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46532 阅读:3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热装置,其是以一热交换器上方组设有一热电半导体,且该热交换器的本体环周设有一组接部,该热电半导体上并接设有一导冷板可均匀导热,一防潮盖内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容设有该热交换器及该热电半导体,同时,该防潮盖顶部设有一开口,该导冷板并密封组接于与该开口上,且该防潮盖底部并设有一组接口,该热交换器的组接部并组接于该组接口上而形成密闭,藉以阻隔外界空气与该热电半导体相接触。(*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与一种吸热装置有关。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1,图1为常用的散热装置10,主要是以一热电半导体11为主进行热交换的作用,该热电半导体11的致冷面111与外界空气接触 时,常会因温度过低,而造成外界空气的水份冷凝结露,而当热源为一电 子元件时,水份有可能对其造成损害,为了避免热电半导体11与外界空气接触,于该热电半导体11的外侧设有一导热板12,该导热板12内设有 容室供电热半导体11容置,且该电热半导体11的致冷面111并与该导热 板12相接而提供一吸热的作用,同时,该导热板12内并设有一密封胶圈 121隔绝该电热半导体11与外界空气接触,另外,该电热半导体ll的导 热面112并与一散热器13相接而具有一散热的作用。惟,常用散热装置10,虽可有一阻隔空气与电热半导体11的致冷面 lll接触的作用,但使用上仍有下列的缺点;1、 导热板12的表面积过大,为了要包覆电热半导体ll,使该导热板 12表面积过大,而使该热电半导体11与该导热板12进行热交换时,导热 板12未与热源接触的位置亦有吸热作用,相对降低其热电半导体11效能。2、 密封效果不佳,密封胶圈121虽可产生一密闭的效果,但散热器 端13密封不完全,空气仍可由散热器13端导入,若散热器13与该密封 胶圈121间因受热膨胀或老化而产生间隙,空气仍有进入的可能,使水气 仍可积聚于该导热板12内部,而可对该热电半导体11的电路造成损害, 所以,如何得到更佳的散热及密封效果,为本技术的主要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热装置,其是以一热交换器,上方组设有一热电半导体,且该热交换器的本体环周设有一组 接部,该热电半导体上并接设有一导冷板可均匀导热, 一防潮盖内有一容 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容设有该热交换器及该热电半导体,同时,该防潮 盖顶部设有一开口,该导冷板并密封组接于与该开口上,且该防潮盖底部 并设有一组接口 ,该热交换器的组接部并组接于该组接口上而形成密闭。本技术所提供的吸热装置,其藉由防潮盖的两端分别于该热交换 器与该导冷板相接而形成密封,可确保该电热半导体可与空气完全阻隔, 另外,该电热半导体是透过该导冷板直接且均匀与热源相接,可提升该电 热半导体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常用的吸热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吸热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技术吸热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技术吸热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2及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及分解图,本技术提 供一种吸热装置,其主要包含有;一热交换器20,其为一概呈方型的本体21所构成,该本体21的顶部 是形成一吸热部22,且该本体21的底部环周设有一组接部23,同时,该 本体21的四周各贯设有一组接孔24,该组接孔24内各设有螺栓25;一热电半导体30,其包含有一致冷面31及一散热面32;一导冷板40,其是由一可均匀导热的材质所构成的,该导冷板的环周 延伸有一阶梯状的凸部41;一概呈方型的防潮盖50,其是由一导热性低的材质所构成的,该防潮 盖50内有一容置空间51,该防潮盖50顶部设有一开口 52,且该防潮盖 50底部并设有一组接口 53,该组接口 53内并朝容置空间51延伸环凸设 有一搭接部54,另外,该防潮盖50底部的四个端点并设有螺孔55;一第一密封元件60,其为一密封胶圈所构成,或其它可产生密封效果的材质所构成;为供进一步了解本技术构造特征、运用技术手段及所预期达成的 功效,兹将本技术使用方式加以叙述,相信当可由此而对本技术有更深入且具体的了解,如下所述请参阅图4所示,图4是本技术的剖视图,组装时,该热交换器 20的顶端吸热部22与该热电半导体30的散热面32相接,而该热电半导 体30的致冷面31与该导冷板40相接;接着,将该防潮盖50盖设于上, 使该第一密封元件60、导冷板40、热电半导体30及该热交换器20由该 组接口 53依序容设于该容置空间51内,此时,导冷板40会位于该开口 52内,且该导冷板40的凸部41上接设有该第一密封元件60与该开口 52 迫固,使该导冷板40的凸部41与该防潮盖50可密封组接,且该热交换 器20的组接部23是与该防潮盖50的搭接部54重合,且该组接部23与 该搭接部54之间并涂设有一第二密封元件70,其为一密封胶所构成,或 其它可产生密封效果的材质所构成,同时,该防潮盖50的螺孔55并与该 热交换器20的组接孔24重合,再以螺栓25锁固迫紧,该使该防潮盖50 与该导冷板40及热交换器20间皆形成密封,可阻隔该热电半导体30与 外界空气的接触;使用时,该热电半导体30会导热而使散热面32温度上升且致冷面31 温度下降,而该热交换器20的吸热面22会将散热面32产生的热能带走, 且该致冷面31与该导冷板40接触,该导冷板40会受到致冷面31的影响 而有一降温的作用,该导冷板40并与一热源(图未示)相接而可产生散热的 效用,该导冷板40并可将热源与致冷面31的温度均匀混合,且该防潮盖 50可产生一阻隔的效用,使该致冷面31可与热源完全作用,而提升其使 用效能。兹,再将本技术的特征及其可达成的预期功效陈述如下1、 本技术的吸热装置,其防潮盖分别与该导冷板与该热交换器 形成密闭接合,可隔绝该热电半导体与空气接触,可避免热电半导体的致 冷面与空气接触而产生结露效应者。2、 本技术的吸热装置,其是以导冷板与热源直接接触,该导冷 板可均匀导热,且该防潮盖并可产生一阻隔的效用,使该热电半导体的效能可完全运用于热源上。综上所述,本技术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 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数据,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 在先,是以,本技术实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爰依法提出申请。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 应用本技术说明书及权利要求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 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吸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热装置至少包含有;一热交换器,其本体的顶部为一吸热部,且该本体的环周设有一组接部;一热电半导体,其包含有一致冷面及一散热面,该散热面与该吸热部相接触;一导冷板,其是由一可均匀导热的材质所构成的,该导冷板并与该致冷面相接触;一防潮盖,其是由一导热性低的材质所构成的,该防潮盖内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容设有该热交换器及该热电半导体,同时,该防潮盖顶部设有一开口,该导冷板并密封组接于该开口上,且该防潮盖底部并设有一组接口,该热交换器的组接部并组接于该组接口上而形成密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冷板的周缘 延伸有一阶梯状的凸部,该导冷板设于该开口内,且该凸部卡设于该防潮 盖上而形成密封。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凸部与该防潮 盖间设有一第一密封元件。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吸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密封元件 为一密封胶圈。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防潮盖的组接 口朝容置空间延伸环凸设有一搭接部,该热交换器的组接部与该搭接部重 合固接而形成密封。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吸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组接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吸热装置至少包含有; 一热交换器,其本体的顶部为一吸热部,且该本体的环周设有一组接部; 一热电半导体,其包含有一致冷面及一散热面,该散热面与该吸热部相接触; 一导冷板,其是由一可均匀导热的材质所 构成的,该导冷板并与该致冷面相接触; 一防潮盖,其是由一导热性低的材质所构成的,该防潮盖内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可容设有该热交换器及该热电半导体,同时,该防潮盖顶部设有一开口,该导冷板并密封组接于该开口上,且该防潮盖底部并设有一组接 口,该热交换器的组接部并组接于该组接口上而形成密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丰彰
申请(专利权)人:京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