的来源,并能吸收可溶性有机废气,从而降低最后排出气体的腐蚀性;而且还可使得进入RTO系统的气体湿度小,从而降低RTO系统的热损失,进而提高RTO系统的燃烧效率;
[0017]2、本技术还在RTO系统之后串联有碱性吸收塔与植物液雾化吸收塔,从而可吸收、降解从RTO系统排出气体中的酸性废气与VOCs,实现真正的无二次污染达标排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处理系统的示意图。
实施方式
[0019]如图1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理系统,其包括依次串联的酸性氧化吸收塔1、第一碱性吸收塔2、水吸收塔3、气水分离器4、换热器5、RTO系统6、第二碱性吸收塔7、植物液雾化吸收塔8,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1、第一碱性吸收塔2、水吸收塔3、第二碱性吸收塔7均包括第一塔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塔体一侧下方的进风口、设置于塔体上侧的出风口、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第一塔体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填料层、喷淋层以及除雾层,所述第一塔体下侧内设置为储料箱;所述第一塔体内的喷淋层通过管道与储料箱连接,且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1的储料箱103连通有装有酸性吸收液的第一储药装置105以及装有氧化吸收液的第二储药装置106,所述第一碱性吸收塔2的储料箱203连通有装有碱性吸收液的第三储药装置205,所述第二碱性吸收塔7的储料箱703连通有装有碱性吸收液的第四储药装置705;所述植物液雾化吸收塔8包括第二塔体81、设置于所述第二塔体81内的雾化喷淋层805,所述雾化喷淋层805与装有植物液的第五储药装置
803。
[0020]较佳的,所述气水分离器4的排液口403通过排液管道404与所述水吸收塔3的储料箱303连通。如此设置,通过气水分离器4分离出来的水可通过排液管道进入水吸收塔3的储料箱303内,从而可物尽其用,而且还无需另外设置储存装置去装通过气水分离器4分离出来的水,进而节省成本。
[0021]所述雾化喷淋层805通过管道806、高压雾化泵804与装有植物液的第五储药装置803。高压雾化泵的压力可为3

7bar,通过高压雾化泵将第五储药装置803内的植物液转为水雾,再从雾化喷淋层805喷出。较佳的,所述雾化喷淋层805喷出的雾滴半径被设置为小于0.04mm。如此,可使得废气与植物提取液充分接触,进而提高处理效率。
[0022]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1、第一碱性吸收塔2、水吸收塔3、第二碱性吸收塔7的除雾层109.209.309.709均设置为丝网除雾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的酸性氧化吸收塔、第一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气水分离器、换热器、RTO系统、第二碱性吸收塔、植物液雾化吸收塔,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第一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第二碱性吸收塔均包括第一塔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塔体一侧下方的进风口、设置于塔体上侧的出风口、自下而上依次设置于第一塔体内并位于所述进风口与出风口之间的填料层、喷淋层以及除雾层,所述第一塔体下侧内设置为储料箱;所述第一塔体内的喷淋层通过管道与储料箱连接,且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的储料箱连通有装有酸性吸收液的第一储药装置以及装有氧化吸收液的第二储药装置,所述第一碱性吸收塔的储料箱连通有装有碱性吸收液的第三储药装置,所述第二碱性吸收塔的储料箱连通有装有碱性吸收液的第四储药装置;所述植物液雾化吸收塔包括第二塔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塔体内的雾化喷淋层,所述雾化喷淋层与装有植物液的第五储药装置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淋层通过管道、高压雾化泵与所述第五储药装置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排液口通过排液管道与所述水吸收塔的储料箱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医药化工行业含氯含氮有机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酸性氧化吸收塔、第一碱性吸收塔、水吸收塔、第二碱性吸收塔的除雾层均设置为丝网除雾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汝青冯求宝何芳周璐发王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瑞科曼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