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台湾金线莲的方法,它包括植物体的选择及无菌处理、丛生芽诱导培养和大规模培养三个环节,其技术的关键在于导培养和大规模培养两个阶段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培养基,诱导培养基为:H培养基+蔗糖10~50g/L+α-萘乙酸0.1~3.0mg/L+6-苄氨基嘌呤0.1~5.0mg/L,pH值为5.0~7.0;大规模培养基为:B5培养基+蔗糖20~40g/L+琼脂6~8g/L+活性炭2.0~3.0g/L+α-萘乙酸1.0~2.0mg/L+6-苄氨基嘌呤2.0~3.0mg/L,pH值为5.5~6.5。该方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产量高,品质好,不污染环境,可以实现批量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具体是一种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台湾金线莲的方法。
技术介绍
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皿s Hayata)是一种濒危珍稀的药用植物。 药用全草,素有"药王"之称,是我国传统的珍贵药材。其性平味甘,具有清热凉血、祛风利 湿的功效,主治咯血、支气管炎、肾炎、膀胱炎、糖尿病、血尿、风湿性关节炎、小儿急惊风、毒 蛇咬伤等。2005版中国药典尚未对金线莲进行收载。 台湾金线莲是一种前景可喜的中药免疫增强剂,并具有抗肿瘤、降血糖、抗氧化、 抗诱变等作用,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 自然条件下台湾金线莲种子难以萌发(萌发率低于5% )。台湾金线莲植株矮小, 根系不发达,再生能力差。台湾金线莲由种子到开花需要3 4年,常需与某些真菌共生才 能萌发,很难有实生苗栽培。而传统的分株扦插等无性繁殖方式的成活率低、生长速度慢、 繁殖率低,加之近年来人们对野生台湾金线莲资源的掠夺式采挖,其生境被严重破坏,致使 野生台湾金线莲濒临灭绝。 目前,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对野生台湾金线莲的初步研究,包括化学成分,药理活 性,人工种植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成果不多。而台湾金线莲的培养主要集中在组织诱导、基 本培养条件筛选和理化因子的考查等方面。还没有找到一个切实有效地培养技术用以解决 台湾金线莲诱导和增殖中存在的疑点和难点,从而影响了台湾金线莲的深入研究和应用。 天然台湾金线莲已作为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受到保护,严禁采摘。为此研究台湾金 线莲的人工培养技术,实现产业化显得十分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繁殖速度快,总黄酮含量高 的。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它包括 如下步骤 a、植物体的选择及无菌处理 选择6 8月份生长的的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墜Hayata)野生 植物,除去根和叶进行清洗和无菌处理,将茎段剪成O. 5 1. 5cm带茎节的台湾金线莲小段 组织; b、丛生芽诱导培养 将经过无菌处理后的台湾金线莲小段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组织诱导培养丛 生芽,培养周期10 60天,培养温度10 35t:,光照时间0 24小时/天,光照强度0 100 ii mol/m2 *s ;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H培养基+蔗糖10 50g/L+ a -萘乙酸0. 1 3. Omg/L+6-节氨基嘌呤0. 1 5. 0mg/L, pH值为5. 0 7. 0 ; c、大规模培养 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在大规模培养基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培养周期10 60天,培 养温度10 35",光照时间0 24小时/天,光照强度0 100 ii mol/m2 *s ;所述的大 规模培养基为B5培养基+蔗糖10 50g/L+琼脂4 10g/L+活性炭0. 1 5. Og/L+ a -萘 乙酸0. 1 3. Omg/L+6-节氨基嘌呤0. 1 5. Omg/L, pH值为5. 0 7. 0。 作为本专利技术更优化的技术方案,对培养基的 配方比例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所述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培养周期20 50天,培养温度20 3(TC,光照时间8 16小时/天,光照强度50 100 ii mol/m2 s ;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H培养基+蔗糖 20 40g/L+ a -萘乙酸1. 0 2. Omg/L+6-节氨基嘌呤2. 0 3. Omg/L, pH值为5. 5 6. 5 ; 所述的大规模培养培养周期20 50天,培养温度20 3(TC,光照时间8 16小时/天,光照强度50 100 ii mol/m2 s ;所述的大规模培养基为B5培养基+蔗糖 20 40g/L+琼脂6 8g/L+活性炭2. 0 3. Og/L+ a -萘乙酸1. 0 2. Omg/L+6-节氨基 嘌呤2. 0 3. Omg/L, pH值为5. 5 6. 5。 植物体的的无菌处理是本专利技术的重要技术环节,无菌处理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将选取的台湾金线莲植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除去根和叶,再用蒸馏水冲洗,置 超净工作台内; b)将除去了根和叶的茎段植物体用70 80%的酒精浸泡20 40秒进行表面灭 菌,再用无菌水清洗干净; c)将经过酒精灭菌的茎段植物体用0. 3 0. 8%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3 6分 钟,用无菌水冲洗4 5次,再用滤纸吸干无菌水; d)无菌条件下将氯酸钠消毒的茎段剪成0. 5 1. 5cm带茎节的小段。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方法易操作,生产成本低,不污染环境,可以实现批量生产。选用配方合理的诱导培养基,诱导出的丛生芽比例达到98%以上,通过两段培养的方式再生植株产量大幅度提高,和野生台湾金线莲比较总黄酮含量提高5倍以上。通过本专利技术方法生产台湾金线莲,不变性,产量大,成本低,周期短,极具市场竞争力。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它包括如下步骤 a、植物体的选择及无菌处理 a)选择7月份生长的的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皿s Hayata)野生植 物,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除去根和叶,再用蒸馏水冲洗,置超净工作台内;b)将除去了根和叶 的茎段植物体用75%的酒精浸泡30秒进行表面灭菌,再用无菌水清洗干净;c)将经过酒精 灭菌的茎段植物体用0. 5%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5次,再用滤纸吸 干无菌水;d)无菌条件下将氯酸钠消毒的茎段剪成lcm左右带茎节的台湾金线莲小段; b、丛生芽诱导培养 将经过无菌处理后的台湾金线莲小段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组织诱导培养丛生芽,培养周期30天,培养温度28。C,光照时间24小时/天,光照强度100 ii mol/m2 s ; 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H培养基+蔗糖45g/L+ a -萘乙酸2. Omg/L+6-苄氨基嘌呤2. 5mg/L, pH值为5. 0 ; c、大规模培养 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在大规模培养基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培养周期45天,培养温 度28t:,光照时间24小时/天,光照强度100ymol/m2 s ;所述的大规模培养基为B5 培养基+蔗糖15. Og/L+琼脂4. 5g/L+活性炭2. Og/L+ a -萘乙酸1. Omg/L+6-苄氨基嘌呤 2. Omg/L, pH值为5. 0。实施例2 :—种,它包括如下步骤 a、植物体的选择及无菌处理 a)选择8月份生长的的台湾金线莲(Anoectochilus formosa皿s Hayata)野生植 物,用自来水冲洗干净除去根和叶,再用蒸馏水冲洗,置超净工作台内;b)将除去了根和叶 的茎段植物体用78%的酒精浸泡28秒进行表面灭菌,再用无菌水清洗干净;c)将经过酒精 灭菌的茎段植物体用0. 6%次氯酸钠溶液浸泡消毒4分钟,用无菌水冲洗4次,再用滤纸吸 干无菌水;d)无菌条件下将氯酸钠消毒的茎段剪成lcm左右带茎节的台湾金线莲小段; b、丛生芽诱导培养 将经过无菌处理后的台湾金线莲小段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组织诱导培养丛 生芽,培养周期40天,培养温度25",光照时间15小时/天,光照强度80 ii mol/m2 s ; 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H培养基+蔗糖35g/L+ a -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过组织培养生产台湾金线莲的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a、植物体的选择及无菌处理:选择6~8月份生长的的台湾金线莲野生植物,除去根和叶进行清洗和无菌处理,将茎段剪成0.5~1.5cm带茎节的台湾金线莲小段组织;b、丛生芽诱导培养:将经过无菌处理后的台湾金线莲小段组织在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组织诱导培养丛生芽,培养周期:10~60天,培养温度:10~35℃,光照时间:0~24小时/天,光照强度:0~100μmol/m↑[2].s;所述的诱导培养基为:H培养基+蔗糖10~50g/L+α-萘乙酸0.1~3.0mg/L+6-苄氨基嘌呤0.1~5.0mg/L,pH值为5.0~7.0;c、大规模培养:将诱导出的丛生芽在大规模培养基中进行大规模培养,培养周期:10~60天,培养温度:10~35℃,光照时间:0~24小时/天,光照强度:0~100μmol/m↑[2].s;所述的大规模培养基为:B5培养基+蔗糖10~50g/L+琼脂4~10g/L+活性炭0.1~5.0g/L+α-萘乙酸0.1~3.0mg/L+6-苄氨基嘌呤0.1~5.0mg/L,pH值为5.0~7.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景明,
申请(专利权)人:烟台汇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