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面状加热器、座垫、取暖器具以及融雪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74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9
便携式面状加热器(1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便携式面状加热器、座垫、取暖器具以及融雪片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器,尤其涉及将碳片等作为发热体的便携式面状加热器。

技术介绍

[0002]以往,已知有具备发热效果高的碳片的面状加热器。碳片的辐射性能高,容易使片整体均匀地发热,因此能够用于融雪、地暖等。作为碳片的结构,例如,可以由含有活性炭粉末的树脂片构成(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也以通过混纱技术将碳纤维片化(参照专利文献2)。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34285号公报
[0006]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0

18265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由于碳片的电阻值是依据纵横比的,因此在房屋的地暖、屋顶、道路上的融雪等中使用的情况下,根据其使用环境所要求的发热量、在使用场所准备的电源等,来确定片形状、尺寸。因此,在使用场所、电源设备等不确定的环境下即使直接应用以往的面状加热器,也有可能无法充分发挥作为加热器的功能。
[0009]因此,谋求一种能够应对各种使用目的、使用环境的面状加热器。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0011]本技术的加热器能够应用于各种使用环境,例如,构成为融雪片、带加热器功能的座垫、加热垫等能够搬运的面状加热器。另外,能够在折叠状态将便携式面状加热器收纳于收纳袋的(一套)取暖器具作为灾害避难所用的取暖器具或者在野营等使用的野营用取暖器具来提供。
[0012]本技术的便携式面状加热器具备:分别通过通电而发热的多个碳片;电极,与多个发热片的长边方向端部连接;以及盖片,覆盖多个发热片。而且,多个碳片在多个碳片的短边方向上排列,便携式面状加热器构成为能够在相邻的碳片之间弯折或折叠。在此,“碳片”表示以厚度薄的片状含有碳作为发热体的发热片,可以形成为合成树脂片、纸、布状。盖片从其单面或两面整体地覆盖多个碳片。
[0013]盖片例如具有柔软性、挠性,可以由能够弯折、折叠的绝缘性片或比片薄的绝缘性膜等构成。例如,盖片可以由覆盖多个发热片的两面的软质的合成树脂片或合成树脂膜构成,另外,也可以由覆盖多个发热片的单面的弹性的合成树脂片或合成树脂膜构成。对于多个碳片整体可以在单面设置1个隔热件,或者,也可以设置与多个碳片分别接触的多个隔热件。
[0014]多个发热片能够构成为经由电极串联连接,依次流过电流。或者,也可以构成为分
别进行电源供给,即分别流过电流。根据所使用的电源的结构,能够适当地采用电连接、电源供给的方法。例如,可以构成为多个碳片相互隔开给定间隔排列并并联地电连接。例如,只要构成为多个碳片各自在长边方向两端部与板状或箔状电极连接,在相邻的碳片之间相对的板状电极经由柔性的导线连接即可。或者,也可以构成为能够将多个碳片间的电连接选择性地设定为并联及串联中的任一个。
[0015]作为本技术的一个方式的将上述便携式面状加热器设置为融雪片的方法以设置于多个碳片的单面侧的隔热件朝向与积聚的雪相反的外侧的方式,将盖片在相邻的碳片之间弯折,并放置于积聚的雪上。
[0016]技术效果
[0017]根据本技术,能够提供适应使用目的、使用环境的便携式面状加热器。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面状加热器的概略性俯视图。
[0019]图2是表示面状加热器的层叠结构的图。
[0020]图3是概略地表示面状加热器的电路结构的图。
[0021]图4是将面状加热器配置为融雪片的图。
[0022]图5是表示具备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面状加热器的座垫的内部结构的图。
[0023]图6是概略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面状加热器的电路结构的图。
[0024]图7是第三实施方式的便携式面状加热器的概略的剖视图。
[0025]图8是概略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便携式面状加热器的电路结构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0027]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式面状加热器的概略性俯视图。
[0028]便携式面状加热器10是能够搬运自如地在任意的场所设置以及拆卸的加热器,在此构成为融雪片。便携式面状加热器10具备碳片20A、20B,碳片20A、20B被盖片30包覆。
[0029]碳片20A、20B在此构成为矩形状(例如800mm
×
400mm),沿着短边方向排成一列。碳片20A、20B的尺寸、纵横比相同。成为面板外装的盖片30具有覆盖2张碳片20A、20B的尺寸。碳片20A、20B以及盖片 30具有挠性、柔软性,便携式面状加热器10如防水布那样软质且柔软,能够弯折、折叠。此外,也可以排列3张以上的碳片,另外,也可以将盖片30构成为正方形状。
[0030]图2是表示便携式面状加热器的层叠结构的图。
[0031]绝缘性的盖片30由覆盖碳片20A、20B的一个面的合成树脂膜30A 和覆盖相反侧的面的合成树脂膜30B构成,将碳片20A、20B整体一并夹入而覆盖。
[0032]合成树脂膜30A、30B例如由氯乙烯等软质的合成树脂构成,通过涂覆加工等层叠。在碳片20A、20B与合成树脂膜30B之间,设置有片状且具有挠性的隔热件40。以下,将便携式面状加热器10的设置有隔热件40 侧的面设为下表面10D,将相反侧的面设为上表面10U。
[0033]碳片20A、20B是能够弯折、折叠的具有挠性、柔软性的片,在此,由碳和纸片(CJP)构成。碳和纸片是使用和纸的混纱技术在和纸中将碳短切纤维、即碳纤维纤细地截断而成
的材料在长边方向上对齐而均匀地分散而成的,具有能够在给定的范围内调整面积电阻(每单位面积的电阻) 的高导电性(低电阻)的性能。例如,在沿着相互垂直的2个方向的一个方向的片端部配置电极的情况和在沿着另一个方向的片端部配置电极的情况下,能够具有面积电阻的差异。
[0034]当电流流过碳片20A、20B时,产生焦耳热,碳片20A、20B的温度上升。而且,与温度上升相应地产生辐射热(远红外线)。碳和纸片(CJP) 的远红外线效率、即向辐射热的转换效率非常高,即使对于隔着空间的对象物,热传递效率也高,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发挥热效果。
[0035]图3是概略地表示便携式面状加热器的电路结构的图。
[0036]便携式面状加热器10通过电源60(例如AC100V)被供给电源。在碳片20A、20B的沿着长边方向的端部,连接有电极50A、50B、50C,电极50A、50C经由电缆与电源60连接。电极50A、50B、50C在此由板状或者箔状的电极构成。另外,碳片20A、20B的长边方向的面积电阻彼此相等。发热量例如能够设为350W。
[0037]电极50A、50C分别与碳片20A、20B的一个长边方向端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便携式面状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碳片,分别通过通电而发热;盖片,覆盖所述多个碳片;以及板状或箔状电极,所述多个碳片在所述多个碳片的短边方向上排列,并在长边方向两端部与所述板状或箔状电极连接,所述多个碳片经由所述板状或箔状电极电连接,所述多个碳片通过沿所述多个碳片的长边方向流过电流而发热,所述便携式面状加热器能够在相邻的碳片之间弯折或折叠。2.一种便携式面状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碳片,分别通过通电而发热;盖片,覆盖所述多个碳片;以及多个板状电极,所述多个碳片在所述多个碳片的短边方向上排列,并在长边方向两端部与所述多个板状电极分别连接,所述多个碳片相互空开给定间隔而排列,在相邻的碳片之间,相对的板状电极经由柔性的导线连接,所述多个碳片经由所述多个板状电极及所述柔性的导线电连接,所述多个碳片通过沿所述多个碳片的长边方向流过电流而发热。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便携式面状加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马伸行中野浩之
申请(专利权)人:多吉库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