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及人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978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及人防结构,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为方形竖井,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所述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分别具有位于相反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分别设有侧墙体。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分别设有侧墙体。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分别设有侧墙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及人防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人防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及人防结构。

技术介绍

[0002]人防地下室是人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外墙、缓冲墙、防爆门等部分组成,通常可以用作地下停车场车库等备用房,在战时可以用作人民防空临时掩体,例如作为战时防空指挥中心、通讯中心和密闭场所等;在平时还可以用作地下停车场等。
[0003]人防结构中进排风竖井要求平站结合实用,现有技术中人防地下室的竖井风口在竖井侧墙开设洞口,在洞口布置百叶,沿竖井顶板底一圈并随竖井平面形状布置竖井梁,然而竖井梁随竖井平面布置,层高有限制时,会压缩百叶洞口的面积,且与竖井梁连接的风井砖墙连接紧密,战时若垮塌可能会遮挡竖井洞口。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轨道交通区间隔断布置的人防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轨道交通区间隔断布置的人防结构在紧急情况时乘客通行效率低,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防进风竖井结构,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为方形竖井,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所述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分别具有位于相反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分别设有侧墙体。
[0006]优选地,在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中,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具有矩形竖井。
[0007]优选地,在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中,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具有伸出地面的上端,所述上端设有与外界连接的通风结构;
[0008]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侧墙体上分别开设有洞口,以形成所述通风结构。
[0009]优选地,在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中,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侧墙体上的洞口设有百叶窗。
[0010]优选地,在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中,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为战时竖井时,所述侧墙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1]优选地,在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中,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为平战时竖井时,所述侧墙体为砖墙体结构。
[0012]优选地,在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中,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为战时与平战合用
的竖井时,所述侧墙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0013]优选地,在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中,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下端安装有用于爬行的爬行梯,所述爬行梯设于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内侧壁,所述爬行梯沿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内侧壁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
[001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人防结构,所述人防结构包括上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所述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分别具有位于相反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分别设有侧墙体。
[0015]优选地,在所述人防结构中,所述人防结构还包括密闭通道,所述密闭通道与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邻接设置,所述密闭通道与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连通,且在连通处安装有防火门。
[0016]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17]本技术采用在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顶部设计交叉设置的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形成“X”形梁,如此,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交叉布置,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竖井方形平面需要在顶端设置一圈四根梁,本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节省材料,节省造价成本。
[0018]通过将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顶端设置一圈四根梁改成“X”形梁,如此可以根据竖井平面的变化,采用不同的斜搭梁,得到不同形状但同性质的结构设计方式。以矩形竖井为例,“X”形梁比“口”形梁更节约成本,节省造价。
[0019]进一步地,由于“X”形梁不占据侧墙体的洞口面积,可以预留出足够大的开洞面积,使得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表达方式更自由,如此可以尽可能增大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有效通风面积,在不增大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平面面积的情况下,进排风量达标。
[0020]进一步地,“X”形梁与侧墙体的拉结相对于“口”形梁与侧墙体的拉结明显减少,可以在保证砖墙结构与竖井框架在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情况下降低了影响竖井功能的风险,在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作为平时用井时降低了遇剧烈震动或撞击而垮塌的风险,避免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影响竖井风口的使用,而在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在垮塌时不会遮挡竖井洞口。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现有技术中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一截面示意图;
[0023]图2为本技术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图2的一截面示意图。
[0025]现有技术附图标记说明:
[0026]标号名称标号名称
1

竖井梁
ꢀꢀ
[0027]本技术附图标记说明:
[0028]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人防进风竖井结构2第二斜搭梁1第一斜搭梁3侧墙体
[0029]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3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0032]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顶、底”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部件本身在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
[0033]人防结构中进排风竖井要求平站结合实用,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中人防地下室的竖井风口在竖井侧墙开设洞口,在洞口布置百叶,沿竖井顶板底一圈并随竖井平面形状布置竖井梁1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为方形竖井,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的顶端安装有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所述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交叉设置,所述第一斜搭梁和第二斜搭梁分别具有位于相反两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分别设有侧墙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具有矩形竖井。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具有伸出地面的上端,所述上端设有与外界连接的通风结构;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的侧墙体上分别开设有洞口,以形成所述通风结构。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防进风竖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斜搭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之间、所述第一斜搭梁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晓曦范方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天地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