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68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湿地池体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承托层和第一承托层,第二承托层与湿地池体的底面之间为排水层,第二承托层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二布水系统和集水层,集水层位于第一承托层下方,第一承托层上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二填料层、第一填料层和第一布水系统,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集水层与第二布水系统连通,排水管与排水层连通,排水管上设置排水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湿地分为上下两级,可分别为不同微生物提供合适生长环境,强化微生物去污能力;溶解氧来源为挺水植物,无需消耗电能曝气,为绿色能源;可随原污水碳氮比的波动灵活调节上层进水阀和下层进水阀。阀。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


[0001]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

技术介绍

[0002]在城市污水处理的现有技术中,如AAO、SBR、氧化沟等都存在一定限制,如都对碳氮比(C/N)等有一定要求、微生物世代时间的不同导致对污泥龄要求不同等,伴随于此的通常会是更高的成本与更大的人力消耗。这些缺陷使城市污水脱氮效率已经越来越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城市污水处理技术需要在强化脱氮方面做出一定改进。
[0003]因此,寻求一种新的高效、绿色、节能、环保的脱氮工艺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由于对氨氮和有机物去除效率高、具有很高的稳定性与抗冲击负荷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但传统的垂直潜流人工湿地主要依靠水生植物和填料吸附作用去除污染物,微生物去除污染物占比较小,需要经常性对填料进行更换以满足去污需求,日常运维要求高,成本高,所以对传统潜流人工湿地进行优化是势在必行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
[0005]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
[0006]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包括湿地池体,湿地池体内自下至上设置有第二承托层和第一承托层,第二承托层与湿地池体的底面之间为排水层,第二承托层和第一承托层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四填料层、第三填料层、第二布水系统和集水层;第一承托层上设置有第二填料层,第二填料层上设置有第一填料层,第一填料层上设置有第一布水系统,第一填料层上种植有挺水植物,集水层的出水部与第二布水系统连通,排水管与排水层连通,排水管上设置排水阀。
[0007]如上所述集水层内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的顶面呈斗状,集水池的斗底作为出水部与第二布水系统连通。
[0008]如上所述第一布水系统包括上层进水干管和上层布水支管,上层进水干管和上层布水支管布设在第一填料层上,多根上层布水支管沿上层进水干管依次排布,且各个上层布水支管与上层进水干管垂直,上层布水支管上设置有布水孔,上层进水干管一端延伸出湿地池体外且设置有上层进水阀。
[0009]如上所述第二布水系统包括下层进水干管和下层布水支管,下层进水干管和下层布水支管布设在第三填料层上,多根下层布水支管沿下层进水干管依次排布,且各个下层布水支管与下层进水干管垂直,下层布水支管上设置有布水孔,下层进水干管一端延伸出湿地池体外且设置有下层进水阀,下层进水干管)中部与集水池的斗底连通。
[0010]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本技术将湿地分为上下两级,可分别为不同微生物提供合适生长环境,强化微生物去污能力;
[0012]本技术溶解氧来源为挺水植物,无需消耗电能曝气,为绿色能源;
[0013]本技术将原污水分两级进入湿地,可充分利用原污水中碳源,提高脱氮效率;
[0014]本技术可随原污水碳氮比的波动灵活调节上层进水阀和下层进水阀,使污水全部(或部分)进入第一布水系统,从而保证本技术的稳定高效脱氮。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1

第一布水系统;101

上层进水阀;102

上层进水干管;103

上层布水支管;
[0017]2‑
第二布水系统;201

下层进水阀;202

下层进水干管;203

下层布水支管;
[0018]3‑
湿地系统;301

挺水植物;302

第一填料层;303

第二填料层;304

第一承托层;305

集水层;306

第三填料层;307

第四填料层;308

第二承托层;
[0019]4‑
排水系统;401

排水阀;402

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实施示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1]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参看图1,包括第一布水系统1、第二布水系统2、湿地系统3和排水系统4。
[0022]湿地系统3包括湿地池体、挺水植物301、第一填料层302、第二填料层303、第一承托层304、集水层305、第三填料层306、第四填料层307和第二承托层308。
[0023]湿地池体内自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二承托层308和第一承托层304,第二承托层308与湿地池体的底面之间为排水层,第二承托层308和第一承托层304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四填料层307、第三填料层306、第二布水系统2和集水层305,第一承托层304上设置有第二填料层303,第二填料层303上设置有第一填料层302,第一填料层302上设置有第一布水系统1,第一填料层302上种植有挺水植物301。挺水植物301选取耐受性强,输氧能力高的再力花或芦苇。本实施例中挺水植物301为再力花。
[0024]本实施例中第一填料层302厚度为0.3m,材质为陶粒,粒径范围为25

35mm;第二填料层303厚度为0.3m,材质为砾石,粒径范围为35

45mm;第三填料层306厚度为0.3m,材料为陶粒,粒径范围为25

35mm;第四填料层307厚度为0.3m,材质为砾石,粒径范围为35

45mm。
[0025]集水层305内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的顶面呈斗状,集水池的斗底作为出水部与第二布水系统2连通。集水池由渗透系数小于10
‑7cm/s黏性土堆积而成。
[0026]第一布水系统1包括上层进水阀101、上层进水干管102和上层布水支管103。上层进水干管102和上层布水支管103布设在第一填料层302上,多根上层布水支管103沿上层进水干管102依次排布,且各个上层布水支管103与上层进水干管102垂直,上层布水支管103上设置有布水孔,上层进水干管102一端延伸出湿地池体外,且设置有上层进水阀101。
[0027]第二布水系统2包括下层进水阀201、下层进水干管202和下层布水支管203。下层进水干管202和下层布水支管203布设在第三填料层306上,多根下层布水支管203沿下层进水干管202依次排布,且各个下层布水支管203与下层进水干管202垂直,下层布水支管203
上设置有布水孔,下层进水干管202一端延伸出湿地池体外,且设置有下层进水阀201。下层进水干管202中部与集水池的斗底连通。
[0028]排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包括湿地池体,其特征在于,湿地池体内自下至上设置有第二承托层(308)和第一承托层(304),第二承托层(308)与湿地池体的底面之间为排水层,第二承托层(308)和第一承托层(304)之间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第四填料层(307)、第三填料层(306)、第二布水系统(2)和集水层(305);第一承托层(304)上设置有第二填料层(303),第二填料层(303)上设置有第一填料层(302),第一填料层(302)上设置有第一布水系统(1),第一填料层(302)上种植有挺水植物(301),集水层(305)的出水部与第二布水系统(2)连通,排水管(402)与排水层连通,排水管(402)上设置排水阀(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305)内设置有集水池,集水池的顶面呈斗状,集水池的斗底作为出水部与第二布水系统(2)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两级进水潜流湿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布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啸李巍杨威韩娟娟郑晨肖磊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中科水生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