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温度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包括壳体,壳体上开设有用以灌装硅油的收纳腔,收纳腔中设置用于加热硅油的电加热棒,收纳腔中固定设置有黑体靶腔体,壳体中固定设置有连通黑体靶腔体的引管,壳体上固定安装有氮气源,氮气源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通引管的导管,通过换气机构对收纳腔进行换气作用,避免气体的热胀冷缩对低温黑体产生负面影响,有助于提高低温黑体的使用寿命,通过球形的黑体靶腔体,使低温黑体能够适应多种检测仪器的需求,通过氮气源、导管与引管的配合作用,使黑体靶腔体在低温时不易形成冷凝水,通过电加热棒、冷却机构与温度传感器,实现对低温黑体的精准控温。实现对低温黑体的精准控温。实现对低温黑体的精准控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温度检测仪器
,尤其涉及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黑体,是一个理想化的物体,它能够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换句话说,黑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波的吸收系数为1,透射系数为0,物理学家以此作为热辐射研究的标准物体,它能够完全吸收外来的全部电磁辐射,并且不会有任何的反射与透射,这种物体就是绝对黑体,简称黑体。
[0003]由中国公众号为CN206787719U提出的一种低温黑体辐射源包括外壳、内壳......本技术所提供的黑体辐射源通过设置了球形,并且配合在引管处设置了用于喷射干燥气体的喷口,使黑体靶腔体在低温时不易形成冷凝水的优点。上述技术方案中在进行加热或者降温作业时,容纳腔中的气体都会产生分子上的变化,从而气体在热冷交替过程中会发生热胀冷缩,使得低温黑体的使用寿命会受到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进行加热或者降温作业时,容纳腔中的气体都会产生分子上的变化,从而气体在热冷交替过程中会发生热胀冷缩,使得低温黑体的使用寿命会受到一定影响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以灌装硅油的收纳腔,所述收纳腔中设置用于加热硅油的电加热棒,所述壳体中开设有安装腔与工作腔;
[0007]所述安装腔中与工作腔中设置有用于对硅油进行冷却处理的冷却机构;
[0008]所述收纳腔中固定设置有黑体靶腔体,所述壳体中固定设置有连通黑体靶腔体的引管,所述壳体上固定安装有氮气源,所述氮气源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通引管的导管;
[0009]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用以对收纳腔进行换气作业的换气机构。
[0010]优选地,所述收纳腔中固定设置有用于感应硅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氮气源以及电加热棒电信连接,所述黑体靶腔体为球形。
[0011]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以滑动套设导管的第一导向通孔,所述安装腔与工作腔开设于收纳腔下方位置,所述壳体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补充硅油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固定设置有电磁阀。
[0012]优选地,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腔中并与温度传感器电信连接的压缩机,所述压缩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远离压缩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所述冷凝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远离冷凝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毛细管,所述毛细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所述工作腔中设置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中设置有与第三连接管固定连接的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远离第三连接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压缩机一端固定连接的第四连接管,所述吸热板上固定连接有延
伸至收纳腔中的制冷棒。
[0013]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管上固定安装有干燥过滤器,所述壳体中开设有用以滑动套设制冷棒的第二导向通孔,所述收纳腔底端固定设置有与第二导向通孔对应设置的密封垫。
[0014]优选地,所述换气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壳体上的电机,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L形转轴,所述L形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L形转轴上转动安装有推杆,所述壳体上固定设置有抽取筒,所述推杆上销轴连接有延伸至抽取筒中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与抽取筒之间焊接有弹簧,所述抽取筒上固定连接有排气管,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通过轴承纵向转动安装有延伸至壳体上方位置的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壳体上方位置的一端固定套装有与蜗杆啮合连接的蜗轮,所述转轴位于安装槽的一端上固定套装有扇叶件,所述安装槽上开设有与收纳腔相连通的单向进风孔。
[0015]优选地,所述L形转轴通过轴承水平转动安装于壳体上,所述弹簧纵向活动套设于活塞杆上。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备以下优点:
[0017]1、本技术通过蜗杆带动蜗轮进行旋转,蜗轮通过转轴带动扇叶件进行旋转,使得外界的气体能通过单向进风孔进入收纳腔中,通过L形转轴转动时产生的位置差带动推杆进行升降运动,推杆带动活塞杆在抽取筒中进行竖直升降,使得收纳腔中的气体通过排气管排出壳体外,以此对收纳腔进行换气作用,避免气体的热胀冷缩对低温黑体产生负面影响,有助于提高低温黑体的使用寿命。
[0018]2、本技术通过球形的黑体靶腔体,使低温黑体能够适应多种检测仪器的需求,通过氮气源、导管与引管的配合作用,使黑体靶腔体在低温时不易形成冷凝水,通过电加热棒、冷却机构与温度传感器,实现对低温黑体的精准控温。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的A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的扇叶件、转轴与蜗轮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2]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的L形转轴与蜗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壳体;2、收纳腔;3、电加热棒;4、安装腔;5、工作腔;6、黑体靶腔体;7、引管;8、氮气源;9、导管;10、压缩机;11、第一连接管;12、冷凝器;13、第二连接管;14、毛细管;15、第三连接管;16、吸热板;17、蒸发器;18、第四连接管;19、制冷棒;20、电机;21、L形转轴;22、蜗杆;23、推杆;24、抽取筒;25、活塞杆;26、弹簧;27、排气管;28、安装槽;29、转轴;30、蜗轮;31、扇叶件;32、单向进风孔。
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
图4,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包括壳体1,壳体1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补充硅油的输液管,输液管上固定设置有电磁阀,壳体1上开设有用以灌装硅油的收纳腔2,收纳腔2中固定设置有用于感应硅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的实时监测,从而对低温黑体进行精准控温,收纳腔2中设置用于加热硅油的电加热棒3,壳体1中开设有安装腔4与工作腔5,安装腔4与工作腔5开设于收纳腔2下方位置;
[0026]收纳腔2中固定设置有黑体靶腔体6,黑体靶腔体6为球形,通过黑体靶腔体6的球形设计,使低温黑体能够适应多种检测仪器的需求;
[0027]壳体1中固定设置有连通黑体靶腔体6的引管7,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氮气源8,温度传感器与氮气源8以及电加热棒3电信连接,氮气源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通引管7的导管9,壳体1上开设有用以滑动套设导管9的第一导向通孔,氮气源8通过导管9对引管7喷射氮气,从而形成氮气气幕,避免黑体靶腔体6在低温时形成冷凝水;
[0028]安装腔4中与工作腔5中设置有用于对硅油进行冷却处理的冷却机构;...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用以灌装硅油的收纳腔(2),所述收纳腔(2)中设置用于加热硅油的电加热棒(3),所述壳体(1)中开设有安装腔(4)与工作腔(5);所述安装腔(4)中与工作腔(5)中设置有用于对硅油进行冷却处理的冷却机构;所述收纳腔(2)中固定设置有黑体靶腔体(6),所述壳体(1)中固定设置有连通黑体靶腔体(6)的引管(7),所述壳体(1)上固定安装有氮气源(8),所述氮气源(8)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通引管(7)的导管(9);所述壳体(1)上设置有用以对收纳腔(2)进行换气作业的换气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腔(2)中固定设置有用于感应硅油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氮气源(8)以及电加热棒(3)电信连接,所述黑体靶腔体(6)为球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上开设有用以滑动套设导管(9)的第一导向通孔,所述安装腔(4)与工作腔(5)开设于收纳腔(2)下方位置,所述壳体(1)中固定连接有用于补充硅油的输液管,所述输液管上固定设置有电磁阀。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温黑体控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机构包括固定安装于安装腔(4)中并与温度传感器电信连接的压缩机(10),所述压缩机(10)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管(11),所述第一连接管(11)远离压缩机(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冷凝器(12),所述冷凝器(1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管(13),所述第二连接管(13)远离冷凝器(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毛细管(14),所述毛细管(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连接管(15),所述工作腔(5)中设置有吸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中堂,李君,王晓艳,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科沃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