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辅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7341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5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搏动血流,保障身体各项机能的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包括位于患者心室中的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和位于患者降主动脉中的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将心室内的血液泵送至主动脉,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通过周期性收缩和扩张挤压血液产生搏动性血流,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扩张时,部分的封堵血管。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周期性扩张挤压血液的时候并不是将血管完全封堵住,而是保留部分血流通道,在提供搏动血流的同时又能够允许部分血液通过,从而防止升主动脉压力骤升,导致血液回流至左心室内的现象,同时也能够防止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移位,从而保证搏动效果以及不会对血管内壁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内壁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内壁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液循环辅助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血液循环辅助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正常人体的心脏在一个搏动周期里,心脏收缩时,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瓣打开,左心室内的血液在收缩压力下流入主动脉内,以使主动脉向人体的组织器官内输血;同时,右心室与肺动脉之间的肺动脉瓣打开,右心室内的血液流入肺动脉内,以使肺动脉向人体的肺静脉以及分支器官输血。当心脏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防止主动脉内的的血液回流至左心室;同时,肺动脉瓣关闭,防止肺动脉内的血液回流至右心室。人体的主动脉沿血液流动方向依次分为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依次连通。
[0003]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会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心室血液淤积,动脉介入式心肾联合辅助系统血液灌注不足,造成心脏血液循环障碍,引发器官衰竭乃至休克等生命危险。目前,已有机械循环支持装置,或称血泵,可以辅助或代替心脏泵血功能,为心源性休克和急性心力衰竭提供基于血液流动力的生命支持。血泵工作时,血液从左心室经由主动脉流向全身器官,但是血泵的恒流模式的,恒流灌注会随着辅助的天数增加,使体循环的外周阻力增加,另外当体循环依靠恒流灌注支持时,颈动脉压力感受器收到信号,反馈调节机体增加儿茶酚胺释放,肾素

血管紧张素激活,血管加压素释放和局部组织因子释放,进一步增加外周血管阻力。血液恒流模式同时还会增加胃肠道动静脉畸形以及引起获得性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陷等潜在并发症风险。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名称为《血液循环辅助装置及控制系统》(公开号:CN114259646A)的中国专利申请(以下简称文献1)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安装于血管内的鞘管和第一球囊,以及设于鞘管远端的泵体,血液在泵体的动力作用从心室流入血管的过程中,控制器间歇地驱动第一球囊充气和放气,使得第一球囊的充气和放气呈周期性进行,进而使得第一球囊周期性地封堵和导通血管,使得血液在血管的流动过程中被周期性地堵塞和导通,从而产生与心脏周期性地舒张和收缩特性相适配的搏动性血流。众所周知,当泵体在插入患者左心室后,会使主动脉瓣处于分隔状态,血液在流入主动脉后,基于血流动力学,会发生部分血液从主动脉反流至左心室的现象,使血液流出量部分抵消,从而降低了心脏泵组件的辅助效率。当文献1中第一球囊扩张时会完全堵塞血管,阻断血流,这会导致升主动脉压力骤升,一方面会加重血液反流至左心室内的现象,更进一步降低了心脏泵组件的辅助效率;另外一方面完全阻断心脏的血液泵出通道,这时心脏由于没有流出通道,心脏无输出,人体各器官处于完全缺血状态,可能导致心律失常甚至心脏停跳,而头部也会因为没有血液泵出,增加了颅内血管凝血而造成缺血性卒中的风险;此外,升主动脉压力骤升还会导致第一球囊移位,减弱搏动效果以及对血管内壁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产生搏动血流,保障身体各项机能的血液循环辅助系统。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包括位于患者心室中的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和位于患者降主动脉中的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将心室内的血液泵送至主动脉,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通过周期性收缩和扩张挤压血液产生搏动性血流,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扩张时,部分的封堵血管。
[0007]所述的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通过侧面相互连接的单球囊,单球囊各自相互独立密封且均通过接头与同一管路相通,单球囊扩张时,各单球囊间的区域构成血流通道。
[0008]单球囊共设置有三个,三个单球囊的中间形成夹缝,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近端连接的导管自夹缝中穿过并与单球囊固定连接。
[0009]所述的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包括一体式球囊和约束架,一体式球囊的内腔中设置有内管,内管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一体式球囊两端的外部并与导管连接,一体式球囊扩张时,约束架限制部分一体式球囊向外扩张,被约束的一体式球囊外周的区域构成血流通道。
[0010]所述的约束架包括沿内管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架,支架呈拱形,支架的两端分别与内管外壁固定、中部呈拱起状,且中部拱起的轮廓线小于一体式球囊扩张时的最大外周轮廓线,支架的外壁与一体式球囊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为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可折叠材料制成。
[0011]所述的约束架包括沿内管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拉杆组,每个拉杆组包括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拉杆,拉杆的一端与内管固定、另一端与一体式球囊内壁连接,所述的拉杆为具有形状记忆材料的镍钛丝编织而成。
[0012]所述的约束架罩设在一体式球囊外周,包括沿一体式球囊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架体,支架体的两端分别与凸伸至一体式球囊外部的内管外壁固定、中部呈拱起状,且中部拱起的轮廓线小于一体式球囊扩张时的最大外周轮廓线,所述支架体为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可折叠材料制成。
[0013]所述的导管为分段式结构,包括位于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与一体式球囊之间的第一导管段以及位于一体式球囊近端并延伸至体外的第二导管段,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近端设置有清洗管路以及PCB电缆,清洗管路和PCB电缆从第一导管段内腔进入内管的管腔中并延伸至第二导管段内。
[0014]单球囊/一体式球囊通过管路与外部介质源相通,所述的介质为气体,控制单元控制单球囊/一体式球囊于心室舒张末期放气、于心室收缩末期/舒张极早期开始充气。
[0015]所述的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包括电机,电机的近端与导管相连、远端同轴连接有叶轮,叶轮的外周设置有血液流出笼,血液流出笼的远端通过套管与血液流入笼的近端固定,血液流入笼的远端还连接有猪尾管。
[0016]电机上配置有光纤压力传感器,单球囊/一体式球囊上也配置有光纤压力传感器。
[0017]本专利技术中将两组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形成串联泵组,在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轴流泵送作用下,血液流能够容易的克服左心室与主动脉间的压力差,完成血液流排出运动,再依靠位于降主动脉中的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使得血液在血管的流动过程中被周期性地
堵塞和导通,从而产生与心脏周期性地舒张和收缩特性相适配的搏动性血流,消除传统心室辅助装置产生的连续性血流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也改善了患者冠脉和远端器官的血液灌注量,减轻了心室负担,有利于术中患者体征稳定和术后康复,促进患者心脏恢复。
[0018]更为重要的是,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周期性扩张挤压血液的时候并不是将血管完全封堵住,而是保留部分血流通道,在提供搏动血流的同时又能够允许部分血液通过,从而防止升主动脉压力骤升,导致血液回流至左心室内的现象,同时也能够防止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移位,从而保证搏动效果以及不会对血管内壁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血液循环辅助系统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0]图2为血液循环辅助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包括位于患者心室中的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10)和位于患者降主动脉中的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20),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10)将心室内的血液泵送至主动脉,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20)通过周期性收缩和扩张挤压血液产生搏动性血流,其特征在于: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20)扩张时,部分的封堵血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20)包括至少两个通过侧面相互连接的单球囊(21),单球囊(21)各自相互独立密封且均通过接头与同一管路(22)相通,单球囊(21)扩张时,各单球囊(21)间的区域构成血流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单球囊(21)共设置有三个,三个单球囊(21)的中间形成夹缝(a),第一血液循环支持单元(10)近端连接的导管(30)自夹缝(a)中穿过并与单球囊(21)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血液循环支持单元(20)包括一体式球囊(23)和约束架(25),一体式球囊(23)的内腔中设置有内管(24),内管(24)的两端分别延伸至一体式球囊(23)两端的外部并与导管(30)连接,一体式球囊(23)扩张时,约束架(25)限制部分一体式球囊(23)向外扩张,被约束的一体式球囊(23)外周的区域构成血流通道。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约束架(25)包括沿内管(24)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支架(251),支架(251)呈拱形,支架(251)的两端分别与内管(24)外壁固定、中部呈拱起状,且中部拱起的轮廓线小于一体式球囊(23)扩张时的最大外周轮廓线,支架(251)的外壁与一体式球囊(23)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支架(251)为具有形状记忆功能的可折叠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液循环辅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约束架(25)包括沿内管(24)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拉杆组,每个拉杆组包括沿其轴向间隔布置的多个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解启莲余洪龙刘欢冯启涛李帅康巩郑乔印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通灵仿生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