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833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该血管可视化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基座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可变形支撑杆,所述可变形支撑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显像仪主机,所述显像仪主机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红外线灯。通过显像仪的设置方便将血管图像清晰地在反射在皮肤表面,方便穿刺工作的进行,通过支撑板的设置方便患者手臂的放置,通过防护软垫的设置使患者放置手臂更加舒服,通过可变形支撑杆的设置方便对本装置的高度和角度进行调节,通过固定框等结构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显像仪的安装与拆卸。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显像仪的安装与拆卸。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显像仪的安装与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静脉穿刺—般会采用两种方法:—种是目视法,另—种是触摸法,这两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经常会因为患者的特殊情况发生静脉访问困难(DVA),比如说婴幼儿儿童患者、肥胖患者、浮肿患者等本身不容易看到静脉的患者,或者是多次化疗患者、血管弹性差患者、急救、休克、血容量急剧减少、血管塌陷患者等,进而容易造成医护人员静脉穿刺多次不成功的问题出现,因此红外静脉血管显像仪器应运而生。
[0003]现有的血管可视化装置在使用时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4]1、现有血管可视化装置体积较大,显像仪器固定在支架上,不方便对显像仪器进行安装与拆卸,不能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
[0005]2、在为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时,一般是患者将手臂直接放到桌面上进行穿刺操作,冬季桌面温度较低,在穿刺时会增加患者的不舒适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轮,所述基座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可变形支撑杆,所述可变形支撑杆远离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显像仪主机,所述显像仪主机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红外线灯,所述显像仪主机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所述固定框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板,所述固定框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所述调节螺栓的一端与限位板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装置。
[0008]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二安装环,所述第二安装环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外壁套接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远离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上方设置有防护软垫,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魔术贴一,所述防护软垫的底部外壁设置有魔术贴二。
[0009]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内壁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支撑柱的内壁开设有螺纹孔,所述限位螺栓的外壁与支撑柱的内壁螺纹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安装环,所述第一安装环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收纳篮。
[0011]优选的,所述固定杆的内壁开设有供活动杆活动的活动槽。
[0012]优选的,所述防护软垫通过魔术贴一和魔术贴二的粘贴固定在支撑板上。
[0013]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外壁套接有第三安装环,所述第三安装环的一侧外壁固定
连接有推杆。
[0014]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通过移动轮方便带动本装置移动,推杆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推动本装置,收纳篮的设置方便放置医疗用品。
[0016]2、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患者将手臂放置在支撑装置上,通过显像仪的设置方便将血管图像清晰地在反射在皮肤表面,方便穿刺工作的进行。
[0017]3、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通过支撑板的设置方便患者手臂的放置,通过防护软垫的设置使患者放置手臂更加舒服,避免支撑板过凉,且方便调节活动杆和固定杆组成的长度。
[0018]4、本技术提供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通过可变形支撑杆的设置方便对本装置的高度和角度等进行调节,通过固定框等结构的配合使用方便了对显像仪的安装与拆卸,通过固定框等结构方便将显像仪安装在其他设备上,实用性更佳。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0020]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0021]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0022]图4为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基座;2、移动轮;3、支撑柱;4、可变形支撑杆;5、限位螺栓;6、连接板;7、显像仪主机;8、红外线灯;9、固定框;10、限位板;11、调节螺栓;12、第一安装环;13、收纳篮;14、支撑装置;141、第二安装环;142、固定杆;143、活动杆;144、支撑板;145、防护软垫;146、魔术贴一;147、魔术贴二;15、第三安装环;16、推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实施例一:
[0027]请参阅图1

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轮2,基座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支撑柱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可变形支撑杆4,支撑柱3的内壁设置有限位螺栓5,支撑柱3的内壁开设有螺纹孔,限位螺栓5的外壁与支撑柱3的内壁螺纹连接,可变形支撑杆4远离支撑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连接板6上设置有显像仪主机7,显像仪主机7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红外线灯8。
[0028]本实施方案中,通过移动轮2方便带动本装置移动,推杆16的设置方便医护人员推动本装置,收纳篮13的设置方便放置医疗用品;患者将手臂放置在支撑装置14上,通过启动显像仪主机7,通过红外线灯8向皮肤表面投射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光,由光敏元器件采集皮
肤红外图像,再经过高新能图像处理芯片处理成血管分布轮廓图,再由微投影技术将图像清晰地在皮肤表面,方便穿刺工作的进行。本实施方案中的显像仪上还安装有光敏元器等结构,为市面上普遍结构,所以未详细描述。
[0029]通过拧下限位螺栓5方便可变形支撑杆4在支撑柱3内上下移动。可变形支撑杆4可以进行不同的弯曲,从而方便对显像仪进行调节。
[0030]显像仪主机7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固定框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板10,固定框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1,调节螺栓11的一端与限位板10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支撑柱3的外壁套接有第一安装环12,第一安装环1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收纳篮13,支撑柱3的外壁套接有第三安装环15,第三安装环15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推杆16,支撑柱3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装置14。
[0031]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将固定框9放置在连接板6处,转动调节螺栓11,使其带动限位板10向上运动,使限位板10与固定框9的上侧将连接板6夹紧,从而实现对显像仪的安装,通过反向转动调节螺栓11,方便带动限位板10向下移动,从而方便将显像仪取下,方便将其携带和安装在其他设备上。
[0032]实施例二:
[0033]请参阅图1

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管可视化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移动轮(2),所述基座(1)的顶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柱(3),所述支撑柱(3)的内壁活动连接有可变形支撑杆(4),所述可变形支撑杆(4)远离支撑柱(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所述连接板(6)上设置有显像仪主机(7),所述显像仪主机(7)的底部外壁设置有红外线灯(8),所述显像仪主机(7)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框(9),所述固定框(9)的内壁滑动连接有限位板(10),所述固定框(9)的内壁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栓(11),所述调节螺栓(11)的一端与限位板(10)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3)的外壁设置有支撑装置(14);所述支撑装置(14)包括第二安装环(141),所述第二安装环(141)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固定杆(142),所述固定杆(142)的外壁套接有活动杆(143),所述活动杆(143)远离固定杆(14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4),所述支撑板(144)的上方设置有防护软垫(14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欣屈凡凡赵家欢江胜男杨梦园唐恰恰韩岑张倩胡良美
申请(专利权)人:湘雅常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