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包用铝镁刚玉质浇注料的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804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包用铝镁刚玉质浇注料的混合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混合筒,混合筒下部的左右两外侧壁均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与支撑底座之间通过液压缸相连,混合筒顶部设有倒锥形进料斗,进料斗下方的混合筒内设有锥形散料罩,混合筒外底部设有设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输出轴朝上伸入混合筒并固连有第一搅拌轴,第一搅拌轴上设有若干第一搅拌桨且其顶端左右两侧均设有倒L形支撑杆,支撑杆竖直部分上设有与混合筒抵接的刮刀、水平部分上设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输出轴朝下固连有第二搅拌轴,第二搅拌轴上均布有若干第二搅拌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在进料时有效分散物料,又能在混合时实现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搅拌并及时刮除筒壁上的物料,更加实用。更加实用。更加实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包用铝镁刚玉质浇注料的混合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浇注料混合
,具体涉及一种钢包用铝镁刚玉质浇注料的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钢包即钢水包,用于炼钢厂、铸造厂等,主要在平炉、电炉或转炉前承接钢水、进行浇注作业,其内衬多采用铝镁等刚玉质耐火浇注料浇注而成。铝镁刚玉质耐火浇注料是以铝镁刚玉为骨料和粉料外加一些结合剂,在一定混合设备中混合所制备而成的耐火浇注料,所用混合设备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相应浇注料的质量。公告号为CN217188981U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焚烧炉浇注料混合的混合装置,虽然该装置通过设置分散组件解决了进料时物料局部浓度过高的问题,以此有效缩短后续混合时所需时间,但该装置所用的搅拌部件的结构较为简单,仅通过单个搅拌轴上的径向搅拌叶片进行搅拌混合,整体的效率和质量仍旧较低,满足不了实际所需,且物料会粘附在壳体内壁上形成垢层,影响装置的后续使用效果,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包用铝镁刚玉质浇注料的混合装置,既可在进料时有效分散物料,又能在混合时实现更加高效高质量的搅拌并及时刮除筒壁上的物料,以解决上述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钢包用铝镁刚玉质浇注料的混合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混合筒,所述混合筒下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对应的支撑底座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上并与对应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的顶部中心连通有倒锥形进料斗、底部一侧连通有带有排料阀的排料管,所述进料斗下方的混合筒内通过若干连杆固定架设有锥形散料罩,所述散料罩的顶底两端均敞口且其顶端直径小于进料斗的底端直径,所述混合筒的外底部中心固设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朝上伸入混合筒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上呈上下间隔均布有若干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若干径向设置并呈圆周间隔均布的搅拌主杆,每个搅拌主杆的上下两侧上均竖向设有若干搅拌支杆,所述第一搅拌轴顶端的左右两侧上均设有倒L形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竖直部分的外侧上竖向设有刮刀,所述刮刀与混合筒内侧壁抵接,所述支撑杆竖直部分与第一搅拌桨之间的支撑杆水平部分上固定架设有第二电机箱,所述第二电机箱内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朝下贯穿支撑杆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轴,所述第二搅拌轴上呈上下间隔均布有若干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二搅拌桨包括若干呈圆周间隔均布的方形搅拌框,所述搅拌框的上下两边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搅拌杆、左右两边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横向搅拌杆。
[0005]优选的,所述散料罩的内壁上设有振动器。
[0006]优选的,所述液压缸远离混合筒的一侧的支撑底座上竖向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靠近混合筒的一侧上竖向开设有导轨,所述支撑板远离混合筒的一侧上设有与导轨相适配的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设在对应的导轨上。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和导向板均由泡沫铝制成。
[0008]优选的,所述支撑底座的左右两端均通过紧固件固定。
[000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时,先通过进料斗进料,具体为:将物料经进料斗送入混合筒中,然后在散料罩的作用下,进入混合筒的物料一部分可直接通过散料罩的上端口进入散料罩内并落在混合筒的中心区域内,另一部分物料则先落在散料罩的外侧壁上,再在呈锥形的散料罩作用下被分散落向混合筒边部区域内,以此可有效解决进料时物料局部浓度过高的问题,进而更有利于后续混合作业,能一定程度上缩短后续混合时所需时间,更加实用;
[0010]进料完成后,启动液压缸、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液压缸的活塞杆的往复伸缩可带动整个混合筒上下来回移动,从而使得混合筒内的物料可不断上下翻涌混合。同时,第一电机的运行,可带动第一搅拌轴及其上的第一搅拌桨、支撑杆以及支撑杆上的带有第二搅拌桨的第二搅拌轴同步转动,第二电机的运行,又可带动对应的第二搅拌轴及其上的第二搅拌桨自转,在第一搅拌桨与第二搅拌桨的同步公转以及第二搅拌桨的自转的相互配合,加上混合筒的上下移动运动,即可实现对物料更加全面且高效高质量的混合处理,尤其是由多个具有搅拌支杆的搅拌主杆所组成的第一搅拌桨和由多个具有竖向搅拌杆和横向搅拌杆的搅拌框所组成的第二搅拌桨的搅拌作用更强,搅拌效果更好,与原有单个搅拌轴上的径向搅拌叶片相比,更能大大提高搅拌混合的效率和质量,满足实际所需。此外,支撑杆上的刮刀可随第一搅拌轴同步转动,从而可在混合过程中及时将粘附在混合筒内侧壁上的物料刮除,避免形成垢层,不影响混合筒的使用效果,更能保证混合质量。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技术第一搅拌轴、支杆和第二搅拌轴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标号:1为支撑底座,2为混合筒,3为支撑板,4为液压缸,5为进料斗,6为排料阀,7为排料管,8为连杆,9为散料罩,10为第一电机箱,11为第一电机,12为第一搅拌轴,13为第一搅拌桨,1301为搅拌主杆,1302为搅拌支杆,14为支撑杆,15为刮刀,16为第二电机箱,17为第二电机,18为第二搅拌轴,19为第二搅拌桨,1901为搅拌框,1902为竖向搅拌杆,1903为横向搅拌杆,20为振动器,21为导向板,22为导轨,23为滑块,24为紧固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15]如图1和2所示,一种钢包用铝镁刚玉质浇注料的混合装置,包括支撑底座1和混合筒2,混合筒2下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设有支撑板3,支撑板3对应的支撑底座1上设有液压缸4,液压缸4的活塞杆朝上并与对应的支撑板3固定连接。混合筒2的顶部中心连通有倒锥形进料斗5、底部一侧连通有带有排料阀6的排料管7。进料斗5下方的混合筒2内通过若干连杆8固定架设有锥形散料罩9,散料罩9的顶底两端均敞口且其顶端直径小于进料斗5的底端
直径。混合筒2的外底部中心固设有第一电机箱10,第一电机箱10内设有第一电机11,第一电机11的输出轴朝上伸入混合筒2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12。第一搅拌轴12上呈上下间隔均布有若干第一搅拌桨13,第一搅拌桨13包括若干径向设置并呈圆周间隔均布的搅拌主杆1301,每个搅拌主杆1301的上下两侧上均竖向设有若干搅拌支杆1302。第一搅拌轴12顶端的左右两侧上均设有倒L形支撑杆14,支撑杆14竖直部分的外侧上竖向设有刮刀15,刮刀15与混合筒2的内侧壁抵接。支撑杆14竖直部分与第一搅拌桨13之间的支撑杆14水平部分上固定架设有第二电机箱16,第二电机箱16内设有第二电机17,第二电机17的输出轴朝下贯穿支撑杆14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轴18。第二搅拌轴18上呈上下间隔均布有若干第二搅拌桨19,第二搅拌桨19包括若干呈圆周间隔均布的方形搅拌框1901,搅拌框1901的上下两边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竖向搅拌杆1902、左右两边之间固定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包用铝镁刚玉质浇注料的混合装置,包括支撑底座和混合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筒下部的左右两外侧壁上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对应的支撑底座上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活塞杆朝上并与对应的支撑板固定连接,所述混合筒的顶部中心连通有倒锥形进料斗、底部一侧连通有带有排料阀的排料管,所述进料斗下方的混合筒内通过若干连杆固定架设有锥形散料罩,所述散料罩的顶底两端均敞口且其顶端直径小于进料斗的底端直径,所述混合筒的外底部中心固设有第一电机箱,所述第一电机箱内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朝上伸入混合筒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轴,所述第一搅拌轴上呈上下间隔均布有若干第一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若干径向设置并呈圆周间隔均布的搅拌主杆,每个搅拌主杆的上下两侧上均竖向设有若干搅拌支杆,所述第一搅拌轴顶端的左右两侧上均设有倒L形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竖直部分的外侧上竖向设有刮刀,所述刮刀与混合筒内侧壁抵接,所述支撑杆竖直部分与第一搅拌桨之间的支撑杆水平部分上固定架设有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敏宋淑芳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鑫宇新高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