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9501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包括扁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前侧上内凹地设置有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内侧壁往所述主体的前侧表面延伸成弧形内壁,且所述主体于所述收集槽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内凹地设置有横向的刮取槽,所述刮取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集槽并连通。这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的设计合理、操作简单、成本低、样品收集快捷准确,有助提高样本回收率。助提高样本回收率。助提高样本回收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

技术介绍

[0002]鼻炎是一种多因素、高度异质性的上呼吸道疾病,包括由炎症和/或鼻粘膜功能障碍引起的各种鼻部疾病。外部环境如过敏原、细菌、病毒、空气污染等刺激鼻上皮细胞或天然免疫细胞引发的免疫反应是鼻炎发病的启动点;同时环境暴露可通过表观修饰调控上皮细胞内的基因表达,从而改变免疫表型。
[0003]鼻上皮细胞是抵御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其原代体外模型为研究鼻粘膜免疫反应和局部微环境提供了新视角,并且支持鼻部炎性疾病生物标记物的鉴定。鼻上皮细胞是暴露于吸入性抗原如COVID-19、流感病毒等的首个位置,另外它也作为支气管上皮细胞的替代物在很多下呼吸道疾病中广泛应用,因此具有潜在的诊断价值,也可以预测对临床治疗的反应。
[0004]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是常用的研究鼻粘膜样本采集方式,与采集血液样本相比,鼻上皮细胞样本的采集有安全、可重复取材、无不良反应、操作方便等优点,目前,一般使用鼻刷子采集鼻粘膜上皮细胞,鼻刷子通过毛刷与相关组织进行摩擦接触来采集样本的装置,得到的鼻粘膜上皮细胞主要应用于医疗和基因检测等领域;目前主流的鼻刷子刮取到的鼻粘膜上皮细胞数量不理想,成活率不高,进而影响到下游检测或实验;其次,使用者需要使用鼻刷子反复在鼻腔内摩擦,摩擦的力度不好把控,用力过大,可能导致鼻腔粘膜下小血管受损出血,用力太小,又无法到达采集细胞数量的要求;而且,在用鼻刷子采集时无法对鼻上皮细胞进行初步定量,即患者之间采集量的变异系数通常不稳定,采集量相差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对人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方便、准确、安全、定量的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
[0006]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包括扁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前侧上内凹地设置有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内侧壁往所述主体的前侧表面延伸成弧形内壁,且所述主体于所述收集槽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内凹地设置有横向的刮取槽,所述刮取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集槽并连通。
[0007]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刮取槽沿所述主体的轴向等距排列地分布有数个。
[0008]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刮取槽从所述主体的一侧斜向上地往所述收集槽延伸。
[0009]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刮取槽的内侧壁与所述主体的前侧表面之间,和所述刮取槽的内侧壁与所述弧形内壁之间,均设置有平滑过渡的圆角。
[0010]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收集槽的内底面低于所述刮取槽的内底面。
[0011]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的外周设置有平滑的圆弧形边缘,且所述主体的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均为圆弧形。
[0012]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主体为TPU一体成型。
[001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使用此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将其伸入到鼻腔中鼻粘膜的任意位置,将主体的前侧与鼻粘膜贴近并带动主体沿轴向移动进行刮取操作,鼻粘膜上皮细胞被刮取槽的上下内侧壁刮入,并随着主体的移动不断积累并进入到收集槽中,直至主体移出鼻道后,便能从收集槽中轻松地进行取样,特别是收集槽的延伸长度使其能够具有较多的空间从而容纳更多的细胞,而且弧形内壁能够在刮取时避免损伤鼻粘膜,而且操作简单、快捷,使用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本技术中采用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18]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机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19]参考图1和2,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包括扁条状的主体1,所述主体1的前侧上内凹地设置有沿所述主体1的轴向延伸的收集槽2,所述收集槽2的内侧壁往所述主体1的前侧表面延伸成弧形内壁11,且所述主体1于所述收集槽2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内凹地设置有横向的刮取槽3,所述刮取槽3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集槽2并连通,使用此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将其伸入到鼻腔中鼻粘膜的任意位置,将主体1的前侧与鼻粘膜贴近并带动主体1沿轴向移动进行刮取操作,鼻粘膜上皮细胞被刮取槽3的上下内侧壁刮入,并随着主体1的移动不断积累并进入到收集槽2中,直至主体1移出鼻道后,便能从收集槽2中轻松地进行取样,特别是收集槽2的延伸长度使其能够具有较多的空间从而容纳更多的细胞,而且弧形内壁11能够在刮取时避免损伤鼻粘膜,而且操作简单、快捷,使用非常方便,并且每个使用者使用采集器可通过收集槽2获取满载等量的采样,因此便能够相互比较,另外主体1的下端通过常规设置的杆体便能方便使用时握持进行采样。
[0020]参考图1和2,示例性的,所述收集槽2两侧的所述刮取槽3沿所述主体1的轴向等距排列地分布有数个,因此在刮取鼻粘膜细胞时每次操作都能同时利用多个刮取槽3进行摩
擦收集,从而大大增加单次操作时收集细胞的数量,有效提升效率,从而有效减少实际应用时对被采集者的不适。
[0021]参考图1和2,示例性的,所述刮取槽3从所述主体1的一侧斜向上地往所述收集槽2延伸,利用刮取操作时主体1从上往下的移动,因此刮取槽3的上侧内侧壁刮取细胞同时更好地导向细胞斜向上地送入到收集槽2之中,既避免所采集细胞积聚在刮取槽3中,又方便细胞尽可能转移到收集槽2中便于后续检测之用。
[0022]参考图1和2,示例性的,所述刮取槽3的内侧壁与所述主体1的前侧表面之间,和所述刮取槽3的内侧壁与所述弧形内壁11之间,均设置有平滑过渡的圆角31,进一步避免刮取槽3的内侧壁与主体1前侧表面之间因为角位对鼻粘膜造成损伤。
[0023]参考图1和2,示例性的,所述收集槽2的内底面低于所述刮取槽3的内底面,从而方便细胞在刮取槽3中更好地转移到收集槽2中聚集并防止回流。
[0024]参考图1和2,示例性的,所述主体1的外周设置有平滑的圆弧形边缘,且所述主体1的前侧表面和后侧表面均为圆弧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扁条状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前侧上内凹地设置有沿所述主体的轴向延伸的收集槽,所述收集槽的内侧壁往所述主体的前侧表面延伸成弧形内壁,且所述主体于所述收集槽的左右两侧还分别内凹地设置有横向的刮取槽,所述刮取槽的一端延伸至所述收集槽并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取槽沿所述主体的轴向等距排列地分布有数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鼻粘膜上皮细胞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取槽从所述主体的一侧斜向上地往所述收集槽延伸。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卫平侯艺琳韦屹李正埼卢通闫妍赖诗敏孙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