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卫生陶瓷生产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蹲便器成型模具,包括凸扇和凹扇,凸扇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凸模芯、脚踏平面和第一合模面,凹扇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与凸模芯相对应的凹模以及与第一合模面对应的第二合模面,第一合模面上设置有定位柱,第二合模面上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凸模芯的下表面为存污区,存污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存污区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面,导流面与脚踏平面通过连接面连接;连接面和导流面形成类L型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流面与连接面之间为类L型结构,保证模具能顺便拉开,实现了单套模具生产一个完整的蹲便器,而无需再进行粘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难度,且节省了生产占地空间。且节省了生产占地空间。且节省了生产占地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蹲便器成型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卫生陶瓷生产模具
,具体为一种蹲便器成型模具。
技术介绍
[0002]蹲便器因其成本低,占用空间小,使用方便等优点。尤其在使用时不和人体皮肤直接接触,避免了病菌的交叉感染。介于上述优点,蹲便器在各类公共场所及部分家庭中广泛使用。
[0003]传统蹲便器在圈下部为C型结构,出水面和出水孔隐藏在C型结构的下部,有卫生死角不易清洁,且若用一个模具生产的话模具不能直接拉开,需要分为两部分,用两套模型分别生产蹲便器的一部分,然后将两个部分的泥坯用特制的泥浆粘接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蹲便器,传统蹲便器的上述生产过程不仅占地面积大,需要更多的生产线,且增加了人工粘接的操作难度,粘接痕迹较明显,生产出的蹲便器整体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蹲便器成型模具,通过将导流面与连接面之间的连接关系设计为类L型结构,保证模具能顺便拉开,实现了单套模具生产一个完整的蹲便器。
[0005]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蹲便器成型模具,包括凸扇和凹扇,凸扇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凸模芯、脚踏平面和第一合模面,凹扇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与凸模芯相对应的凹模以及与第一合模面对应的第二合模面,第一合模面上设置有定位柱,第二合模面上设有与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
[0007]凸模芯的下表面为存污区,存污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存污区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面,导流面与脚踏平面通过连接面连接;
[0008]连接面和导流面形成类L型结构。
[0009]进一步的,凸扇和凹扇之间还设置有圈板,凹扇的一端部设有沉槽,圈板可拆卸固定在沉槽内,圈板的上端面与第二合模面齐平,圈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凹槽,凸扇上设有与凹槽匹配的凸台,凹槽的两侧设有定位孔,凸扇上与圈板对应的面上设有与定位孔匹配的定位柱。
[0010]进一步的,凸扇和凹扇合模后形成蹲便器泥坯的成型空间,圈板上设有上浆管,凹扇上设有打风孔,上浆管和打风孔均与成型空间相通。
[0011]进一步的,凸模芯上还设有一个橛子,橛子位于存污区长度方向的其中一侧,橛子上具有便于脱模的斜度。
[0012]进一步的,导流面的一端部设有与凸模芯匹配的活块,活块上设有第一吸铁石,凸模芯上设有与第一吸铁石吸附固定的第二吸铁石。
[0013]进一步的,活块与凸模芯相对的一面具有便于脱模的斜度。
[0014]进一步的,定位柱为锥形定位柱,定位孔为锥形定位孔。
[0015]进一步的,脚踏平面上设置有防滑纹。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7](1)本技术的蹲便器成型模具的导流面与连接面之间为类L型结构,且导流面具有一定的斜度,保证模具能顺便拉开,实现了单套模具生产一个完整的蹲便器,而无需再进行粘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难度,且节省了生产占地空间。
[0018](2)本技术的蹲便器成型模具内的活块通过该吸铁石固定在凸扇上,可保证活块不会因为泥浆流动而移位,且无需在凸扇上进行打孔,可以作为高压模型结构,且活块形状可根据蹲便器的外观要求更改,使同一凸扇和凹扇模具可以生产出不同形状的蹲便器。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0]图1为本技术蹲便器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图(一);
[0021]图2为本技术蹲便器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图(二)
[0022]其中:1
‑
凸扇,11
‑
凸模芯,111
‑
存污区,112
‑
导流面,113
‑
连接面,114
‑
橛子,12
‑
脚踏平面,13
‑
第一合模面,14
‑
定位柱,2
‑
凹扇,21
‑
凹模,22
‑
第二合模面,23
‑
定位孔,24
‑
沉槽,3
‑
上浆管,4
‑
打风孔,5
‑
圈板,6
‑
活块,7
‑
蹲便器泥坯。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4]下面结合附图1至附图2以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论述本技术。
[0025]如图1
‑
2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蹲便器成型模具,包括凸扇1和凹扇2,凸扇1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凸模芯11、脚踏平面12和第一合模面13,凹扇2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与凸模芯11相对应的凹模21以及与第一合模面13对应的第二合模面22,第一合模面13上设置有定位柱14,第二合模面22上设有与定位柱14对应的定位孔23;凸模芯11的下表面为存污区111,存污区11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存污区111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面112,导流面112与脚踏平面12通过连接面113连接;连接面113和导流面112形成类L型结构。
[0026]使用该模具时,通过第一合模面13上的定位柱14和第二合模面22上的定位孔23将凸扇1和凹扇2合模成蹲便器模具;蹲便器模具上设有上浆管3和打风孔4,泥浆通过上浆管3注入到模具中,一段时间后等模具内的蹲便器泥坯7成型后,将空腔内多余的泥浆放出,同时通过打风孔4向泥坯内注入压缩空气,防止泥坯塌缩变形,泥浆完全放出后持续注入压缩空气,增加蹲便器泥坯的硬度;一段时间后,将模具开模,形成一个完整的泥坯。与传统蹲便器生产过程不同的是,传统蹲便器在圈下部为C型结构,模型不能直接拉开,需要分两部分,
用两套模型分别生产后进行粘接形成一个完整的蹲便器;而本技术通过将连接面113和导流面112设置成类L型结构,模型可直接拉开,实现了单套模型即可生产一个蹲便器,且无需进行粘接的过程。
[0027]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凸扇1和凹扇2之间还设置有圈板5,凹扇2的一端部设有沉槽24,圈板5可拆卸固定在沉槽24内,圈板5的上端面与第二合模面22齐平,圈板5的上端面上设有凹槽,凸扇1上设有与凹槽匹配的凸台,凹槽的两侧设有定位孔23,凸扇1上与圈板5对应的面上设有与定位孔23匹配的定位柱14。
[0028]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凸扇1和凹扇2合模后形成蹲便器泥坯的成型空间,圈板5上设有上浆管3,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蹲便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凸扇和凹扇,所述凸扇由内至外依次包括凸模芯、脚踏平面和第一合模面,所述凹扇由内至外依次包括与所述凸模芯相对应的凹模以及与所述第一合模面对应的第二合模面,所述第一合模面上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第二合模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凸模芯的下表面为存污区,所述存污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沿所述存污区长度方向延伸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与所述脚踏平面通过连接面连接;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导流面形成类L型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蹲便器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扇和凹扇之间还设置有圈板,所述凹扇的一端部设有沉槽,所述圈板可拆卸固定在所述沉槽内,所述圈板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二合模面齐平,所述圈板的上端面上设有凹槽,所述凸扇上设有与所述凹槽匹配的凸台,所述凹槽的两侧设有定位孔,所述凸扇上与所述圈板对应的面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孔匹配的定位柱。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鑫蕊,于俊江,张永明,王彦庆,王涛,宋子春,夏玉顺,刘金玉,孙立争,
申请(专利权)人: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