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75494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7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属于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沉淀池,沉淀池中设置有倾斜板,倾斜板等间距固定连接于沉淀池的内腔中,沉淀池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通水渠,沉淀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三角堰,通水渠和三角堰均位于沉淀池的上端,沉淀池通过三角堰与通水渠连通,沉淀池上设置有对倾斜板进清淤的清淤组件,清淤组件位于倾斜板的上方。清淤组件的设置便于对倾斜板上黏附的活性泥进行清除,避免活性污泥黏附在斜板上响沉淀效果,通水渠设置于沉淀池的侧壁上,给清淤组件留出空间,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通水渠设置在倾斜板的上方,给清淤组件的清理工作带干涉。给清淤组件的清理工作带干涉。给清淤组件的清理工作带干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


[0001]本技术涉及污水处理设备
,尤其是涉及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

技术介绍

[0002]今年来,随着国家现在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各省市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进一步加强,污水的深度处理工艺逐步在各地污水厂得以实施,而高效沉淀池工艺在污水深度处理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沉淀池是污水处理中最重要的设备,循环微砂沉淀池是其中一种重要的沉淀池。现有的循环微砂沉淀池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2988818U的中国技术专利,包括依次设置的混凝池、加注池、熟化池和斜板沉淀池,在混凝池中原水和絮凝剂经混合装置快速混合后,胶体颗粒脱稳,形成微絮凝体并进入加注池,加注池加入微砂与微絮凝体有效结合形成更大更重的絮体,絮体进入熟化池,在池中投加阴离子PAM助凝剂,通过吸附、电性中和和颗粒之间的架桥作用,絮体进一步变大、密实,然后进入斜板沉淀池中,过滤后的清水向上流经斜板区和排水槽排出沉淀池外,絮凝体在斜板内沉淀并在重力的作用滑下。但是其中的活性污泥容易黏附在斜板上,影响沉淀效果甚至可能堵塞斜板,虽然斜板沉淀池中设置有刮泥板,但是刮泥板仅对斜板沉淀池底壁上的活性泥刮擦有效,无法清理黏附在斜板上的活性泥。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我们提出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4]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所述沉淀池中设置有倾斜板,所述倾斜板等间距固定连接于沉淀池的内腔中,所述沉淀池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通水渠,所述沉淀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三角堰,所述通水渠和三角堰均位于沉淀池的上端,所述沉淀池通过三角堰与通水渠连通,所述沉淀池上设置有对倾斜板进清淤的清淤组件,所述清淤组件位于倾斜板的上方。
[0005]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淤组件包括底座、移动模组、支撑架、支撑杆、驱动杆、清淤板和气缸,所述底座呈矩形环状,所述底座固定连接于通水渠的上端面,所述移动模组分别固定连接于底座两平行的边上,所述支撑架呈U型,所述支撑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移动模组的移动座上,所述气缸设置有两组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架的顶壁上,所述支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杆设置有两组且分别铰接于支撑杆的两端,所述清淤板铰接于两驱动杆之间。
[0006]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淤板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布水管,所述布水管侧壁上等间距开设有喷水口,所述喷水口喷水分别喷向清淤板两侧的倾斜板。
[0007]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08]1、清淤组件的设置便于对倾斜板上黏附的活性泥进行清除,避免活性污泥黏附在斜板上响沉淀效;
[0009]2、通水渠设置于沉淀池的侧壁上,给清淤组件留出空间,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通水渠设置在倾斜板的上方,给清淤组件的清理工作带干涉。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用于展示本实施例第一状态的轴测图;
[0011]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2]图3是用于展示本实施例第一状态的俯视图;
[0013]图4是沿图3中B

B剖面线的剖视图;
[0014]图5是图4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5]图6是用于展示本实施例第二状态的示意图;
[0016]图7是图6中D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1、沉淀池;11、三角堰;2、倾斜板;3、通水渠;4、清淤组件;41、底座;42、移动模组;43、支撑架;44、支撑杆;45、驱动杆;46、清淤板;47、气缸;5、布水管;51、喷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9]实施例
[0020]如图1

7所示,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沉淀池1中设置有倾斜板2,倾斜板2等间距固定连接于沉淀池1的内腔中,沉淀池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通水渠3,沉淀池1的侧壁上开设有三角堰11,通水渠3和三角堰11均位于沉淀池1的上端,沉淀池1通过三角堰11与通水渠3连通,沉淀池1上设置有对倾斜板2进清淤的清淤组件4,清淤组件4位于倾斜板2的上方。清淤组件4的设置便于对倾斜板2上黏附的活性泥进行清除,避免活性污泥黏附在斜板上响沉淀效果,通水渠3设置于沉淀池1的侧壁上,给清淤组件4留出空间,避免现有技术中的通水渠3设置在倾斜板2的上方,给清淤组件4的清理工作带干涉。另外通水渠3设置开设有出水口,沉淀池1上也设置有相应的进水口、排泥口等现有技术中常规设置,本申请中不再一一赘述。
[0021]清淤组件4包括底座41、移动模组42、支撑架43、支撑杆44、驱动杆45、清淤板46和气缸47,底座41呈矩形环状,底座41固定连接于通水渠3的上端面,移动模组42分别固定连接于底座41两平行的边上,支撑架43呈U型,支撑架43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移动模组42的移动座上,气缸47设置有两组且分别固定连接于支撑架43的顶壁上,支撑杆44的两端分别与两气缸47的活塞杆固定连接,驱动杆45设置有两组且分别铰接于支撑杆44的两端,清淤板46铰接于两驱动杆45之间。清淤组件4对倾斜板2进行清理时,移动模组42驱动支撑架43移动至两倾斜板2之间的空隙上方,移动至设定位置后,气缸47的活塞杆舒张,通过支撑杆44和驱动杆45驱动清淤板46沿着两倾斜板2之间的空隙下滑,从而对黏附在倾斜板2上的活性泥进行清理。
[0022]清淤板46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布水管5,布水管5侧壁上等间距开设有喷水口51,喷水口51分别喷向清淤板46两侧的倾斜板2。布水管5与高压水源连接,当需要对倾斜板2进行冲洗时,清淤板46带动布水管5伸入倾斜板2之间,打开高压水源从而对倾斜板2进行清洗。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包括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中设置有倾斜板(2),所述倾斜板(2)等间距固定连接于沉淀池(1)的内腔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池(1)的外侧壁上固定连接有通水渠(3),所述沉淀池(1)的侧壁上开设有三角堰(11),所述通水渠(3)和三角堰(11)均位于沉淀池(1)的上端,所述沉淀池(1)通过三角堰(11)与通水渠(3)连通,所述沉淀池(1)上设置有对倾斜板(2)进清淤的清淤组件(4),所述清淤组件(4)位于倾斜板(2)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循环微砂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淤组件(4)包括底座(41)、移动模组(42)、支撑架(43)、支撑杆(44)、驱动杆(45)、清淤板(46)和气缸(47),所述底座(41)呈矩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乐宁李杨张东海韩艳来刘滔赵青峰吕玉翠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津岳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