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重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46186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06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称重模块,其包括顶板,设置于顶板下端的底板,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的传感器,以及设置于顶板与传感器之间的力传递装置,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底板上,另一端连接力传递装置;称重模块还包括保护传感器的限位件,该限位件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罩设于传感器外,限位件被顶板遮蔽,限位件的上端设置于顶板与传感器之间,其上端与顶板之间留有供顶板运动的空间间隙,下端支撑于底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限位装置的下端直接支撑于底板上,其上端被顶板遮蔽,避免在称多量小颗粒的物件时,避免因小颗粒进入而影响称重准确性。性。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称重模块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测力计,尤其涉及一种测力计的称重模块。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称重模块用于测量物体重量,一般包括基部、顶部、传感器和力传递构件,基部能螺栓连接到基座或支承结构,顶部能螺栓连接到称重承载件,传感器紧固到基部,而力传递构件设置在顶部与测力计之间,并用于将称重力从顶部引入测力计。该称重模块一般还包括保护传感器地限位装置,现有地限位装置固定连接于顶部,使限位装置与顶部形成一个整体,此时,在限位装置下端与基部之间流有较小间隙,其与底部间的间隙过小,当这种称重模块用于有物料散落的场合时,物料容易堆积卡在限制装置与底板之间的之间中,影响称重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一种称重模块。
[0004]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称重模块包括顶板,设置于顶板下端的底板,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的传感器,以及设置于顶板与传感器之间的力传递装置,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安装于底板上,另一端连接力传递装置;
[0005]称重模块还包括保护传感器的限位件,该限位件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罩设于传感器外,限位件被顶板遮蔽,限位件的上端设置于顶板与传感器之间,其上端与顶板之间留有供顶板运动的空间间隙,下端支撑于底板上。
[0006]进一步地,限位件的上端通过限位套与顶板连接。
[0007]进一步地,力传递装置包括压头,压头的一端与顶板连接,另一端与传感器连接。
[0008]进一步地,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压头底座,压头底座连接于顶板与压头之间。
[0009]进一步地,传感器上开设有供压头安装的第三安装孔,压头套装于第三安装孔内。
[0010]进一步地,第三安装孔的下端还安装有堵头,堵头抵顶压头。
[0011]进一步地,传感器与底板之间设置有供传感器变形的垫板,垫板设置于与底板固定连接的那端。
[0012]进一步地,限位件的至少一侧边设置有供观察力传递装置安装情况的观察窗口。
[0013]优选地,限位件的两侧边均设置有观察窗口。
[0014]进一步地,称重模块不工作或运输时,在顶板与限位件上端的空间间隙内被夹紧有塞板。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特点:
[0016]1、本技术限位装置的下端直接支撑于地板上,其上端被顶板遮蔽,避免在称多量小颗粒的物件时,避免因小颗粒进入而影响称重准确性;
[0017]2、在限位件的至少一侧壁上设置有观察窗口,以便于观察力传递装置的安装情况。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称重模块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称重模块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称重模块运输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是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0022]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述)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2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4]在本专利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5]另外,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的称重模块包括底板10,固定安装于底板10上方的传感器20,顶板30,以及设置于传感器20与顶板30之间的力传递装置40,该力传递装置40同时连接顶板与传感器,实现两者之间的力传递,顶板与传感器之间存在间隙,该力传递装置至少部分暴露于该间隙中。
[0027]上述力传递装置40包括压头底座41和压头42,该压头底座4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顶板30上,另一端连接压头42的一端,该压头42的另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传感器20;
[0028]具体地,该顶板30上设置有供压头底座41安装的第一安装孔31,该第一安装孔31为盲孔,该压头底座41的一端套装于该第一安装孔31内,以实现压头底座与顶板之间的固定连接;该压头底座的另一端设置有供压头42安装的第二安装孔411,该第二安装孔411也为盲孔,该压头42套装于该第二安装孔411内,以实现压头与压头底座的固定连接;当然,该第一该传感器20的一端也设置有供压头42安装的第三安装孔21,该压头套装于该第三安装孔内,以实现压头与传感器之间的固定连接。
[0029]上述第二安装孔411与压头42之间设置有橡胶圈,同时,第三安装孔21与压头42之间也安装有橡胶圈,具体地,在压头上设置供橡胶圈安装的安装槽,即橡胶圈套装于压头上。
[0030]上述第三安装孔21内还安装有堵头60,该堵头与第三安装孔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
为螺纹连接,也可以为卡接连接,比如,在第三安装孔21上设置内螺纹,在堵头上设置于该第三安装孔上的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实现堵头的固定连接;该堵头安装于第三安装孔内时,抵顶上述压头,实现压头的固定连接,同时可以通过调节堵头的位置,适当调整顶板与传感器之间的间隙。
[0031]上述传感器20通过螺栓固定于底板10上,即底板上设置有螺纹孔,螺栓通过传感器上的通孔后螺纹连接于底板上的螺纹孔上,连接紧固时,螺栓的头部抵靠于传感器,以实现传感器的固定连接。
[0032]上述第三安装孔21设置于传感器的一端,螺栓设置于传感器的另一端,即螺栓设置于远离第三安装孔的那端。
[0033]上述底板10与传感器20之间设置有垫板50,而垫板也设置于远离上述第三安装孔的那端,在采用螺栓连接时,该螺栓依次通过传感器20与垫板50,使传感器高出底板,使其具有一定的变形空间。
[0034]上述称重模块还包括限制装置,用于保护传感器,该限制装置包括罩设于传感器外的限位件70,该限位件70呈梯形板状形状,设置于顶板与底板之间,该限位件的上端为小端,被顶板30所遮蔽,即上端的表面积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模块包括顶板,设置于顶板下端的底板,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的传感器,以及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力传递装置,所述传感器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底板上,另一端连接所述力传递装置;所述称重模块还包括保护所述传感器的限位件,该限位件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底板之间,罩设于所述传感器外,所述限位件被所述顶板遮蔽,所述限位件的上端设置于所述顶板与所述传感器之间,其上端与顶板之间留有供顶板运动的空间间隙,下端支撑于所述底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的上端通过限位套与所述顶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装置包括压头,所述压头的一端与所述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感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称重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力传递装置还包括压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立新叶竹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宏力称重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