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吸声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内置共振腔体的复合吸声装置。
技术介绍
噪声控制工程中应用的吸声材料和吸声结构种类很多,按其吸声原理大致可分为 多孔性吸声材料和共振吸声材料。例如纤维材料和灰泥材料等都属于多孔性吸声材料,而 薄板共振吸声结构、薄膜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都属于共振吸声材料。马大猷于 1975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关于"微穿孔板吸声结构的理论与设计"以及于2000年在 《声学学报》发表的关于"微缝吸声体理论"的文章,将共振吸声结构的应用扩展了更广阔的 领域。 尽管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吸声结构以及双层微穿孔板吸声结构较多孔 性吸声材料在吸声特性、流阻、抗潮湿、耐腐蚀、卫生清洁等方面具有许多优越特点,但是仍 无法满足一些噪声控制的实际需要,特别是在吸声空间受到严格限制的场合下,要控制低 频噪声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对于一般共振吸声结构,要增强其低频声吸收,就必须大 幅增加空腔深度,而这在实际工程中往往是无法做到的。 申请目前检索了 G10K,重点检索了 G10K 11/172,找出对比文献中国专利 ZL00100641. X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置共振腔体的复合吸声装置,该装置包括一穿有若干第一孔洞的穿孔板、背板和侧板,所述的穿孔板、背板和侧板组成封闭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封闭空腔内,放置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共振腔体;所述的共振腔体上分布有至少一个或一个以上第二孔洞,其中,至少有一个第二孔洞与封闭空腔连通;所述的共振腔体的体积V=10mm↑[3]~1×10↑[10]mm↑[3],腔壁厚度为0.05mm~10mm;其上的第二孔洞的孔径d′=0.05~100mm,穿孔率σ′为0.01%~3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倩,吕亚东,杨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