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用进料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气化炉
,具体为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用进料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的飞速发展及城市化过程的高速推进,能源紧张、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寻找更广泛和更清洁的能源变得尤为迫切,因此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与推广得到长足进展,生物质气化技术是生物质热化学转换的一种技术,即生物质燃料在不完全燃烧条件下,其中较高分子量的有机碳氢化合物链发生裂解,变成较低分子量的CO、H2、CH4等可燃性气体,对于为锅炉终端提供生物质燃气而言,最为常见和成熟的气化技术为空气生物质气化技术,而生物质气化炉是常用的生物质制造燃气设备。
[0003]目前生物质气化炉的主要进料方式有二种,一种从气化炉的上部进料,然后依靠物料自身的重力自由落下,形成物料在炉内的分布,另一种进料方式就是从侧面用搅龙进料,依靠搅龙的轴向力推进物料,然而,上述进料方式的气化炉在使用时,第一种容易出现燃气溢出或空气吸入情况,影响气化炉安全,第二种搅龙进料,料口在兼顾密封后,容易被大料堵塞,不及时排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用进料结构,包括炉体(1),炉体(1)的一侧设有提料机(2),且炉体(1)顶部的一侧设有上位进料管(7),上位进料管(7)位于提料机(2)顶部一端的下方,通过提料机(2)提升生物质燃料并经上位进料管(7)送入炉体(1)内,炉体(1)的内部设有蛟龙转轴(8),蛟龙转轴(8)上固定安装有螺旋叶片(9),其特征在于:所述炉体(1)的顶部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下位进料管(3)、下位导料管(4)、中间导料管(5)和上位导料管(6),所述上位导料管(6)的顶部与上位进料管(7)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上位导料管(6)内腔的顶部设有下料管(10),且下料管(10)的底端向下倾斜设置,下位进料管(3)、下位导料管(4)、中间导料管(5)、上位导料管(6)、上位进料管(7)和下料管(10)的内腔相通,所述上位导料管(6)的内部设有封堵下料管(10)底端开口的上位封板(11),所述上位封板(11)的转动由设于中间导料管(5)一侧的第一液压缸(13)进行驱动,所述下位导料管(4)内活动套装有下位封板(15),所述下位封板(15)的移动由设于中间导料管(5)一侧的第二液压缸(17)进行驱动,所述上位封板(11)和下位封板(15)在加料时进行交替封堵下料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用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9)位于上位进料管(7)的正下方,所述上位导料管(6)顶部的一侧接通有导烟管(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用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封板(11)的一侧固定套装有定位转轴(12),所述定位转轴(12)的两端分别延伸出上位导料管(6)前后两侧的外部,所述中间导料管(5)的一侧设有支板(18),所述第一液压缸(13)和第二液压缸(17)均固定安装在支板(18)上,第一液压缸(13)朝向定位转轴(12)的一端驱动有第一活塞轴(21),第一活塞轴(21)的一端与定位转轴(12)转动套接,所述第二液压缸(17)的一端驱动有第二活塞轴(22),所述下位封板(15)朝向第二液压缸(1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封板拉轴(16),所述封板拉轴(16)远离下位封板(15)的一端与第二液压缸(17)的第二活塞轴(22)转动套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生物质气化炉用进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内部活动套装有与第一活塞轴(21)一端固定连接的第一活塞(28),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中部固定套装有封隔块(29),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顶部接通有位于第一活塞轴(21)一侧的第一油管(30),所述第一活塞(28)远离第一活塞轴(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连动轴(32),所述连动轴(32)远离第一活塞(28)的一端贯穿封隔块(29)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33),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顶部接通有两个导油支管(31),两个导油支管(31)分别位于导油支管(31)正上方和第一液压缸(13)顶部远离第一油管(30)的一侧,两个所述导油支管(31)远离第一液压缸(13)的一端均接通有第二油管(34),所述第一液压缸(13)的底部接通有位于第二活塞(33)下方的中间油管(43),且中间油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同保,殷金泉,谢应水,杨志伟,王治纲,
申请(专利权)人:赣州市怡辰宏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