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顺酐加氢方法及顺酐加氢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4655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顺酐加氢方法及顺酐加氢系统。所述的加氢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反应进料分为混有氢气的低浓度顺酐溶液和混有氢气的高浓度顺酐溶液两股进料;其中,混有氢气的低浓度顺酐溶液由第一套筒式反应器的内套筒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催化剂床层进行第一加氢反应;第一加氢反应流出物由内套筒顶部流出经取热后,由第二套筒式反应器的环形区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其中催化剂床层进行第一补充加氢反应,第一加氢反应产物由环形区顶部流出;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将两种不同浓度的反应进料,分别引入两个套筒式反应器,将反应过程与反应器结构有机结合,使反应器内的平均反应温差大大降低,解决顺酐加氢反应过程集中放热、容易产生局部热点的问题,有效控制加氢过程的副反应,提高顺酐加氢过程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提高顺酐加氢过程的转化率和选择性。提高顺酐加氢过程的转化率和选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顺酐加氢方法及顺酐加氢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丁二酸酐生产
,具体地涉及一种顺酐加氢方法及顺酐加氢系统,可应用于丁二酸酐或丁二酸生产过程。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丁二酸酐的生产方法主要分为丁二酸脱水法、生物发酵法和顺酐催化加氢法,其中顺酐催化加氢法是生产丁二酸酐转化率最高、产品最高的方法,最适合大规模工业化,但顺酐加氢生产丁二酸酐为强放热反应(

H=128kJ/mol),采用常规的滴流床加氢和常规液相加氢都不能及时将反应热及时移出,使反应过程温度无法控制,造成催化剂床层局部热点、副反应严重等问题,使反应过程的安全性、转化率和选择性都无法控制。
[0003]CN103570650A提出了一种顺酐加氢连续生产丁二酸酐联产丁二酸的工艺流程,该方法采用两级加氢反应器进行,一级加氢反应器为氢气和反应液下进上出的固定床反应器,二级加氢反应器时氢气和反应液均上进下出的滴流床反应器,采用外循环撤热的方式,将反应热移出,目的是控制整个反应器的平均操作温度,使反应器内温度均衡。该方法中,一级反应器采用氢气和反应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顺酐加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内容:反应进料分为混有氢气的低浓度顺酐溶液和混有氢气的高浓度顺酐溶液两股进料;其中,混有氢气的低浓度顺酐溶液由第一套筒式反应器的内套筒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催化剂床层进行第一加氢反应;第一加氢反应流出物由内套筒顶部流出经取热后,由第二套筒式反应器的环形区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其中催化剂床层进行第一补充加氢反应,第一加氢反应产物由环形区顶部流出;混有氢气的高浓度顺酐溶液由第二套筒式反应器的内套筒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催化剂床层进行第二加氢反应;第二加氢反应流出物由内套筒顶部流出经取热后,由第二套筒式反应器的环形区底部进入,向上流动与催化剂床层进行第二补充加氢反应,第二加氢反应产物由环形区顶部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低浓度顺酐溶液的浓度为0.01~0.15g/mL,优选0.04~0.09g/mL;高浓度顺酐溶液中顺酐的浓度为0.1~0.3g/mL,优选0.10~0.20g/mL;高浓度顺酐溶液与低浓度顺酐溶液的浓度差为0.01~0.29g/mL,优选0.05~0.15g/mL。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有氢气的低浓度顺酐溶液中,氢气(Nm3/h)与顺酐溶液(m3/h)的体积流量之比为5:1~80:1,优选10:1~50: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混有氢气的高浓度顺酐溶液中,氢气(Nm3/h)与顺酐溶液(m3/h)的体积流量之比一般为10:1~200:1,优选20:1~100: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反应进料为氢气为分散相、顺酐溶液为连续相的混合物料,氢气的分散尺寸为100nm~1000μm,优选50μm~600μ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气液混合设备进行氢气和顺酐溶液的混合,所述的气液混合设备为静态混合器、溶气泵、机械搅拌设备、胶体磨、微孔板纳/微米氢分散组件、微气泡发生器、陶瓷膜纳/微米氢分散组件、喷射式混合器或微通道混合器中的一种或多种组合。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顺酐溶液选用的溶剂为苯、甲苯、二甲苯、丙酮、四氢呋喃、γ

丁内酯、甲级丙酮、环己酮、乙酸乙酯、丁二酸二乙酯或乙二醇单甲醚中的一种或多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顺酐溶液预先配制或将顺酐、溶剂和氢气在气液混合设备进行混合。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200℃,优选50~90℃;反应压力为0.5~10.0MPa,优选1~5.0MPa;液时空速为0.5~15.0h
‑1,优选3.0~8.0h
‑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氢补充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100℃,优选50~80℃;反应压力为0.5~10.0MPa,优选1~5.0MPa;液时空速为0.1~8.0h
‑1,优选1.0~4.0h
‑1。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加氢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40~200℃,优选50~90℃;反应压力为0.5~10.0MPa,优选1~5.0MPa;液时空速为0.5~25.0h
‑1,优选5~20.0h
‑1。1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凯杨秀娜周峰李澜鹏阮宗琳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油化工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