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昌工学院专利>正文

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8662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5
本申请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包括外壳架体、安装于外壳架体上的舵机架以及设置于舵机架上的行走腿,所述舵机架上设置有彼此之间电连接的摄像头、电路板和蓄电池,所述行走腿设有多组并关于外壳架体周侧均匀分布,所述外壳架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行走腿运行的控制组件,所述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的一端呈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本申请中,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的一端呈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行走腿设有多组并关于外壳架体周侧均匀分布,改变了传统方式中采用移动轮行走的方式,增强了行走腿的抓地力,以此提高了机器人行走于地面的稳定性,有利于机器人进行地质探测工作。测工作。测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


[0001]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特别涉及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

技术介绍

[0002]在如今的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机器人早已成为家喻户晓的科技产品,它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和领域,像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环境,而将仿生学的一些技术应到机器人上做成的仿生机器人则能够在某些方面的更好的服务于人。
[0003]在地质研究中,地质测绘技术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地质测绘,可以从根本上获取地质信息,是一切地质研究工作的基础。除了地质测绘对地质研究的影响外,对于理解地质构造,促进地质开发和合理化地质应用还有许多其他重要意义。对于危险的需要勘测地形的地带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进行勘测,因为地形的未知性探测时的危险也是无法预知的所以我们让智能蜘蛛代替人类进行勘测,即使遇到危险发生意外,智能蜘蛛也能实时将数据传输回来保证了勘测的效率也不会让相关科研人员陷入危险的境地,再者其自带的摄像头也能更精准的得到各项数据。此外,在抗震救灾行动中,机器人也能方便的进入废墟,对废墟中的生命体进行观察,将实时监控的录像传递给搜救人员,以提高搜救效果。
[0004]在公开号为CN212978406U的中国技术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型仿生四足机器人,涉及仿生机器人
,包括机身,所述机身的顶部设置有移动控制组件,所述机身的顶部且位于移动控制组件的一侧设置有充电接头,所述机身的顶部且位于充电接头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顶部设置有微型摄像头,所述机身的底部设置有移动杆,所述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移动轮,所述移动杆的一侧设置有运动控制杆,所述充电接头的内部开设有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头的内部且位于充电接口的一侧设置有限位槽。
[0005]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机器人通过移动轮在地面行走,当上述机器人应用于地质探测过程中时,由于机身体积较大,机器人重心靠上,移动杆和移动轮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力以使得机器人保持平稳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
[0007]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包括外壳架体、安装于外壳架体上的舵机架以及设置于舵机架上的行走腿,所述舵机架上设置有彼此之间电连接的摄像头、电路板和蓄电池,所述行走腿设有多组并关于外壳架体周侧均匀分布,所述外壳架体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行走腿运行的控制组件,所述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的一端呈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上述机器人应用于地质探测过程中时,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行走腿运行以使得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前行,摄像头实时监控画面并将信息传递给电路板,电路板与手机终端连接并将画面传递至工作人员手机终端。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的一端呈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行走腿设有多组并关于外壳架体周侧均匀分布,改变了传统
方式中采用移动轮行走的方式,增强了行走腿的抓地力,以此提高了机器人行走于地面的稳定性,有利于机器人进行地质探测工作。
[0009]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腿设有四个,所述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的一端设有圆弧状抓地部。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降低行走腿对地面产生损伤的同时,提高了行走腿的抓地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一端的表面设有镀铬层。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铬具有较高的硬度,镀铬层的设置,增强了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一端的结构强度,降低了行走腿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行走腿的使用寿命。
[0013]进一步的,所述外壳架体包括底板、与底板上表面固定的支撑杆以及与支撑杆上表面固定的顶板,所述底板中心处贯穿开设有底镂空孔,所述顶板上贯穿开设有顶镂空孔。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底镂空孔的设计减轻了底板的重量,顶镂空孔的设计减轻了顶板的重量,使得外壳架体的重量减轻,有利于四个行走腿配合并提高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
[0015]进一步的,所述顶镂空孔设有四个,所述顶板中部呈十字架形状,所述摄像头底部于顶板中部的十字架部位连接,所述电路板底面与底板上表面固定,所述蓄电池固定于底板靠近电路板的位置上。
[0016]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设有四组并与四个行走腿一一对应,所述控制组件包括固定于顶板上表面的转向舵机,所述转向舵机的输出轴贯穿顶板并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舵机的输出轴下端与舵机架固定。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向舵机工作后带动舵机架转动,以此使得舵机架及行走腿转动,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与电路板连接的控制手柄控制机器人的转向,以达到避障效果。
[0018]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还包括固定于舵机架上的驱动舵机,所述驱动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腿一端固定,所述驱动舵机的输出轴端部与舵机架一侧转动连接。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舵机工作后带动行走腿上下运动,四个行走腿的运动相互独立,有利于工作人员通过与电路板连接的控制手柄控制机器人的前行。
[0020]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表面固定有蓄电池电连接的照明灯。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照明灯具有良好的照明作用,以此对摄像头提供光亮,以便机器人在夜间或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探测工作。
[0022]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表面还固定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蓄电池和电路板均电连接。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温度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温度探测功能,温度传感器探测到的温度信息传递给电路板,电路板将信息传递给工作人员的电子终端产品上,以便进行抗震救灾搜救工作。
[0024]进一步的,所述顶板上表面还固定有控制对讲模块,所述控制对讲模块与蓄电池和电路板均电连接。
[00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对讲模块模仿对讲机设计,以此便于地面人员与废墟中的人员进行对讲,有利于提高救援效果。
[00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7]1、本申请中,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的一端呈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行走腿设有多组并关于外壳架体周侧均匀分布,改变了传统方式中采用移动轮行走的方式,增强了行走腿的抓地力,以此提高了机器人行走于地面的稳定性,有利于机器人进行地质探测工作;
[0028]2、本申请中,铬具有较高的硬度,镀铬层的设置,增强了行走腿远离外壳架体一端的结构强度,降低了行走腿的磨损,有利于延长行走腿的使用寿命;
[0029]3、本申请中,底镂空孔的设计减轻了底板的重量,顶镂空孔的设计减轻了顶板的重量,使得外壳架体的重量减轻,有利于四个行走腿配合并提高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其特征是:包括外壳架体(1)、安装于外壳架体(1)上的舵机架(2)以及设置于舵机架(2)上的行走腿(3),所述舵机架(2)上设置有彼此之间电连接的摄像头(132)、电路板(112)和蓄电池(113),所述行走腿(3)设有多组并关于外壳架体(1)周侧均匀分布,所述外壳架体(1)上安装有用于控制行走腿(3)运行的控制组件(4),所述行走腿(3)远离外壳架体(1)的一端呈向下弯曲的钩状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行走腿(3)设有四个,所述行走腿(3)远离外壳架体(1)的一端设有圆弧状抓地部(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行走腿(3)远离外壳架体(1)一端的表面设有镀铬层。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外壳架体(1)包括底板(11)、与底板(11)上表面固定的支撑杆(12)以及与支撑杆(12)上表面固定的顶板(13),所述底板(11)中心处贯穿开设有底镂空孔(111),所述顶板(13)上贯穿开设有顶镂空孔(131)。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四足智能蜘蛛机器人,其特征是:所述顶镂空孔(131)设有四个,所述顶板(13)中部呈十字架形状,所述摄像头(132)底部于顶板(13)中部的十字架部位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婷张宗旺张诚先刘会炳刘心沛曾令哲庄俊贤徐刘阳胡世杰张俊伟张茵
申请(专利权)人:武昌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