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中间包冲击板专用吊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530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中间包冲击板专用吊具,包括倒U形吊板,其一竖直部分的上部设有第一液压缸、另一竖直部分的外侧上部设有倒L形支板,第一液压缸活塞杆朝向倒L形支板且其端部开设有卡孔、其对应的吊板的另一竖直部分上开设有通孔,倒L形支板的水平部分上设有第二液压缸,第一液压缸活塞杆可穿过通孔并抵接在倒L形支板的竖直部分上,第二液压缸活塞杆可穿过卡孔,吊板两竖直部分的下部均设有第三液压缸、底端均嵌设有第四液压缸,两第三液压缸活塞杆相对并固连有夹板,第四液压缸活塞杆朝下固连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输出轴朝下固连有托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一次性吊装转运多个同规格冲击板,并能对冲击板进行有效夹持和承托,更加实用。更加实用。更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中间包冲击板专用吊具


[0001]本技术属于吊运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中间包冲击板专用吊具。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中间包的钢水冲击区通常安装有冲击板,可避免高温钢水直接冲击中间包包底,能有效延长中间包内衬材料的使用寿命。常见的冲击板通常为带有吊环的方形结构,使得在对冲击板进行吊装转运时,现有常规操作多先通过行车、电动葫芦等设备上的吊钩勾挂住吊环,然后直接起吊转运。但这种操作方式因受限于吊钩的尺寸,使得一次只能吊起一个或少数几个冲击板,无法一次性吊装起多个同规格的冲击板,在所需吊装转运的冲击板数量较多时,就需要往复多次作业,存在耗时长的问题。同时,这样的操作方式使得冲击板在被吊起后无法被有效限位固定,冲击板处于晃动状态,在吊运过程中存在脱钩掉落的风险,作业安全性不高,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中间包冲击板专用吊具,可一次性吊装转运多个同规格冲击板,并能对冲击板进行有效夹持和承托,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中间包冲击板专用吊具,包括呈倒U形的吊板,所述吊板的水平部分的顶部中心设有吊耳,所述吊板的一竖直部分的上部水平贯穿设有第一液压缸、另一竖直部分的外侧上部设有倒L形支板,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倒L形支板且其端部竖向开设有卡孔、其对应的吊板的另一竖直部分上水平开设有通孔,所述倒L形支板的水平部分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可穿过通孔并抵接在倒L形支板的竖直部分上,此时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可穿过卡孔至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下方,所述吊板的两竖直部分的下部上均水平贯穿设有第三液压缸,两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吊板的两竖直部分的底端均嵌设有第四液压缸,所述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的输出轴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托板,初始状态下,两托板相背设置,使用状态下,两托板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一端之间留有间隙。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与通孔相适配。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卡孔相适配。
[0007]优选的,两所述夹板相对的一侧上均设有橡胶垫。
[0008]优选的,所述托板为泡沫铝板。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时,吊耳可通过钢丝绳或环链等与行车、电动葫芦等起重设备连接,以配合进行吊装转运,起吊操作具体为:先将吊板的两竖直部分置于多个并排放置好的同规格冲击板的两侧,并使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对准冲击板上的吊环。然后,运行第一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使其活塞杆先后穿过多个冲击板上的吊环,直至其活塞杆穿过通孔并抵接在倒L形支板的竖直部分上,
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吊装起冲击板。接着,运行第二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直至其活塞杆穿过卡孔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下方,以此可对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进行有效卡接限位,避免吊装运输过程中因误操作等原因而使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收缩退回,进而失去对冲击板的吊装的问题,更能保证作业安全性。之后,吊起吊板,带动吊装好的冲击板先上移一定高度,使冲击板脱离地面。接着,运行两第三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直至两夹板抵压在多个冲击板形成的整体的两侧上,以此来实现对冲击板的有效夹持限位固定,避免冲击板晃动。然后,先运行第四液压缸,使其活塞杆伸长,带动托板下降,使托板低于冲击板的底端。接着,运行步进电机,带动托板转动180度,即可将托板转至冲击板下方。之后,再次运行第四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带动托板上移直至托板抵触到冲击板的底端,便可通过托板对冲击板进行有效承托;
[0010]接着,继续吊起吊板,便可通过行车等起重设备在一次作业中配合实现对多个同规格冲击板的吊运,减少整体所需吊运次数,使得整体效率更高,可有效缩短整个吊运工序所耗时间,且在吊运过程中,通过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对冲击板的吊装、两夹板对冲击板的稳固夹持以及两托板对冲击板的承托的相互配合,可大大提高吊运质量,能有效避免冲击板的晃动以及脱钩掉落的风险,作业安全性更高。吊运到位后,在将冲击板下放到合适高度时,可先通过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使托板离开冲击板,解除对冲击板的承托,再通过步进电机将托板再次转动180度至另一侧,然后再次通过第四液压缸的活塞杆的收缩将托板上移回原位,以不影响后续冲击板的下放到位。接着,继续下放吊板,直至将冲击板放置到位后,再运行第二液压缸,使其活塞杆收缩退回,解除对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的限位。然后,再运行第一液压缸和第三液压缸,使两者的活塞杆收缩,解除对冲击板的吊装和夹持即可。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初始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使用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3是冲击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标号:1为吊板,2为吊耳,3为第一液压缸,4为倒L形支板,5为卡孔,6为通孔,7为第二液压缸,8为第三液压缸,9为夹板,10为第四液压缸,11为步进电机,12为托板,13为橡胶垫,14为冲击板,15为吊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6]如图1至3所示,一种新型中间包冲击板专用吊具,包括呈倒U形的吊板1,吊板1的水平部分的顶部中心设有吊耳2,使得在使用时,吊耳2可通过现有常规的钢丝绳或环链等与常规行车、电动葫芦等起重设备连接,以配合进行吊装转运;
[0017]吊板1的一竖直部分的上部水平贯穿设有第一液压缸3、另一竖直部分的外侧上部设有倒L形支板4,第一液压缸3的活塞杆朝向倒L形支板4且其端部竖向开设有卡孔5、其对应的吊板1的另一竖直部分上水平开设有通孔6。倒L形支板4的水平部分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二液压缸7,第一液压缸3的活塞杆可穿过通孔6并抵接在倒L形支板4的竖直部分上,此时第
二液压缸7的活塞杆可穿过卡孔5至第一液压缸3的活塞杆的下方。吊板1的两竖直部分的下部上均水平贯穿设有第三液压缸8,两第三液压缸8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夹板9。吊板1的两竖直部分的底端均嵌设有第四液压缸10,第四液压缸10的活塞杆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步进电机11,步进电机11的输出轴朝下并固定连接有托板12,初始状态下,两托板12相背设置,使用状态下,两托板12相对设置且相对的一端之间留有间隙;
[0018]使用时,吊耳2可通过钢丝绳或环链等与行车、电动葫芦等起重设备连接,以配合进行吊装转运,起吊操作具体为:先将吊板1的两竖直部分置于多个并排放置好的同规格冲击板14的两侧,并使第一液压缸3的活塞杆对准冲击板14上的吊环15。然后,运行第一液压缸3,使其活塞杆伸长,即可使其活塞杆先后穿过多个冲击板14上的吊环15,直至其活塞杆穿过通孔6并抵接在倒L形支板4的竖直部分上,从而能够通过第一液压缸3的活塞杆吊装起冲击板14。接着,运行第二液压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中间包冲击板专用吊具,包括呈倒U形的吊板,所述吊板的水平部分的顶部中心设有吊耳,其特征在于,所述吊板的一竖直部分的上部水平贯穿设有第一液压缸、另一竖直部分的外侧上部设有倒L形支板,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朝向倒L形支板且其端部竖向开设有卡孔、其对应的吊板的另一竖直部分上水平开设有通孔,所述倒L形支板的水平部分上竖向贯穿设有第二液压缸,所述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可穿过通孔并抵接在倒L形支板的竖直部分上,此时第二液压缸的活塞杆可穿过卡孔至第一液压缸的活塞杆的下方,所述吊板的两竖直部分的下部上均水平贯穿设有第三液压缸,两第三液压缸的活塞杆相对设置并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吊板的两竖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昌崔廷祥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鑫宇新高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