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发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包括若干个发热构件,所述发热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发热板、与发热板数量相同的电加热膜,各个电加热膜分别与各个发热板一一相对应设置且设置于发热板上,位于同一发热构件中的各个发热板之间一体冲压成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能够大大地减少整体所需焊接次数,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制造效率、便于快速生产制造,而且能够大大地提升整体密封性能、整体密封性更能得到保证。整体密封性更能得到保证。整体密封性更能得到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发热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技术介绍
:
[0002]为了提高加热效率,市面上出现了立体发热装置,相较于传统的发热装置,立体发热装置能够更大面积地与待加热液体进行相接触并对能对待加热液体实现环绕式立体加热,如图1所示,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包括六块平板2、分别设置于六块平板2上的六个电加热膜12,各个相邻的两块平板2之间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相连接,六块平板2相围形成六面体结构,将待加热液体通过该六面体结构,六块平板2上的各个电加热膜12分别对加热液体进行加热,以实现高效加热。
[0003]然而现有的传统立体发热装置均是通过一块块单独的平板相焊接而成,需要进行多次焊接,不仅生产制造效率低下,而且整体密封性能较难得到保证,亟需一种便于快速生产、密封性好的立体发热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立体发热装置,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制造效率、便于快速生产制造,而且能够大大地提升整体密封性能、整体密封性更能得到保证;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立体发热装置的制造工艺,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制造效率、便于快速生产制造立体发热装置,而且能够大大地提升立体发热装置的整体密封性能、整体密封性更能得到保证。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包括若干个发热构件,所述发热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发热板、与发热板数量相同的电加热膜,各个电加热膜分别与各个发热板一一相对应设置且设置于发热板上,位于同一发热构件中的各个发热板之间一体冲压成型。
[000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位于同一发热构件上的各个相邻的两个发热板之间分别设有预折槽。
[000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预折槽包括相对称设置的第一槽部、第二槽部,第一槽部与第二槽部相贴合。
[000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位于同一发热构件中的各个电加热膜之间相互并联。
[00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电加热膜为厚膜电路加热膜。
[00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发热构件还包括两个结合部,两个结合部分别设置于发热构件的两端,发热构件的其中一个结合部与位于同一发热构件上的另一个结合部或与位于不同发热构件上的其中一个结合部相焊接。
[00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结合部与电加热膜之间设有温度缓冲部,温度
缓冲部的宽度为3
‑
7mm。
[0013]一种立体发热装置的制造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14]S1、按照所需形状、大小进行基板加工;
[0015]S2、对基板进行刨槽并形成预折槽,通过预折槽将基板划分为至少两个发热板;
[0016]S3、分别对各个发热板印刷电加热膜;
[0017]S4、将基板沿着预折槽进行折叠成型,得到发热构件;
[0018]S5、将各个发热构件的其中一个结合部与位于同一发热构件上的另一个结合部或与位于不同发热构件上的其中一个结合部相连接,得到立体发热装置。
[001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0020]S31、分别对各个发热板进行绝缘介质印刷,然后进行第一烧结工序,分别在各个发热板上形成绝缘介质层;
[0021]S32、分别在各个绝缘介质层上进行厚膜电阻印刷,然后进行第二烧结工序,分别在各个绝缘介质层上形成厚膜电阻层;
[0022]S33、分别在各个厚膜电阻层上进行电极印刷,然后进行第三烧结工序;
[0023]S34、分别在各个厚膜电阻层上进行电路包封层印刷,然后进行第四烧结工序。
[0024]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一种立体发热装置的制造工艺还包括以下步骤:
[0025]S6、基板清洗;
[0026]S7、立体发热装置测试;
[0027]其中,步骤S6位于步骤S3前,步骤S7位于步骤S5后。
[0028]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包括若干个发热构件,所述发热构件包括至少两个发热板、与发热板数量相同的电加热膜,各个电加热膜分别与各个发热板一一相对应设置且设置于发热板上,位于同一发热构件中的各个发热板之间一体冲压成型;
[0029]相较于现有的传统立体发热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通过若干个发热构件焊接而成,各个发热构件中的各个发热板之间一体冲压成型,能够大大地减少整体所需焊接次数,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生产制造效率、便于快速生产制造,而且能够大大地提升整体密封性能、整体密封性更能得到保证。
附图说明:
[0030]图1为现有的传统立体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立体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中的发热构件的平铺展开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立体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发热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中的发热构件的平铺展开图。
[0036]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立体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发热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中的发热构件的平铺展开图。
[0039]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的立体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中的发热构件的平铺展开图。
[0041]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的立体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1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中的发热构件的平铺展开图。
[0043]图1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的立体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1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的发热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中的发热构件的平铺展开图。
[0046]图1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中的立体发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7中的发热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8中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的制造工艺流程图。
[0049]附图标记说明:发热构件1、基板11、发热板111、电加热膜12、预折槽13、第一槽部131、第二槽部132、结合部14、温度缓冲部15、平板2。
具体实施方式:
[0050]实施例1,如图2
‑
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包括若干个发热构件1,所述发热构件1包括至少两个发热板111、与发热板111数量相同的电加热膜12,各个电加热膜12分别与各个发热板111一一相对应设置且设置于发热板111上,位于同一发热构件1中的各个发热板111之间一体冲压成型;本实施例中的立体发热装置为六面体结构,包括一个发热构件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个发热构件(1),所述发热构件(1)包括至少两个发热板(111)、与发热板(111)数量相同的电加热膜(12),各个电加热膜(12)分别与各个发热板(111)一一相对应设置且设置于发热板(111)上,位于同一发热构件(1)中的各个发热板(111)之间一体冲压成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同一发热构件(1)上的各个相邻的两个发热板(111)之间分别设有预折槽(1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折槽(13)包括相对称设置的第一槽部(131)、第二槽部(132),第一槽部(131)与第二槽部(132)相贴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于同一发热构件(1)中的各个电加热膜(12)之间相互并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膜(12)为厚膜电路加热膜。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构件(1)还包括两个结合部(14),两个结合部(14)分别设置于发热构件(1)的两端,发热构件(1)的其中一个结合部(14)与位于同一发热构件(1)上的另一个结合部(14)或与位于不同发热构件(1)上的其中一个结合部(14)相焊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体发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部(14)与电加热膜(12)之间设有温度缓冲部(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雄,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卓美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