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980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换热器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以用来解决背景技术当中提到的问题;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底端设置有两组支撑板;还包括四组安装组件,四组减震组件,四组减震组件分别通过四组安装组件安装在两组支撑板底端,四组减震组件均包括滑柱、套筒、第一弹簧和开合组件,滑柱顶端安装在安装组件底端,滑柱与套筒滑动套装,第一弹簧与滑柱滑动套装,第一弹簧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安装组件和套筒连接,套筒底端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开合组件安装在第一通气孔内。开合组件安装在第一通气孔内。开合组件安装在第一通气孔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器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众所周知,管式(又称管壳式、列管式)换热器是最典型的间壁式换热器,它在工业上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仍在所有换热器中占据主导地位。在管式换热器内进行换热的两种流体,一种在管内流动,其行程称为管程;一种在管外流动,其行程称为壳程。管束的壁面即为传热面。为提高管外流体给热系数,通常在壳体内安装一定数量的横向折流档板。折流挡板不仅可防止流体短路,增加流体速度,还迫使流体按规定路径多次错流通过管束,使湍动程度大为增加。常用的挡板有圆缺形和圆盘形两种,前者应用更为广泛。流体在管内每通过管束一次称为一个管程,每通过壳体一次称为一个壳程。为提高管内流体的速度,可在两端封头内设置适当隔板,将全部管子平均分隔成若干组。这样,流体可每次只通过部分管子而往返管束多次,称为多管程。同样,为提高管外流速,可在壳体内安装纵向档板使流体多次通过壳体空间,称多壳程。在管式换热器内,由于管内外流体温度不同,壳体和管束的温度也不同。管式气气换热器是将管式换热器内的流体全部更换为气体进行的热量传递的设备。利用气体流体进行的热量传递的好处是换热器内表面光滑、不易结垢并且容易清洗。在电站的发电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管式气气换热器。
[0003]现有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在使用时发现会产生震动,由于外界激振源引起的振动,如往复式机械(如往复式压缩机)的脉动气流引起的激振,或通过支撑构件或连接管道传来的振动,从而会对换热器产生一定的损害,降低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从而导致实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以用来解决
技术介绍
当中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底端设置有两组支撑板;还包括四组安装组件,四组减震组件,四组减震组件分别通过四组安装组件安装在两组支撑板底端;
[0006]四组减震组件均包括滑柱、套筒、第一弹簧和开合组件,滑柱顶端安装在安装组件底端,滑柱与套筒滑动套装,第一弹簧与滑柱滑动套装,第一弹簧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安装组件和套筒连接,套筒底端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开合组件安装在第一通气孔内。
[0007]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开合组件包括密封板、连接杆和滑板,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密封板与第一凹槽贴合,滑板与第一通气孔滑动连接,密封板与滑板通过连接杆连接,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两组滑槽,滑板上设置有两组滑块,两组滑块分别与两组滑槽滑动连接。
[0008]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四组安装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一固定板,滑柱顶端与第一连接板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一连接板连接,支撑板底端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凹槽卡装。
[0009]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还包括橡胶垫,橡胶垫安装在密封板上,橡胶垫与第一凹槽贴合。
[0010]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还包括垫板,垫板安装在套筒底端。
[0011]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还包括螺纹杆和螺母,第二凹槽上连通设置有第一插入孔和第三插入孔,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插入孔,螺纹杆依次滑动穿过第一插入孔、第二插入孔和第三插入孔与螺母螺纹连接。
[0012]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还包括弹簧垫圈,弹簧垫圈与螺纹杆套装。
[0013]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螺母上设置有防滑槽,防滑槽用于防滑。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当换热器本体产生震动时,通过支撑板压缩滑柱,同时压缩第一弹簧,通过滑柱向下压缩,从而压缩套筒内的空气,通过开合组件的关闭,套筒内的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排出,由于第二通气孔孔径比较小并且比第一通气孔小很多,所以通过第二通气孔的速率要小,从而通过滑柱压缩套筒内的空气以达到吸能减震的目的,当复位时,通过弹簧推动复位,此时开合组件打开,从而大量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进入,从而快速补充套筒内的空气,从而实现吸能减震的目的,从而对外界激振源引起的振动,如往复式机械(如往复式压缩机)的脉动气流引起的激振,或通过支撑构件或连接管道传来的振动,来进行减震工作,从而降低对换热器产生的损害,从而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强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滑板及其连接结构仰视图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A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B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附图中标记:1、换热器本体;2、支撑板;3、滑柱;4、套筒;5、第一弹簧;6、第二通气孔;7、密封板;8、连接杆;9、滑板;10、滑块;11、第一连接板;12、第一固定板;13、橡胶垫;14、垫板;15、螺纹杆;16、螺母;17、弹簧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21]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底端设置有两组支撑板2;还包括四组安装组件,四组减震组件,四组减震组件分别通过四组安装组件安装在两组支撑板2底端;
[0022]四组减震组件均包括滑柱3、套筒4、第一弹簧5和开合组件,滑柱3顶端安装在安装组件底端,滑柱3与套筒4滑动套装,第一弹簧5与滑柱3滑动套装,第一弹簧5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安装组件和套筒4连接,套筒4底端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6,开合组件安装在第一通气孔内;当换热器本体产生震动时,通过支撑板压缩滑柱,同时压缩第一弹簧,通过滑柱向下压缩,从而压缩套筒内的空气,通过开合组件的关闭,套筒内的空气通过第二通气孔排出,由于第二通气孔孔径比较小并且比第一通气孔小很多,所以通过第二通气孔的速率要小,从而通过滑柱压缩套筒内的空气以达到吸能减震的目的,当复位时,通过弹簧推动复位,此时开合组件打开,从而大量空气通过第一通气孔进入,从而快速补充套筒内的空气,从而实现吸能减震的目的,从而对外界激振源引起的振动,如往复式机械如往复式压缩机的脉动气流引起的激振,或通过支撑构件或连接管道传来的振动,来进行减震工作,从而降低对换热器产生的损害,从而提高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从而增强实用性。
[0023]本技术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开合组件包括密封板7、连接杆8和滑板9,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密封板7与第一凹槽贴合,滑板9与第一通气孔滑动连接,密封板7与滑板9通过连接杆8连接,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两组滑槽,滑板9上设置有两组滑块10,两组滑块10分别与两组滑槽滑动连接;当滑柱压缩套筒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底端设置有两组支撑板(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组安装组件,四组减震组件,四组减震组件分别通过四组安装组件安装在两组支撑板(2)底端;四组减震组件均包括滑柱(3)、套筒(4)、第一弹簧(5)和开合组件,滑柱(3)顶端安装在安装组件底端,滑柱(3)与套筒(4)滑动套装,第一弹簧(5)与滑柱(3)滑动套装,第一弹簧(5)顶端与底端分别与安装组件和套筒(4)连接,套筒(4)底端设置有第一通气孔和第二通气孔(6),开合组件安装在第一通气孔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开合组件包括密封板(7)、连接杆(8)和滑板(9),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第一凹槽,密封板(7)与第一凹槽贴合,滑板(9)与第一通气孔滑动连接,密封板(7)与滑板(9)通过连接杆(8)连接,第一通气孔上设置有两组滑槽,滑板(9)上设置有两组滑块(10),两组滑块(10)分别与两组滑槽滑动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电站管式气气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四组安装组件均包括第一连接板(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凡新
申请(专利权)人:沃斯坦热力技术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