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1164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其包括第一贴膜、第二贴膜、引流管和引流袋,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形状相同且在同一侧与引流袋袋口边沿固定连接,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在远离引流袋袋口的一侧边沿分别对应设有第一胶粘区和第二胶粘区,第一胶粘区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后,第一贴膜可将颈清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导流向引流袋内,第二胶粘区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后,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整体呈V字形,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之间紧邻引流袋袋口处设有引流管。优点为,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具备双重引流防渗作用,能够有效防止血水冲洗液下渗污染手术铺单,进而防止污染手术区域和造成伤口感染的问题。止污染手术区域和造成伤口感染的问题。止污染手术区域和造成伤口感染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卫生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

技术介绍

[0002]手术医用贴膜是一种粘贴于患者手术切口外侧皮肤上的薄膜,其可以抑制各类病菌在手术过程中游走,同时还可以防止手术中因出血及冲洗液外溢浸湿手术铺单污染手术区域而造成手术伤口感染。口腔癌常常需行颈淋巴结清扫手术(颈清手术),由于手术切口部位的特殊性,颈部伤口邻近手术铺单,因此上述的术中出血及冲洗液外溢浸湿手术铺单污染手术区域造成手术伤口感染的问题更为突出。特别是目前市面上的成品手术医用贴膜一般为单层且需自行修剪贴合颈部外形,而每个患者脖子长短不一且头颈部解剖曲面复杂,修剪后的单层医用贴膜在使用时常常出现与皮肤贴合不牢而渗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其包括第一贴膜、第二贴膜、引流管和引流袋,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形状相同且在同一侧与所述引流袋袋口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在远离所述引流袋袋口的一侧边沿分别对应设有用于与患者皮肤粘接的第一胶粘区和第二胶粘区,所述第一胶粘区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后,所述第一贴膜可将颈清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导流向所述引流袋内,所述第二胶粘区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后,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整体呈V字形,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之间紧邻所述引流袋袋口处设有用于将进入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之间的液体导流入所述引流袋的引流管。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6]进一步,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设有所述第一胶粘区和第二胶粘区的侧边均为方便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的弯曲弧线。
[0007]进一步,所述引流袋的袋口为矩形开口,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分别通过后侧边与所述矩形开口的长边所在的前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胶粘区和第二胶粘区对应设于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的前侧边,所述第一胶粘区位于所述第一贴膜的下表面,所述第二胶粘区位于所述第二贴膜的上表面,所述第一胶粘区位于所述第二胶粘区上方。
[0008]进一步,所述第一胶粘区和第二胶粘区上均设有使用时便于撕下的离型纸。
[0009]进一步,所述引流管一端从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之间伸出后向下伸入所述引流袋的袋口内,所述引流管位于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之间的管段上设有若干引流孔。
[0010]进一步,所述引流管与所述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分别粘接固定。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为:
[0012]具有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使用时上下两层贴膜均贴于患者的肩、颈和头部,形成上下两层引流防渗结构,术中产生的血水和冲洗液等液体在第一贴膜引导下进入引流袋中,在此过程中一旦第一贴膜与患者皮肤粘贴处产生粘贴不牢(撕扯或血水冲洗液浸泡等导致)时,血水及冲洗液会下渗进入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之间,此时第二贴膜起到第二重的引导防渗作用,将血水冲洗液等向引流袋方向引导并最终在引流管作用下进入引流袋中,第一和第二贴膜双重引流防渗,能够有效防止血水冲洗液下渗污染手术铺单,进而防止污染手术区域和造成伤口感染的问题。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在与患者的肩、颈、头粘贴的侧边设置成便于粘贴的弯曲弧线,能够保证粘贴时易操作且粘贴更牢。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的示意图(图中可见其在靠近患者一侧的侧边具有弯曲弧线);
[0014]图2为图1所示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沿A

A的剖视图;
[0015]图3为图2中虚线圈出部位的放大图;
[0016]图4为图1中引流管的示意图。
[0017]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0018]1、第一贴膜;2、第二贴膜;3、引流管;4、引流袋;5、第一胶粘区;6、第二胶粘区;7、引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用到“上”、“下”、“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方位的术语,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1]如图1至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其包括第一贴膜1、第二贴膜2、引流管3和引流袋4,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形状相同且在同一侧与所述引流袋4袋口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在远离所述引流袋4袋口的一侧边沿分别对应设有用于与患者皮肤粘接的第一胶粘区5和第二胶粘区6,所述第一胶粘区5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后,所述第一贴膜1可将颈清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导流向所述引流袋4内,所述第二胶粘区6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后,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整体呈V字形,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之间紧邻所述引流袋4袋口处设有用于将进入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之间的液体导流入所述引流袋4的引流管3。
[0022]需要说明的是,颈清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主要为血水及冲洗液,另外无论是第一胶粘区还是第二胶粘区在进行粘贴时,从一端另一端均需与肩、颈及头部进行粘贴,其中肩和头部处的粘贴位置相对于颈部处的粘贴位置要低,即两端高而中间低,从而确保有血
水或冲洗液等液体时,液体不易从两端外溢而主要从颈部处直接受第一贴膜和第二贴膜引导流向引流袋。
[0023]可以理解的是,引流袋在袋口处应设置保持开口张开状态的结构,比如硬质矩形框体;当然引流袋本体本身也可以是本身有一定硬度能够保持张口状态而整体类似于桶形。
[002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设有所述第一胶粘区5和第二胶粘区6的侧边均为方便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的弯曲弧线。其中与肩对应处弯曲弧线相对于与颈对应处要内凹,与头对应处弯曲弧线相对于与颈对应处要外凸,整体上类似三级阶梯形状。设置成上述形状,主要原因在于人的生理曲线是肩部外凸而颈部内收,另外头部虽也相对于颈部稍外凸,但实际操作进行粘贴时,头部处的贴膜一般往上延伸后贴在面部,故头部处的贴膜要相对于颈部贴膜外凸。
[0025]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引流袋4的袋口为矩形开口,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贴膜(1)、第二贴膜(2)、引流管(3)和引流袋(4),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形状相同且在同一侧与所述引流袋(4)袋口边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在远离所述引流袋(4)袋口的一侧边沿分别对应设有用于与患者皮肤粘接的第一胶粘区(5)和第二胶粘区(6),所述第一胶粘区(5)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后,所述第一贴膜(1)可将颈清手术过程中产生的液体导流向所述引流袋(4)内,所述第二胶粘区(6)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后,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整体呈V字形,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之间紧邻所述引流袋(4)袋口处设有用于将进入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之间的液体导流入所述引流袋(4)的引流管(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清手术用引流防渗双层医用贴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贴膜(1)和第二贴膜(2)设有所述第一胶粘区(5)和第二胶粘区(6)的侧边均为方便与患者的肩、颈、头分别粘贴的弯曲弧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颈清手术用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峰吴冬陈杨习梅伍栋
申请(专利权)人:湘雅常德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